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第二批)

第二批

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37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出。

序号

名称

时代

收藏单位

书法作品

1

陆机《平复帖》卷

西晋

故宫博物院

2

王珣《伯远帖》卷

东晋

故宫博物院

3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故宫博物院

4

欧阳询《梦奠帖》卷

辽宁省博物馆

5

国诠书《善见律》卷

故宫博物院

6

怀素《苦笋帖》卷

上海博物馆

7

杜牧《张好好诗》卷

故宫博物院

8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辽宁省博物馆

9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10

林逋《自书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1

蔡襄《自书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2

文彦博《三帖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3

韩琦《行楷信札卷》

北宋

贵州省博物馆

14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北宋

上海博物馆

15

黄庭坚《诸上座》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6

米芾《苕溪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7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北宋

辽宁省博物馆

绘画作品

18

展子虔《游春图》卷

故宫博物院

19

韩滉《五牛图》卷

故宫博物院

20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3]

故宫博物院

21

孙位《高逸图》卷

上海博物馆

22

王齐翰《勘书图》卷

五代

南京大学

23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4

胡瓌《卓歇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5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6

卫贤《高士图》轴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7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五代

辽宁省博物馆

28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9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0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1

祁序《江山牧放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2

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3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5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南宋

故宫博物院

36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南宋

故宫博物院

37

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宋代

故宫博物院

【禁出文物】(195-65)

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均为书画作品,首件作品一定是张伯驹先生重金购得并捐献国家的《平复帖》,“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禁出文物】(195-66)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行书书法作品,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它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以“三希”闻名。正文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其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图。

【禁出文物】(195-67)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历朝临本、摹本无数,而真迹的去向至今未知。唐代临摹墨迹存世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一般认为冯承素摹本更为接近原作。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

【禁出文物】(195-68)

欧阳询《梦奠帖》传承有序,虽无款,但通常被认为此贴是欧阳询晚年真迹。元书法家郭天锡在题跋中将此贴认定为“世之欧行第一书也”。赵孟頫在题跋中写道“欧阳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禁出文物】(195-69)

赵孟頫早年小楷精绝,此卷皇家珍品,整体工整,笔法精严,是不可多得的小楷范本。

【禁出文物】(195-70)

怀素的《苦笋帖》是上海博物馆展出次数相对较多的禁出文物。因书写速度较快,章法颇具特色,在单字内部空间相互渗透,凸显了作者高超的书法技艺。《苦笋帖》也是最早可考的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苦笋与茶皆具“古雅淡泊的意趣”。

【禁出文物】(195-71)

《张好好诗》卷是杜牧该诗作名篇的稿本,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该卷用唐代书法用纸麻纸书写,制作精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有北宋内府的装潢式样。

【禁出文物】(195-72)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是唐人勾摹王羲之一门七人书法的合集作品。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夏(中甫)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

【禁出文物】(195-73)

杨凝式以“疯”而出名,这是他在乱世政治中的求生法则。而这幅《神仙起居法帖》,则将“疯”尽情演绎,看似毫无章法,神形却不乱,随着署名落款一气呵成,“淋漓快目”。介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将时代承接体现在艺术领域方方面面,这幅作品也就成了承唐启宋之代表作。

【禁出文物】(195-74)

林逋与苏轼难得的珠联璧合作品,硬被乾隆生生插一脚……人称“梅妻鹤子”的高冷先生林逋,常年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据说他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因此传世作品极少。这幅《自书诗》中字里行间的疏淡章法,似乎也是他个性的表现。

【禁出文物】(195-75)

在故宫的书画展中,有观者拿相机逐字拍摄蔡襄这幅《自书诗》卷,可见其书法之精妙!“宋四家”之一蔡襄,以楷书擅长,“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自书诗》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

【禁出文物】(195-76)

