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金校友访谈录 | 樊培仁:仁德创富,成己惠人——从草根到树根的企业家之路

序 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专栏

经常有朋友问我:

“作为业内人,如何理解高管培训这件事?”

多年来,我的回答好像未曾变过:

“这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

一份将我的母校情怀以职业形式践行的事业,

一份把我推崇的复旦人文精神以更接地气的形式播种至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企业和企业家的事业。

朋友打趣道:

“不就是各大商学院都在做的高管培训班么,很多来读的人都是混圈子找人脉的吧?”

这似乎是一个贯穿于我的从业生涯的高频问题,我好像总是需要花费很多口舌、列举很多实例来证明,聚集于这个平台之上的人,内心总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诉求。

是什么呢?好像也很难准确回答。

但每个月给自己一个理由,抽身于繁忙商务,来到安静校园,走过百年老校门,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们传道授业,幽默风趣针砭时弊,举重若轻点拨解惑。

这里的老师,讲“术”,更重“道”。

这里的同学,无论身价,共享知识,交流经验。

一段真实,平实,扎实的学习经历。

我想,这就是选择来复旦的企业家们想找寻的东西吧。

朋友不甘心,又问:

“你怎么证明这不是你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呢?”

我想,或许应该给多年来在这个平台上学习的企业家们画一个群像。

让我们试着探究,复旦吸引着的,是怎样的企业家?

此时,疫情的冬天还未结束,

经济的春天终归要依赖于每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

推动经济复苏与社会前进的力量中,有一群人,说得很少,做得很多。

我们希望走近他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出品 | 复旦金融汇

复金校友访谈录(第一期)

本期背景简介

本次的采访对象,是浙江扬帆控股集团的创始人樊培仁董事长,企业经历了37年的发展,其下属企业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专业从事紫外光固化新材料和含硫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有人说,每个年代的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带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出身、青春、梦想与归宿。

生于50年代的人,几乎经历了共和国的整个成长与发展。怀着一颗质朴、纯粹、善良的心,走过一段艰苦、混乱、奋斗的路。

那是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苦”和“难”,

也是当今时代恐怕不会再复制的“机”和“遇”。

对于贫穷与无序有着切身的体会,对于和平与稳定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在改革开放与体制转型期,50年代生人的人生观、道德观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历岁月洗礼与商海浮沉,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了脚跟,凭借几十年人生经验与社会关系的积累,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历程中“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我们今天的采访人物是 浙江扬帆控股集团创始人樊培仁先生(下属子公司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637) ,也是我们复旦管院资本与并购企业家课程首期班的班长。班上同学都亲切地称之为“樊班长”,在他身上我们也能体悟到50年代企业家的特质:

谦卑专注、朴素真实,对社会和国家常怀感恩。

他让我看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质朴的注解——这句话听起来“大而远”,其实起点就在于“我”,“小且近”。

Q1

您做企业的初衷是什么呢?

先富,带富,共富】

谈起做企业的初衷,樊班长坦言,我是属于第一代的民营企业老板,说实在,当时也谈不上什么高大上的情怀什么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当时国家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我们就是赶上这波大潮先富起来的群体。 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要让先富起来的群体,带领大家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因此企业成长以后,对企业家本身也提出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满足了生存需求以后,自然会追求精神层面: 理想、价值和责任。 这个责任体现在: 上缴国税、带动就业,让员工个人在企业平台上发展、成就自我。 这就是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初心和责任。 正如扬帆的企业文化“仁德创富,成己惠人”,意思是“不但要成就自己,还要能惠及他人”。

Q2

能深入谈谈扬帆的企业文化吗?

仁德创富 成己惠人

扬帆的“仁德”文化,除了提倡做人做事要有仁德,更是承认“成就自己”是每个个体或组织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成己的同时,要时时想着别人也是为了自己,所以在成己的同时,还要替他人着想,要惠及他人。“仁德创富,成己惠人”是樊班长身上闪烁着的正气和品格,也是他所创办的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文化与企业愿景。

事实上,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普遍还不够深刻, 实践也还刚刚起步。但樊班长在采访过程中,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和见解,让人印象深刻。樊班长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不是目的,这是手段,目的是让先富起来的人,带领大家走共同致富。对这一点,我们民营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群体,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扬帆人”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体现着企业与社会共生共荣的持续发展理念。扬帆提出了“四个善待”——企业主要: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员工要: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自己;社会要:善待企业家就是善待财富;企业要:善待社会就是善待未来。“四个善待”充满哲理,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开放循环的系统,它提升了企业创造财富的境界。

樊班长笑言:“一个人正常生活也用不了多少钱,但企业要用的钱永远是不够的。人的一生是暂短的,我们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下,每年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拿出一点资金,做一点公益事业,并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增加,用于回报社会。”

