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钟南山被10000人骂上热搜,居住“豪宅”曝光,震惊无数人…

好人的真的好,坏人也是真的坏。

现在病情得到控制,钟南山院士每上一次热搜,就会带来一个好消息。

这让国民越来越有信心战胜这场战疫。

可,病毒不会无孔不入,但是扛精却是无处不在。

有这么一群人,比起疫情,更关心钟南山背后的生活。

于是,开始对这位84岁的医者开启地毯式的“摸排”。

他们不愿意相信,这个从医几十年的资深院士,怎么会清清白白,一点多余的好处也不要。

后来,钟南山儿子带爱马仕的皮带,被扒出来。

这群人像挖到宝一样:

“你看,我就说,怎么会一点油水都不沾呢?”

“儿子打了钟老的脸呢。”

“这就是你们说一心只念着治病救人?”

在他们看来,医生就该两袖清风,一条爱马仕皮带,几千块钱,甚是奢侈。

这种思想,不敢苟同。

好在明白人还是多的。

可即便是众人怼回,还是没能停止他们对钟南山院士的恶意。

开记者会,摘掉口罩。

“戴口罩是你说的,现在你又带头摘掉?”

他们说钟南山院士双标。

钟南山院士说中国不一定是疫情发源地。

“不是说什么都敢说嘛?现在又迫于压力开始说官话了?”

他们说钟南山院士虚伪。

一个冲在一线的抗疫专家,恨不得被他们说成千古罪人。

这群人就是这样,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就是错,即便是救我命的人,亦是如此。

鸡蛋里没有骨头,也要自己造个骨头扔进去。

“儿子出手大方,家里肯定也有好几套房子。”

紧接着,钟南山院士“豪宅”曝光。

世界终于安静了。

老旧小区,80多平......

这就是钟南山院士的家给人的第一印象。

走进房间,没有一件看上去奢华的家居,家装看上去,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样子。

你可以从这间不大的屋子,看到历史印记。

客厅摆放着一张有些陈旧的沙发和茶几,就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了。

门框上的钉子,就是在非典的时候,因为染上病,在家隔离,方便输液钉下的。

你也可以从这件房子里,看到他这辈子的成就殊荣。

有点岁月感的电视柜有点特殊。

里面摆放着的不是古董收藏品,而是钟南山院士之前出席各种重要场合的合照。

墙上挂满了老人家一辈子的荣誉。

最为起眼的还是茶几上摆放着“果盘”。

为了节约空间,这个造型独特的奖杯就成了家中的果盘。

钟南山院士一辈子获得的成就就足够写一篇万字文章。

2003年,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2010年12月6日,钟南山等十人获评"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6年6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荣膺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这项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的,截至2016年仅有6人,包括钱正英、潘家铮、朱光亚、师昌绪、张光斗等科技界泰斗。

相比住着别墅、赚着天价片酬的明星,获得诸多殊荣的钟南山院士的家,可以用“清贫”二字形容。

身为医生,要拎清楚什么排在第一。

说起今天的钟南山,就离不开要提一提他的父母。

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

母亲廖月琴则是国内护理学专家,曾被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随后回国,担任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说起对父母的印象,钟南山是这样说得。

母亲在担任院长期间,几乎每晚都要去夜校,钻研解剖、肿瘤的书。

那时候的钟南山,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每天都在看这些书。

母亲回答说:“既然做了肿瘤医院的院长,不能连肿瘤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钟南山的印象中,父亲则是个话不多的人,但却从来没停止过学习。

哪怕是到了晚年,眼睛患上疾病,还是坚持着用一只手捂住眼睛来查询资料、学习。

就在这种条件下,父亲花费了四年时间撰写出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获得的稿费,一部分给了帮自己撰写的医生,剩下的那部分用来看病救人,自己一分也没留。

用他父亲的话说:“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

拥有什么不重要,毕竟带不走,但留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

再回看钟南山的家。

“我们家不谈钱,只谈学术。”

你若是读懂了这句话,就能明白为什么钟南山院士明明有住着别墅的资本,也不花心思在那些身外之物上面。

“我们的重点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

这是钟南山对他的学生经常讲的一句话。

当然,这句话也是延传了父亲的教导。

治病和治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治病的前提,你要把眼前的病人当成一个鲜活的人看待。

