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榻上对》是对还是不对:汉室不可复兴

汉末三国时期,出现过三个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伟大战略方针,分别为邺下对、隆中对和榻上对。

邺下对是沮授向其主君袁绍所建议的计划,因为当时袁绍本营位于邺城(约今河北邯郸)而得名。其主要目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流落在外的汉献帝迎来邺城,从而掌握朝廷。

至于隆中对,那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躬耕隆中的诸葛亮为他擘划这个以“三分天下”为阶段性目标的战略,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达成“复兴汉室”的理想。

沮授提出邺下对的时间,尚处于各路群雄大乱斗的情况,需要有一个具指标性的人物挺身而出,将国家象征-也就是皇帝的威严再次彰显,重建天下秩序。拥有“四世三公”家世背景的袁绍来执行邺下对的计划,是再适合也不过了。

无奈袁绍没能采纳沮授的意见,反让曹操变相实践,将汉献帝奉迎到了许县,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代言人。

曹操称魏公时,便将国都设在邺城。尔后曹丕代汉,邺城也成为曹魏帝国的五都之一,沮授的邺下对显然已被历史验证可行。图为邺城遗址的曹操石像。

到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时,曹操已经大抵平定北方,并就任朝廷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如果没有意外,曹操代替汉朝一统天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此诸葛亮主张夺回汉朝的话语权,并将曹操定位为“侵擅国权”的“汉贼”。刘备身为汉室贵冑,宣扬这样的理念合情合理。

邺下对和隆中对形成的环境不同,立场也不同,但两者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满满的“汉朝价值”。

汉朝前后共四百余年国祚,人们对其仍保有深厚的情感,许多不信邪想取而代之的野心分子,下场都十分凄惨。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旗号的黄巾起义,仅仅一年便消风;群雄之一的袁术,千方百计想给自己安上真命天子的名号,最终落得“呕血斗余,遂死”的唏嘘结局。

别的不说,就连曹操这样全面掌控朝廷的大权臣,毕其一生都仍留着代表汉家正朔最后香火的汉献帝,最后一步的篡位只敢交给儿子去执行,就知道“汉”这一个字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有多么地不可动摇。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之下,鲁肃向孙权提出的榻上对,最大前提竟然是“汉室不可复兴”。

顾名思义,榻上对就是鲁肃与孙权单独二人共坐一榻上小酌时产生的。孙权最初只是想征询新报到的鲁肃,对于当今局势有什么看法,以及该如何辅佐他治理江东,岂知鲁肃当场说出汉朝已经完蛋的惊人之语。这还不打紧,鲁肃接下来说的更让孙权直冒冷汗:“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汉末三国时期的人们还不流行坐椅子,而是以榻这样的矮床为主流。图为东汉时期画像砖拓片,现藏于四川博物院,右方接受拜谒的人便是坐在榻上。

由于鲁肃提出榻上对的时候,刘备尚在袁绍底下担任客卿,实力不值一晒,因此鲁肃力劝孙权别仅是守成江东,更要将长江以南的土地尽数拿下,成为南霸天后再来攻略北方,也就是要营造出有别隆中对三分天下的“二分天下”之势。

“我目前只想着该如何扶持汉室,你讲的这些会不会有点超展开了啊?”虽然孙权听完鲁肃豪气干云的建议后,当下反应是急忙撇清,可往后孙权的举动却完全跟着榻上对的步骤。嘴巴说不要,身体还是挺诚实的。

随着时局变化,曹操举兵南下,荆州之主刘琮毫不反抗、开城投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荆州。但要实现鲁肃的榻上对,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就必须拿在手里,孙权才有称帝的本钱。鲁肃为了处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决定将榻上对战略微调,主动拉拢寄寓荆州八年的刘备,组成同盟合力抗曹。

虽说其时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落魄得很,但鲁肃看中刘备乃少数为世人所普遍肯定的“英雄”,再者刘备亦是坚定的反曹派,更别说他在荆州耕耘已久,对当地士族的号召力远胜孙权。果不其然,在鲁肃力主撮合、诸葛亮积极跟进下的孙刘联军,在周瑜的带领下于赤壁大破曹操,排除了孙权入主荆州的最大障碍。

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诸葛亮要完成隆中对战略同样需要荆州,这使得原先有共同敌人的孙刘联盟出现了矛盾。作为发起人的鲁肃,决定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美其名是“借荆州”,实际上孙权借给刘备的只有荆州的南郡而已。更精确地说,孙权是将荆州的主导权暂时让予刘备。

对鲁肃而言,此举不仅仅是让利给刘备,而是为江东竖起一道屏障。曹操虽败,但其实力之强大,光凭孙权单打独斗不足以抗衡,倒不如与刘备分进合击,使曹操无法集中火力应付。但是这又衍生出另一个疑虑,当刘备渐渐壮大时,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位盟友?

周瑜原本想直接跳过刘备,直取巴蜀以实现榻上对,正准备要开始动作时却不幸病逝。后来刘备西取巴蜀,声势如日中天,逼得孙权不得不开始重新检视这个搞不清楚究竟是结盟,还是养大第二个敌人的关系,内部亦开始出现主战、主和两种声音。

接替周瑜主导荆州问题的鲁肃,始终极力维护着信任基础日渐薄弱的孙刘联盟,或许鲁肃认为一旦与刘备决裂,得利的将会是坐山观虎斗的曹操。鲁肃费尽心思维系同盟,并用沟通斡旋的方式多次游说刘备,终于让刘备将荆州南部三郡“归还”给孙权,一度消弭了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单刀赴会”,也是一个丑化鲁肃的改编。为了处理荆州问题,鲁肃邀请镇守荆州的关羽前来谈判。《三国演义》里的鲁肃,面对有如凶神恶煞的关羽,被吓得魂不附体、如痴如呆。但事实的真相是鲁肃据理力争、义正辞严,反而是关羽这一方显得理亏。图为电视剧《新三国》由霍青饰演的鲁肃和由于荣光饰演的关羽。

只可惜鲁肃的坚持,在他去世后也随之消失。继任鲁肃的吕蒙是个百分之百的主战派,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奇袭荆州;后来接棒的陆逊,又在夷陵之战粉碎刘备欲夺回荆州的念头。随后刘备还认赔杀出与孙权讲和,如同宣告彻底放弃荆州。这样的结果,让鲁肃所坚持的主和论调显得十分尴尬。

日后孙权称帝建立孙吴后,一方面赞扬鲁肃的先见之明,另一方面也暗酸他在处理荆州问题时的一味让步、委曲求全。孙权对鲁肃盖棺定论的评价,等同贴了个软弱乡愿的标签在他身上,而这也间接造成鲁肃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与史实天差地远。

即便孙权在荆州问题上大获全胜,但也令蜀汉严重削弱,往后对抗曹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盟军能量无法分担足够压力的情况下,孙吴在扩张版图上也显得举步维艰,注定是一个只能够守成的地方政权。

过去鲁肃以一座粮仓换得了周瑜的信任、孙权的重视,有舍才有得。或许鲁肃正是以同样的逻辑来调整榻上对的内容,牺牲部分的荆州主权,来换取更加平衡的三足鼎立,才有打倒曹魏的可能。至于鲁肃的想法是否真能帮助孙吴一统江山,这恐怕谁都无法解答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