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该选择北进论,还是选择南进论?摆在日本面前的战略选择题

对于1941年的日本而言,一个巨大的选择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那一票昭和狂人们对于日本现在的战略僵局十分的不满,基于要通过新的战略进攻来解决他们所陷入的困境。但是对于到底是该采取向苏联进攻的北进论,还是采取向东南亚,太平洋方向进攻的南进论,那些昭和狂人们始终没有做出一个好的选择。那么北进论和南进论到底有何区别?日本的一票昭和狂人们又要如何做出选择呢?

一、日本陆军的北进论调

先说说日本陆军的北进论,这是日本传统的“大陆政策”的一个延伸,其根源在于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对于土地的渴求。早在战国时期,日本人就谋划着要获取更多的土地,其结果就是在朝鲜和明朝打了一场万历朝鲜战争。到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于领土的渴望就又一次被唤醒,并为之开始努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也就是俄国人。虽然说日俄战争是以日本胜利告终,但是这场胜利的代价太大,连主将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可以说这场战争给了日本太多的震撼。

从那之后,日本陆军就将自己的传统对手订为了俄国,陆军的20个常备师团也是防着俄军建立的。而随着苏联取代了俄国之后,日本陆军就把苏联当做了新的传统对手。不过因为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始终没有正视苏联的实力远强于俄国这个现实情况。因此说日本陆军还是希望能够采取北进策略,向苏联发动进攻,夺取苏联在远东的国土。日本陆军的精锐,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就是为了这个而存在的。

而日本陆军的那一票昭和参谋们更是钟情于和苏军搞摩擦,希望能够以此建立不世之功。典型例子就是在1939年,日本关东军作战参谋辻政信少佐,以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的名义下达了一份命令(这属于违规操作),要求边境部队自行判断边境位置,并可以对苏蒙部队实施驱逐和攻击。他这一道命令不要紧,直接引发了苏联和日本的冲突,也就是著名的诺门罕战役。在这次战役里,日本第一次见识到了苏联的厉害。印象里一触即溃的俄军没了,喊着乌拉而且死战不退的苏军倒是一大堆,外带还有五百多辆坦克杀过来。

这一次日本算是被打疼了,急匆匆的和苏联签订了一个停战协定,结束了这场损失惨重的诺门罕战役。但是日本陆军却没有放弃北进论,相反他们继续为关东军增兵,希望挑准时机就狠狠的打击苏联。为此他们将关东军的师团从14个增加到了16个,而且每个师团的人数都有24000人至28000人,同时还准备了各型作战飞机1025架,坦克和火炮等技术兵器也有较大程度的增强。可以说,日本陆军仍旧没有吸取诺门罕战役的教训,坚持要采取北进策略,对苏联发起进攻。

二、海军的南进论

相比于陆军谋求北进苏联,日本海军则推崇南进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夺取东南亚的资源。因为东南亚有日本急需的石油和橡胶,日本自身在这里有大量的经济利益,故此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其海军就将南进论作为了一个基础论调。而在太平洋方向,他们则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权益,并渴望能够采取进一步的扩张,确保在太平洋上能够取得优势地位。而这样一来,日本海军的假想敌就是美国海军。日本颁布的《帝国国防方针》的修改版和《帝国军用兵纲领》,就是明确将美国作为了头号假想敌。

在法国战役后,日军通过夺取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地,获取了一定量的资源,这让日本的胆子不免壮了起来。按照日本海军的构思,他们和美国没有较大的矛盾,而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现在面对德国的进攻,基本上是无暇他顾。这对于日本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准许他们在东南亚采取进一步的扩张行动,以获取他们所需的资源。就算爆发战争的话,日本海军也认为,依照英国现在这个半死不活的状态,他们完全可以击败英国的远东舰队,夺取东南亚,甚至于有可能进入印度,将英国在亚洲的势力彻底逐出。