26年以来,企业一直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一是助残轮椅工程,早在 1995 年企业刚开始盈利的时候,就为丽水地区的下肢残疾人员捐赠轮椅,从开始时一年10辆,到后来一百,二百辆的捐,这项工作每年都在做,一直坚持了26年,到现在为止共捐赠轮椅6000多辆。二是送温暖工程,1995年开始每年对缙云的困难下岗职工、困难老党员给予补助。三是助学工程,设立了“扬帆·寿尔福助学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四是感恩工程,从2007年开始,坚持每年七月一日,对丽水市解放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进行慰问。上述四项公益事业,受益人达一万多人次。最近,樊班长又一次性捐赠3000万给缙云县,建造一所小学。2019年,樊班长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

樊班长谦虚地表示:多年以来,自己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每年拿出几十万、上百万去做公益。我们没什么需要炫耀和攀比,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回报社会也是一种享受。

Q3

现在企业有面临什么困难或挑战吗?

传承,也是一种挑战

扬帆新材在 2017 年上市之时已经发展了 35 年,彼时的樊班长也 65 岁了。新老班子完成交接,创始董事长退居幕后,新任董事长樊彬先生接过父亲的事业。

对于“传承”这个问题,樊班长奉行的准则是:少干预,多放手,但需要把控以下三个方面:

1. 文化方面: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的传承

2. 战略方面:企业要做自己专业的事情

3. 风控方面:注重企业风险控制

樊班长补充道:我们民营企业,资源和能力总归是有限的,不要盲目攀比要做多大规模,而是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培育自己的核心优势,做强做好企业,才是最根本的。近年来浙江省不少民营企业由于扩张过快而惨淡收场的屡见不鲜。 一个人身体健康最重要,一个企业也一样,控制风险,健康地活着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员工,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负责。

【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要分开】

樊班长反复强调,告诫企业家同学:在资产上,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一定要分开,不可混为一谈。刚起步时可能无法分割,但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一定要分开。企业是大家的事业平台,不是私有财产,个人、家庭的资产要和企业分开。企业的资产不能盲目扩张,适当负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切不可拿家庭资产来做抵押。

Q4

您对接下来的人生有什么规划吗

作为 50 年代人,樊班长经历了中国经济黄金30年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时时感慨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如今,退居幕后的他,主要专注于 3 件事:

1、财富管理。 通过一些投资组合,实现财富管理与传承,能给后代提供一个俭朴的基本生活保障。但奢侈的消费是不包含在内的,如果他们想要,请自己靠双手创造。

2、回报社会。 通过成立慈善基金会,持续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3、德行的传承。 比起物质上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传承家族理念和家族文化,把老一辈人“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的品质和刻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樊班长鼓励留学海外的孙子:从国外回国,如果坐经济舱,就能获得额外的奖励,并且可以把坐经济舱省下来的几千块钱,用来帮助一个贫困生一年的学费。

Q5

能谈谈您对学习这件事的理解吗?

樊班长和复旦的缘分,可以用“深厚”来形容。不仅自己报读了复旦管院的总裁班、国学班、金融班和并购班,还派公司高管前来董秘班、总经理班学习。

虽然一直自嘲“书读得少”,但在学习这件事上,樊班长从未放缓脚步。当年的他,通过不断学习思考,迅速蹿升成为一位年轻的科技带头人。可能他自己都没想过,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他,将来会因为技术而成为骨干,终被人重用,取得了初步成果,获省科技成果奖,并作为自学成才的科技典型被报道。

百战归来再读书。以企业家身份,走进复旦管院的课堂,又有何感悟呢?

樊班长直言,很多人以为“来参加一个学习班就能改变自己一生,就能让企业有多大改变”,我并不认同。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但凡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一个观点,能够让你触动,激发你的思维,并且运用于实践,那便是收获。

说起复旦的精彩课堂,我很惊讶于樊班长能迅速准确地说出许多老师的名字:王德培老师对宏观形势和全球趋势的分析,钱世政老师对企业财务战略与资本规划的案例解读,郑振龙老师对投资大周期与人性弱点的剖析,单喆慜老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王进老师对十九大政策的解析......

“更为重要的是,在复旦读书时结交的这一批同学,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在并购班上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都是注重做事、做企业、不浮夸的实干家,同学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观,非常默契,不管谁有困难,大家都会相互帮助、情同手足,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我们的下一代也成了好友,就像世交一样。”

什么话想送给复旦管院的校友们?

【“得到”是快乐,“给予”更是一种享受】

樊班长在采访最后,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圣经里的小故事:上帝让两个人在投胎时选择“得到”还是“给予”。选择“得到”的人,最后变成了乞丐;而选择“给予”的人,最后成为了富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樊班长是“终身学习”的坚定支持者、超级践行者。衷心祝福他在人生新阶段,给予着,幸福着。也祝福扬帆新材新上征程,再创辉煌。复旦有幸与如此优秀的企业家同行,也期待为更多优秀企业家赋能。

和一群人并肩

可以走得更远

和一群优秀的人同行

必然可以走得更辉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