病患在身患急病的时候,是精神最脆弱的时候。

你随口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被他们当成救命稻草。

他们想知道自己患的什么病,用的什么药。

所以,在就诊期间,父亲一直要求,所有医生的病例记录要字迹端正,清晰易懂。

他说,看一个医生所写的病历,就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医学水平,看一间医院的质量,也要先看它的病历。

这样的站在病患角度考虑的贴心,也一直影响着钟南山从医多年的作风。

2003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爆发。

传播迅速,病死率高,传播途径刁钻......

这种从来没见过的病,让看多生死的医生也开始害怕了。

那时候,摸不到头脑的医生,遇见病重的患者甚至不敢靠近。

这时候,他说:“这些重病的人,都转给我。”

跟病魔打仗,首先要病人有信心,如果医生都不敢靠近病人,病人多半没有信心可以赢。

做好自身防护,坚持每天亲自查房,记录了解每个病人每天的变化,最长时间38小时都没合眼。

他会多跟患者说积极的话,“我们会尽全力医治你,别紧张。”

他会在病人狂躁的时候,拿出最大的体谅,然后再接着耐心治病。

他说:“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是啊,面对生死,谁能不怕。

但是,你不上他不上,总有人要上。

于是,他上了。

在每一个需要他的时候,都第一时间出现。

医德是需要传承的。

父亲曾对钟南山说:“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

而他对自己的儿子说:“钟家优良传统有两个,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办事要严谨,要实在。”

他们只看见,儿子腰上系着名贵的皮带。

却不知道带着皮带的人到底是位什么样的人。

钟惟德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青科协及省青联委员

广州市优秀专家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医学会主任委员

广州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

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瑞典科罗伦斯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及客座研究员

......

医学路,走不了后门。

父亲钟南山做得了帮他开启医学大门的人,但是之后的路还是要靠他自己走。

五年学医,学医在所有专业中,花费时间最久的专业。

拥有今天这番成就,儿子钟惟德必然也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寒窗苦读。

非要说,他有什么“特权”的话。

那可能就是,因为父亲钟南山,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花费更多时间来做医学研究。

作为医生,钟南山在祖国这个大家中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

作为儿子、父亲,钟南山在这样一个医学世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就是他的一家,一个平凡而杰出的中国家庭。

真正的名门,不是腰缠万贯处处彰显奢华,而是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能够成为国之栋梁,能够为国家分忧解难。

医生,是纠正去往天堂路上插队的人。

疫情发生一来,关在家里的人,耐不住寂寞说无聊。

但是,奔波在外的人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呢?

有人整理出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院士的五十天的行程。

来源广州日报

你可能不知道,在非典之后,钟南山院士的身体就出现了各种毛病。

2004年,得了心梗阻,心脏放了支架

2007年,出现了心房纤颤

2008年,身患甲状腺炎,短时间内暴瘦

2009年,做了鼻窦手术

他的身体一次次警示他,该歇歇了,但是他为了还能再坚持坚持,选择了健身。

坚持跑步、坚持运动,家里的大件,除了沙发电视,就是跑步机。

所以在2020年,疫情再次席卷而来。

他又一次踏上开往重灾区的列车,然后留下一句话:“没有特别的事情,最近不要去武汉。”

别人担心他84岁的高龄能否扛得住这种高压。

但是在他看来,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就是最大的心安。

所以,才会在中国经历一场暴雨的时候,他也落泪。

在中国逐渐放晴的时候,他也喜上眉梢。

他的心始终和祖国系在一起。

‍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他看作是自己分内的事。

疫情面前无国界。

医德面前无国籍。

今天的钟南山院士,在协助中国走出阴霾之后,又开始帮助他国。

中国的“国宝”,现在要出征“拯救地球”了。

钟南山与欧洲呼吸学会主席视频连线(视频截图)

17年前的非典,是他;17年后的新冠,还是他。

医者仁心,国士无双。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停止对他的谣言吧,如果你还有一点点良心的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