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AM云展厅 | “苦心孤诣 笔耕不辍”专题(四)

CAFAM云展厅

艺术漫游 想看就看

闭馆不闭展,我馆将持续推出过往重要展览和学术活动的回顾专题,让你足不出户也能“看”展览,汲取艺术的灵感。本期呈现的“苦心孤诣,笔耕不辍”专题,聚焦数位中央美院老先生的精彩展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艺术家提炼、再创造的升华过程,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才使得这些作品成为震撼或抚慰观者心灵的内在力量。

@来自全国的观众

01

桃李桦烛:

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

“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云展厅

李桦(1907-1994) 是我国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版画事业的奠基者。李桦一生的艺术追求和思想理念,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并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

作为现代中国版画的开拓者、系统建构者与艺术大家,李桦先生是他那个时代具有标高意义的角色。

李桦 《怒吼吧,中国》 1938年 黑白木刻

李桦 《劳动后备军》 1937年 黑白木刻 1947年

李桦 《伦勃朗像》 1957年 套色木刻

此次展览主题中的“桦烛”概念,原意为“用桦木皮卷成的烛”,有光彩映照和华美的烛火之意。历代文人骚客也有多次提及,唐代沉佺期《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无劳秉桦烛,晴月在南端。”南宋陆游《雪夜感旧》诗:“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不一而足。此外,“桦烛”还特指旧时结婚所用的画有彩饰的蜡烛,借指婚礼,并有喜气祥和之意。而蜡烛更有教师的象征寓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因此,“桃李桦烛”也有“化成桦烛桃李香”的意味在其中——把物质的东西转化为精神。

我们将“桃李桦烛”这个主题的英文定义为Prometheus in Printmaking(版画中的普罗米修斯)。是因为,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语:Προμηθεύς;英语:Prometheus),在希腊神话中,是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最早的泰坦巨神后代,名字有“先见之明”(Forethought)的意思。普罗米修斯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从奥林匹斯山上给人类盗来了火,还教会了人类许多知识和技能。所以,普罗米修斯有火种以及人类老师的含义,而将Prometheus in Printmaking作为该展的英文标题,从文化上也会让西方人容易理解李桦之于中国版画的地位、意义与价值。

《两工人(同志)》,19 × 33cm,木面木刻,1932年

李桦 《快把他扶进来》 1947年 黑白木刻

李桦 《起来》 1946年 黑白木刻

李桦 《痛悼李、闻二公》 1947年 套色木刻

02

耕耘者——

戴泽油画艺术展

“耕耘者——戴泽油画艺术展”云展厅

作为20世纪中国油画艺术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戴泽先生是一位集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和艺术交流为一身的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本次展览不仅是对于戴泽先生本人油画创作的总结,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史,特别是油画史中重要的研究个案。

戴泽《西藏当雄》布面油画 75×49 1964

戴泽《夏日树荫》布面油画 1946

戴泽 《错那雪中温泉》纸本油画 14.5×18 1963

此次展览展出了戴泽先生创作的油画代表作品约150余件,分成四个版块,分别是“第一板块:现实主义的绘画理想”“第二板块:直面生活的朴素表达”“第三板块: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主题”和“第四板块:尽力耕耘中的艺术探索”,同时将呈现一系列相关的素描、速写、图片、手稿、信札等资料。

戴泽 《整修天安门广场》 布面油画 64×89.5cm 1949

戴泽 《芍药》 木板油画 53×40cm 1960

戴泽《时光》 木板油画 61×50.5 1964

03

非常道——

王秉复艺术求索六十载

非常道——王秉复艺术求索六十载”云展厅

王秉复,1936年生于天津,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61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多年从事中等美术教学。在美院学习期间,王秉复上承名家,下采众长,刻苦钻研,尤其得益于叶浅予先生、蒋兆和先生的教导。在教学实践中,他将自己多年对于传统绘画的思考和体悟总结成讲义,并编成教材《骨法发微》,对于笔墨、骨法进行系统讲解。晚年又受邀回到美院,在造型学院基础部和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教授书法和白描,对于美院造型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学习及其当下转化,做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九五六年之美院 28X38.5cm 纸本设色2018年

骨法发微(印刷品) 35X26cm 纸本 1985年

河西印象 49.5X74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豫让三跃击赵襄子衣以报智伯 34X46cm 纸本设色2002-2018年

本次展览分为“学法——美院五年”“悟法——骨法发微”“用法——古事新画、教学相长”“多彩人生——王秉复年表”四个版块,共展出王秉复二百余件作品及多件手稿。通过梳理王秉复艺术探索六十余年的创作历程,系统展示了王秉复历年的教学相关讲义、教材和创作的代表作品,其中不仅有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世说新语》系列中的近百幅精品,还有近年来创作的古事新画的近百幅作品等,将王秉复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闪光的部分展示给观众,此外,展览还专门策划了王秉复现场教学的板块,在展场中,生动地展现王秉复“一笔一墨”教导学生的教学画面。

世说新语之风起浪湧 王秉复 34X22.5cm 纸本设色 198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世说新语之恒公入峡 王秉复 34X22.5cm 纸本设色 198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世说新语之神情开朗 王秉复 34X22.5cm 纸本设色 198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世说新语之竹林七贤 王秉复 34X22.5cm 纸本设色 1984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