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渡 勇士教育研究院
拿破仑战争中,法国最终战败。但是胜利的荣誉却似乎都属于战败者,俄罗斯将军库图佐夫、普鲁士将军布吕歇尔、英国将军威灵顿都因为战胜拿破仑而名扬天下,他们的所有胜利似乎都是为了铸就一个更伟大的名字——当然是拿破仑。因为他开创了战争的新时代,这就是为什么那场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
土伦之战被称为拿破仑的成名之战。当时拿破仑才24岁,就晋升为旅级将军,也就是准将。对于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而言,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拿破仑的天才、勇气?
1793年,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掌权,进入恐怖的暴政时期。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大批法军将领反叛。此时的中下级军官仍然以贵族为主体,他们不是移民出境,就是被政治清洗,再加上战争折损和罢黜败将,法军中职业军官数量很少。比如,拿破仑当时所在的团原先有80名军官,此时只有14人效忠共和国。土伦前线的卡尔托将军是个画家,对军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之后又来了一位医生,只知道进行政治审查。最后才来了一位真正的将军。炮兵部队更是 “缺少饱学之士,全由中士和下士指挥”。前线可以说是一片混乱,这就是天时。
法国土伦港地图
土伦港是离拿破仑老家科西嘉岛比较近的一个法国港口,当时拿破仑的驻地尼斯也距此不远。1793年6月,由于科西嘉岛的保利政府亲英,拿破仑一家作为政治难民来到土伦。他把家人安置在土伦,自己则来回奔跑,忙个不停。但是,他那军人的目光和炮兵的头脑却一刻也没有停歇,一直在留意山川地形和滨海的要塞工事,把他心中的大炮摆来摆去,看看到底放哪儿合适。而且,土伦港也是拿破仑在军校时就研究的一个很熟悉的港口,这就是地利。
此时的拿破仑已经是一个雅各宾派,不再把自己单纯地作为科西嘉人,而是一个法国人。他赞成制宪会议,反对科西嘉岛的亲英政府,与巴黎立法议会科西嘉代表萨利切蒂是盟友关系。土伦被围时,拿破仑的这位同乡正是土伦画家将军身边的巴黎特派员。这位特派员不仅帮助拿破仑恢复了的军籍(拿破仑因离队时间过长,1792年1月被注销军籍),而且不久就向巴黎报告,只有拿破仑懂行。拿破仑在巴黎还有一位强有力的朋友——政府首脑罗伯斯庇尔的弟弟奥古斯丁,之前就曾提议拿破仑担任罗伯斯庇尔的卫队长,拿破仑出于谨慎没有答应。所以,这一次拿破仑顺理成章地成为土伦法军的炮兵指挥官,而且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土伦前线的指挥官才从画家到医生,最后来了一位真正的将军,这就是人和。
法国政治家罗伯斯庇尔
但是这些还只是外部条件,其他人也有可能获得。而且土伦之战中,控制马尔格雷夫要塞是关键,这也是当时所有人都明白的一件事,不是拿破仑的天才。拿破仑成功的秘诀在于他的领导能力和不怕死的勇气。
1793年10月,拿破仑担任炮兵指挥官时,只有十几门炮,拉炮的马和弹药也不足。他在给公共安全委员会的信中说;“炮兵不受重视,所以深感痛苦。我必须力克无知和它引起的卑劣情绪。”他征用地方工厂制造弹药,威胁马赛政府提供各种物资,要求部下主动作为,自己则一直坚守岗位,从不离开炮台,甚至还能在战场上修好开火机关被金属钉子钉死的大炮(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事),以至于萨利切蒂向巴黎报告:“他的担子太重了。”但拿破仑则从不嫌自己的任务重(这也是他在今后的战争中表现出的组织能力和旺盛精力),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拼凑出一只炮兵辎重队;到围城后期,他已经指挥11座炮台,100多门大炮。
拿破仑在作战中非常勇敢。在土伦炮台,他接替战死的炮兵亲自装填和发射加农炮。在进攻外围要塞时,一名英军把长矛刺入他的左大腿,他还试图从炮眼里钻进炮台。他还亲率部队冲锋,坐骑在其胯下被击毙。多年以后,他总结道:总司令若想评估战局、观察情况、发号施令,就总得呆在加农炮射程内。也正是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多了两个帮手:马尔蒙和朱诺。他尤其欣赏朱诺在炮火面前面不改色的勇气,还把马尔格雷夫要塞的炮台更名为“无畏者”。
法军炮台
土伦战役中,拿破仑指挥下的炮兵发挥了主导作用,炸毁了英军舰队的弹药库,导致反法联军撤出土伦。土伦指挥官盛赞拿破仑是个“难得的军官”。12月22日,拿破仑从少校晋升为准将。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也不是最快的,还有人四年就从下士晋升到将军。
拿破仑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到了自身的能力,建立了即将开始的那场被命名为“拿破仑战争”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