1. 从鸡汤到毒鸡汤
心灵鸡汤,最开始时是个褒义词,走的是“温暖人心,启迪人生”的路线。
疲惫的人们得闲坐下来,喝了一碗后,身心俱暖,回了气力,重新上路。
但由于鸡汤本身具备的两个特点:通俗易懂、积极向上,导致鸡汤易于传播且容易制造。渐渐地便与互联网的流量、金钱联系起来,让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鸡汤。
随手搜出两句:“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努力就值得了。”“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嗯嗯,说得都对,但缺乏实感,属于看似正确的废话。只能粗看,经不起细究和推敲。
一些人将鸡汤当成了人生的箴言甚至是个人的信条,以此解释或指导自己的人生。
“努力就值得了!”可能成为不思考只往前冲不管方法对不对的人的牢笼,一困可能就是一辈子。
“路对不怕远!”可能让一些人坚信“自己选的路是对的,只是有点远”,却不曾怀疑过路的对与否。
很快,很多人看到了鸡汤的局限制和一定的毒性,“鸡汤”也因此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同时,互联网环境也在变。由于内容整体质量和数量的提高,流量的收割难度在增加。
自媒体出现,内容的传播被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人性、注意力。了解人性,利用文字打动其中的一些点,以引起注意力,进而收获传播、流量和实际利益。
于是,毒鸡汤诞生了,表面鸡汤,内里毒药。
还是举两个例:“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相信这句话”。
讲得……还有那么些道理,似乎。如果看到上面的话,你只是一笑置之的话,那么说明毒鸡汤还毒不到你。
可怕的是:不少人会细想这样的话,并从记忆中找案例去验证,让自己相信了。
而一旦相信,行为也会受到影响:既然人生如此艰难,事情大概率是要失败的,那我还要那么认真干嘛?失败确实很可怕,不能失败啊——从而导致病态的完美主义或逃避心理(不去做就不会失败)。
这就是为什么说毒鸡汤“毒”,因为它可能抹黑人心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如希望、积极、向上、温和……同时,种下黑暗的种子,如绝望、消极、堕落、暴躁……
虽然毒鸡汤的制造者也很清楚它的毒性,却依然在绞尽脑汁制造了一碗又一碗,喝得一群人手舞足蹈龇牙咧嘴——为了能在后厨用发黑的手指数点厚厚的钞票。
2. 我的话,选择吃肉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鸡汤以及毒鸡汤确实不好,但不排除也有一些是很好的吧?
这个可能性,我认。但,为什么有好面包不吃,要去垃圾桶里捡过期的面包呢?
首先,(毒)鸡汤的实用性再强,也很有限,不如读一本好书上一门好课;其次,我们的时间有限,将时间花费在这种筛选上,并不值当;最后,被毒到的概率虽小,但后果却很严重,比食物中毒需要洗胃还要严重(毕竟观念比身体更不易操作)。
所以,我的话,选择吃肉。
鸡胸肉,水煮,做成咖喱或沙拉,都是极好的。
当然,这里的鸡胸肉只是个喻体,它的本体是行动——正面的行动——早起早起、阅读写作等一切让人受益的习惯。
朋友啊,何不一起吃肉?
3. 一起培养好习惯
但……吃肉,其实并不容易。或者,更直白地说:很难!
每天坚持早睡早起、跑步运动、阅读写作、收拾房间……
这些美好,谁没有期待过?又有谁,没有为其付出过努力?
认认真真地制定计划,定下闹铃,在开始的时候还能每天坚持。
但渐渐,突发的事件、疲惫的身体、冷却的热情,甚至外界的质疑,都在向我们喊停。
能一直追逐美好的人并不很多,甚至可以说只有很少,因为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了……
尤其是在行走的路上很难看到自己的变化,也很难拥有同行的伙伴。
所以,就算知道是好的,也不时地想重启或已经重启了多次,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跌倒。
过去,我也经历了太过这样的失败,所以会被《定风波》中的一句词唱哭:好不容易又一年,渴望的你竟还没有出现。因为在我看来,“渴望的你”就是“理想中的那个自己”。
不过,我们的血都还未冷,我知道。要不,你就不会看到这里了。
所以,我想对你发出邀请:一起吃……啊不对!一起培养好习惯吧!
这里,有个传送门,可以到达一个让我们更容易养成习惯的地方:萌芽习惯。
在这里,你可以记录自己为某个习惯付出的一点一滴,这些记录会让你看到自己的进步(包括天数的积累);
在这里,你可以遇到很多和你一样一起坚持某件事的萌友(就问这个称呼萌不萌),一起前行(当然也可将一些习惯设为不公开);
在这里,你可以种下一颗颗习惯的种子,然后用时间和精力去浇灌,让它慢慢地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成为你身上的一部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后,就让我们一起——一起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