当然,此举固然造成了美国对日本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如果说过去日本还是个贸易盟友的话。那么日本夺取法国殖民地,以及为了配合德国的“海狮计划”而驱逐英国侨民的事情发生之后。日本在美国眼里就不是个盟友了,而是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了,对于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有极大的影响。故此美国开始联合英国,冻结了日本在英美两国的资产,希望能够遏制日本的举措。在遏制效果不大后,英美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手段——终止了和日本的贸易,断绝日本进口橡胶和石油的渠道。别说这橡胶和石油没有了,就连废橡胶和废钢材都不给日本了。

这下日本彻底急了眼,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非常依赖于从外界进口资源,以维持其战争机器的运作和民生上的基本需求。在此之前日本从没想到过,英美两国会采取如此激进的手段对付他们。慌了神的日本急忙找到美国进行谈判,希望美国政府能够解除禁令。但是美国的态度十分强硬,除非日本放弃扩张退回原来的地方去,否则休想他们解除禁令。在这种局面下,谈判可以说毫无进展,日本方面遂决心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以期能够打破僵局。

三、北进还是南进?

事实上在1941年,采取北进论还是采取南进论,就成为了日本内部的一个巨大分歧。陆军的一票昭和狂人们认为,应该采取北进论。这一呼声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就成为了陆军的一个主流呼声。在他们眼里,德军就会和横扫法国一样,横扫苏联,只需要两三个月苏联就完蛋了,此时不去摘桃子更待何时?所以说日本陆军的一票昭和狂人们,急忙做好了进攻苏联的准备,然后眼巴巴的等着德国横扫苏联西部,他们好趁机去占领苏联远东区域。

但是让日本大失所望的是,德军的表现远没有他们在法国来的那么迅猛。虽然说德军还是横扫了苏军,几乎是转瞬间就把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击垮,消灭和俘虏了两百万以上的苏军部队。可是苏联国土幅员辽阔,德军很快就被分散在了战场上,进攻速度越来越慢,根本没能瞬间击垮苏联。

更要命的是,苏联人在远东的兵力仍旧有三十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十六个装甲旅和十五个炮兵团,各型坦克2700辆,各型作战飞机3000架,依旧是强于关东军。也就是说现在根本不能达到日本期望的进攻标准——远东苏军的步兵减半,坦克减少到900辆,飞机下降到1000架。

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北进论就彻底成了泡影。因为只要数一数苏联人的筑垒地带,就知道关东军打不赢这一仗。东京的昭和狂人们也冷静了下来,意识到这场仗根本没法打。那么既然北进论已经是泡影,那么南进论又如何呢?

事实上,南进论的成功概率在当时看着还比较大,毕竟东南亚的英国人在日军眼里不值一提。英国人在东南亚的部队不仅装备低劣,素质也不够优秀,海军实力也很薄弱。日军有充分的信心能够在开战之初就粉碎英军的防御,从而夺取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同样的,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也是较为容易击败的对手。

但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就是个非常强劲的对手,日本海军长久以来也是将美国海军作为假想敌的。如果战争初期不能快速击败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的话,那么战斗势必要陷入一场消耗战之中,对于家底薄弱的日本而言,这是难以承受的代价。

可是如果不采取南进论,那么日本的资源储备最多也就坚持一年左右,一年之后就只能任人宰割了。日本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开战之初通过航母奇袭的方式,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否则日本绝无胜算。这是个冒险的赌博,但对于当时已经踏上疯狂扩张道路的日本而言,已经是别无选择了。

结语

最终日本还是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北进论,选择了看起来较为务实的南进论,并以偷袭珍珠港的方式,成功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一时间,日本人几乎横扫了东南亚,并在太平洋上展开了疯狂的扩张。但是因为偷袭珍珠港时,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不在港口内,所以接下来日本还是要面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反击,而美国的战争机器也被发动了起来,战争还是走向了日本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消耗战。毫不客气的说,对于日本军国主义而言,无论是北进论还是南进论,实际上都是自杀方案,完全是个送命题。只不过沉迷于扩张的日本昭和狂人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罢了。

结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太平洋战争-美日对决》

《日本帝国海军兴亡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