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期,宝洁公司(P&G)在研究旗下产品的市场需求时发现,该产品的零售数量相当稳定,波动性并不大,但随着供应链向上移动,供应链中的需求订单波动被放大,这种现象被称为“牛鞭效应”。
然而,这一供应链经典效应却在疫情期间逆转,出现了所谓的“逆向”牛鞭效应。这一现象的成因是什么?供应链中的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呢?
3月12日晚,冯天俊老师带来线上直播分享:《疫情中的“逆向”牛鞭效应》,现就冯老师的直播做笔记分享如下。
本文由作者根据冯天俊老师线上直播课程整理,文章仅做学习交流用。
主讲人:冯天俊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商务分析与运营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01
牛鞭效应是什么?
牛鞭效应又称作“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 Lee(李效良)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
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
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
需求放大效应最先由宝洁公司(P&G)发现。宝洁公司在一次考察该公司最畅销的产品——一次性尿布的订货规律时,发现零售商销售的波动性并不大,但当他们考察分销中心向宝洁公司的订货时,吃惊地发现波动性明显增大了,有趣的是,他们进一步考察宝洁公司向其供应商,如3M公司的订货时,他们发现其订货的变化更大。除了宝洁公司,其他公司如惠普公司(HP)在考察其打印机的销售状况时也曾发现这一现象。
02
什么是疫情中的 逆向“牛鞭效应” ?
逆向牛鞭效应:越往供应链下游,厂商生产计划和定价波动越大
图源:冯老师线上直播PPT课件
03
疫情中逆向“牛鞭效应”的 成因 ?
■ 1、人流
· 员工出不来,各地政策以及交通问题导致。
· 员工目前不想出来,出于惧怕或因为有薪水托底。
· 员工复工存在隔离期的问题(最长14天)。
· 员工复工面临租房问题,房东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不愿租房。
以上原因导致了整个供应链厂家复工成了问题,上游供应商生产计划的的波动会影响到下游工厂的生产。
■ 2、 物流
物流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人体中的血液。对于经济而言,没有物流就如同人体没有了血液一样,各器官脏器无法正常运转。但受疫情影响,截止到2月25日,全国整车物流恢复率才到达45.7%,零担物流恢复率达到了16%,以往这个时间已经100%开工。
■ 3、 信息流
上游供应商供给信息的不对称,一个小的波动就会逐级传导给下游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
■ 4、短缺博弈
上游供应商通过短缺博弈,下游生产厂家对资源短缺恐慌,加剧了下游产能生产计划和价格的波动。
04
如何应对 疫情中的逆向“牛鞭效应”?
■ 1、敏捷响应
很多行业生产厂家自身有一些资源,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对某一产品的需求。如比亚迪、上海五菱、中石化制造口罩;京东物流助力各级政府即刻搭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对于医疗物资运输与社会民生需求的敏捷响应。
■ 2、持续迭代:提前布局
企业应对疫情,应持续迭代自己的运营模式,提前布局。如同程旅游调整人力组织和解决方案、西贝调整外卖菜单、叮咚买菜调整配送模式和产品结构。
■ 3、协同作战
同供应链上下游经销商或供应商协同作战,在疫情的影响下活下去、活得好。如阿里京东等5大电商围剿涉疫问题商家,共享商家黑名单。
全攻全守网格战
帮助企业在危机来临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度过危机。
3A能力:敏捷响应(Agility),快速迭代(Adaptability),协同作战(Alignment)
3P能力:流程(Process),组织(People),系统(Program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