文彦博作品较少,而关于此《三帖卷》(或被称为《三札卷》)的图像和文字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就连其官方收藏单位故宫也未在官网列出这份收藏。此卷没有具体年份,三幅字帖风格也不尽相同,可能并非作者一个时期所书。

【禁出文物】(195-77)

贵州省博唯一一件禁出文物。札卷为《信宿帖》与《旬日帖》联装,现在可辨识大约150字。其中《信宿帖》是韩琦给欧阳修参与《昼锦堂记》的感谢信。该贴书风雄健,结字严谨,学颜真卿而不杂他体,全篇结构十分了得。

【禁出文物】(195-78)

中国书法讲究字如其人,对书法的评价往往直接联系到书法家的人物评价,因此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能留下的真迹并不多。在书法领域,王安石虽不能与宋四家齐名,但时代性决定了这些作品取法于唐又别于唐的艺术造诣。《楞严经旨要》不循法度,行间紧密少有空白,但并无缭乱之感,看似漫不经心,却有闲适之韵,是王安石存世最佳作品。

【禁出文物】(195-79)

黄庭坚草书节奏变化强烈,历来备受推崇。故宫博物院收藏《诸上座》卷无疑是黄庭坚众多作品中的最优者。这是作者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即便只看官方扫描图,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情绪感也是跃然纸上。

【禁出文物】(195-80)

常常在想象,一个怎样的宋朝才能诞生像苏轼、黄庭坚、米芾这样大家云集的时代,只能羡慕他们生在了书画最美好的时代。如果能亲临欣赏米芾的这篇《苕溪诗帖》,一定细细欣赏纸面之上的用笔、章法和结构,迷幻之境恐怕也不过如此。这里也顺带提及一下,苏轼最好的作品没有在大陆,秉承同类最优原则,禁出文物里并没有列出苏轼的作品。

【禁出文物】(195-81)

这是195件禁出文物中依序排列最后一件书法作品,也就是说北宋之后再无法帖入选。最近前往辽博观展的人,无不为宋徽宗赵佶这幅《草书千字文卷》所折服,宋人讲究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极致水平都展现在了这幅作品当中。时年四十岁的赵佶,也将其在艺术领域的终极沉淀,谱写在了这一整张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

【禁出文物】(195-82)

张伯驹先生倾尽所有购得的一幅画作,便是展子虔《游春图》。这幅流传有序的作品几乎可以认定是当前仅有的唐前山水绘画作品,是中国最珍贵古画之一。人物不再是画作的主体,而成为风景的一部分,透视的景深感也让这幅画脱离了早期平铺的中国画风格。

【禁出文物】(195-83)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就画作本身而言,《五牛图》是罕有的无争议唐画,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

【禁出文物】(195-84)

一直以来都误将辽博《簪花仕女图》当做禁出画作,但国家文物局官方收录的其实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挥扇仕女图》。两幅画作均传周昉创作。1953年9月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开幕时展出了这幅作品,并与《珊瑚网》书中的记载进行对照,证明了这幅《挥扇仕女图》就是书中所述《唐周昉仕女图》。

【禁出文物】(195-85)

“竹林七贤”深入人心,经历代演绎,他们已然成为了某种精神象征。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高逸图》用最早的人物画来解读这七位东晋王朝的贵族知识分子,竹林已无,七人也只剩四人,但那种贵而不骄不霸的气质,就是对“贤”最好的解释。就画作本身来说,“高古”二字足矣。

【禁出文物】(195-86)

南唐王齐翰绘制的《勘书图》,成画约一千余年,前后历经十六家之手,为现存古代稀世绘画精品之一。南唐后主李煜曾收藏此作(“建业文房之印”),宋苏轼、苏辙题跋,宋徽宗赵佶为画作题记并命名,画作或因“靖康之变”流至北方。画中三叠屏风中绘青绿山水画,与休闲的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禁出文物】(195-87)

关于这幅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故宫官方网站给出了足够多的文字信息。画中人物、情景细节极其丰富,是研究五代皇室生活的重要例证。

【禁出文物】(195-88)

胡瓌《卓歇图》卷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契丹图像信息,存世的契丹绘画流传有序的并不多,因此这幅图画尤显珍贵。《卓歇图》用了大量篇幅来构建人物和马匹的交错穿插,画卷最核心的内容则放在了最后,这种概括性的绘画手法,像极了电影场景。

【禁出文物】(195-89)

曾经作为邮票发行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关于它的研究各大出版社有大量著作发行。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历代著录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有数本,此卷据各方面考证,当属南宋孝宗至宁宗朝(1163—1224年)摹本,其风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且达到相当高水平,堪称流传有绪的古代绘画珍品。

【禁出文物】(195-90)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幅五代画家卫贤的传世真迹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原图共六幅,画有黔娄先生、楚狂接舆、老莱子、王仲孺、于陵子和梁伯鸾,但前五幅已佚失,仅剩下描绘梁鸿与孟光的这幅。

【禁出文物】(195-91)

董源善画山水,开创了“平淡天真”的江南山水画风格,为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而以董源、巨然等人以江南山水,创造出中国山水画的第一个经典时代。此卷《夏景山口待渡图》是董源传世绘画中殊为精妙的一卷,卷首有明代董其昌题识。

【禁出文物】(195-92)

黄筌是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其画作多为珍禽瑞鸟,以“写生”见长,其画风对宋代院体画有极大影响,长时间内为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标准。

【禁出文物】(195-93)

在故宫官网王诜《渔村小雪图》卷的介绍页面,关键词给出了“破墨法”和“文人画”。禁出绘画作品从这一卷开启大宋篇章,宋人对于绘画作品在技术上的极致和内容上的隐喻都通过这幅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禁出文物】(195-94)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实际上是一幅山水与花鸟相结合的小景画,虽仅截取池边一隅,仍有辽阔浩森之趣,是留白处理早期力作。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芦汀密雪图》的装裱风格是人们研究古代“宣和装”比较完整的标准器。

【禁出文物】(195-95)

《江山放牧图》是北宋画家祁序的传世孤品,同时它也是典型的宋代风俗小品绘画作品。“作品通过局部小景表现开阔清旷之象,在宁静的风光中透出蓬勃生意,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趣。”

【禁出文物】(195-96)

1286匹马和143个人,大唐帝国的强盛从纸上跃然而出,尽管韦偃的原作已不可得,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再现盛景。其庞大的构图,疏密聚散变化是欣赏这幅作品的看点。

【禁出文物】(195-97)

清明上河图,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幅绘画作品,任何介绍文字都是多余的……

【禁出文物】(195-98)

一场故宫大展和一次国宝推广大会让《千里江山图》家喻户晓,传世的作品总会有充满讨论的地方,这件禁出画作也不例外。我们总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这也是禁出的意义所在。

【禁出文物】(195-99)

传为马和之的绘画作品有若干,但多有争议,《后赤壁赋图》卷因其后有宋高宗的书迹,被书画界公认为马氏真迹。在高宗书法的背后,深藏政治意味,他以艺术的手段为苏轼等旧党平反,而马和之所绘,恰恰传递了这半国之君以帝王身份对苏轼《后赤壁赋》的感受。

【禁出文物】(195-100)

在文化季度繁荣的宋朝,其皇室成员也多工于绘画,只是碍于徽宗因爱好丧权辱国,南宋贵族层面多数不在作品中提款。除了画作本身高超技法外,《万松金阙图》可以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从追求北方的雄浑之美向江南水乡清雅之美转变的一件典型作品,为其后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禁出文物】(195-101)

第二批禁止出境文物以《步辇图》结束,书画类作品一共37幅,作为禁出的意义是光靠百余字文字介绍绝对不够传达的。就像这幅《步辇图》卷,人物、服饰、构图、画意内涵,都是仍在不断研究的课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