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不吃内脏?镶牛肚、牛肚包、肚包饭,他们吃得香着呢

▲红烩牛肚。图/tasteatlas.com

有一个许多中国人都深信不疑的传说:西方人是不吃内脏的。

这种传说很可能源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在美国的饮食中,内脏确实少见,尤其是快餐里,大多是整块的鱼或肉。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西方远不止是美国。有时候,西方人与西方人的差别,不见得比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别小多少。

血、肝、肠、肚、腰子……与美国人不同,大西洋另一侧的欧洲人,对于内脏的热爱不逊于中国人。

之前,我们说过。今天,来说说欧洲人是怎样吃肚儿的。

01 面对各种肚儿,法兰西人没有在怕的

说起法国美食,很多人立马儿会想到巴黎餐厅里高级、雍容、精致的法餐,或者是法国南部的马赛,充满地中海风情的海鲜料理。

但提及法国美食,有一个城市无论如何也不能绕开,那就是里昂。

▲里昂的肉铺。图/pinterest.com

法国著名食评家库农斯基(Curnonsky)曾在1935年将里昂誉为“世界美食之都”;作家约瑟夫·韦克斯伯格(Joseph Wechsberg)也曾在到访里昂后感慨:“美国人谈车必提底特律,法国人谈吃必提里昂。”

人口不到50万的里昂,之所以在法国美食界有着这么高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地区产出优质的葡萄酒和农产品;另一方面,16世纪起,里昂就成为法国的丝绸纺织中心,这座城市一方面创造着财富,另一方面也聚集着大量的纺织工人。

里昂这座城市也诞生了专门服务工人们的小酒馆(Bouchon)。赚钱不多又要养家糊口的工人们,无法消费得起大量猪肉、牛肉,于是内脏就成为很好的替代品,当然也包括猪肚和牛肚。

▲L’Andouillette。图/rtbf.be

肠包肚(L’Andouillette)是里昂非常有特色的美食,但也是十分重口味的料理。

这是一道用猪肠、猪肚等食材制作的猪下水香肠:将猪大肠、猪肚和其它猪内脏剁碎,搭配上各种香料,最后一起塞进肠衣里,这道惊人的“肠包肚”便做好了。

吃的时候将它烤熟或者煎熟,搭配炸薯条和黄芥末酱,还有人将它夹到法棍里做成热狗或者炖着吃。

这么多的内脏混合在一起,丰富的“味道”让很多吃惯了内脏的中国人都表示“接受无能”。

▲镶牛肚。图/wikipedia

牛肚也是里昂人钟爱的食材。镶牛肚,又被称为“工兵围裙”(Tablier de sapeur),是里昂的标志性美食之一。

这道菜的名字最初源自拿破仑三世里昂军事总督,后来厨师们也用“工兵围裙”称呼这道菜,因为它像是当时消防员穿的皮革围裙。

制作这道菜,要将牛肚放在白葡萄酒、柠檬汁、油、芥末、胡椒和盐的混合酱汁中腌制几小时,甚至一夜,然后将腌好的牛肚裹上蛋液和面包屑,入锅煎炸至金黄,炸好的牛肚通常搭配美乃滋或者酸黄瓜酱一起食用。

▲卡昂式炖牛肚。图/regal.fr

而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卡昂市,也有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卡昂式炖牛肚(Les Tripes à la mode de Caen)。

虽然,卡昂式炖牛肚是当年买不起肉的穷人发明的,但制作起来一点也不马虎。

这道菜里除了牛肚以外,常见的还有牛肠、牛蹄等等,搭配上洋葱和胡萝卜,再加入大量的大蒜、胡椒、百里香、月桂叶等香料去除异味,最关键的是,要用两种苹果酒完全替代水,来为这一锅牛肚去味增香,最后小火慢炖20个小时。

此外,法国还有一道类似于猪肚鸡的猪膀胱布雷斯鸡,猪膀胱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小肚”。将有法国“国鸡”之称的布雷斯鸡塞进猪膀胱内,慢慢煮熟。上桌后再分割,搭配酱汁食用。

作为传统法餐,猪膀胱布雷斯鸡还出现在一些米其林三星餐厅的菜单上。

02 炖牛肚、肚包饭,伊比利亚半岛不可错过的美食

紧邻法国的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牙、葡萄牙也是众多美食的故乡,对于动物的内脏,他们也绝不含糊。

▲chiretas de aragon。图/forocoches.com

在西班牙的阿拉贡地区,就有一道传统的羊肚包饭(chiretas de aragon),将大米、羊肉末、大蒜、洋葱、胡椒等食材塞进羊肚或羊肠中,然后煮熟食用。也有人会把它切片,炸至金黄,作为餐前小食。

到了西班牙的莱昂省,那里有一道类似里昂肠包肚(L’Andouillette)的美食——Botillo。

▲Botillo。图/qualigeo.eu

Botillo是将猪的肋骨、尾巴和各种带肉的骨头一起塞进猪肚里,然后用盐、大蒜、胡椒和其它香料调味,然后还会用橡木进行烟熏,既增添香味,又去除水分,风干之后就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了。

吃的时候可以蒸熟食用,也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制作炖菜。

炖牛肚还是更直接的吃法,在西班牙最有名的是“马德里式炖牛肚”。

▲马德里式炖牛肚。图/pinterest.com

先把牛肚、火腿、胡萝卜、大蒜、洋葱、腊肠、血肠、胡椒、盐和月桂叶一起,加水慢火炖煮。

在炖牛肚的同时,将切碎的洋葱、大蒜、腊肠和红椒粉、番茄酱炒在一起。

然后将牛肚锅中的大蒜去除,胡萝卜和洋葱搅碎,加入炒好的酱,再炖40分钟,便是马德里式炖牛肚。

软软的牛肚配着滋味十足的汤汁,热乎乎的最适合冬天吃了。

会吃炖牛肚的不止有西班牙人,还有同处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人。在葡萄牙,最有名的便是波尔图式炖牛肚(Tripas à moda do Porto)。

▲波尔图式炖牛肚。图/pinterest.com

波尔图人又被称为“牛肚人”,因为在15世纪时,葡萄牙亨利王子带兵出征摩洛哥,国王要求波尔图人来提供食物,当时所有的肉类都被拿去支援军队,波尔图人自己只剩下了各种内脏。

波尔图人用尽各种料理方法来吃掉这些内脏,也发明了诸多的菜式,其中以“波尔图式炖牛肚”最为有名,也逐渐成为波尔图的标志性美食。

如今,这道菜主要是由各种肉类(培根、猪肉、猪耳朵)、牛肚、香肠、胡萝卜,加上白豆以及各种香料炖煮而成。

波尔图式炖牛肚最常搭配白米饭食用,葡萄牙也是欧洲最大的稻米消费国,人均消费量每年14-15公斤,虽然跟东亚无法相比,但已经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三至四倍。

03 从亚平宁半岛到土耳其海峡,肚儿的美味席卷欧洲

不只是法兰西和伊比利亚半岛,事实上,欧洲很多国家都会用各种花样来吃肚儿。

比如很多人眼里黑暗料理的代表,苏格兰的“哈吉斯”。

▲哈吉斯。图/greatbritishchefs.com

哈吉斯是将各种羊杂碎加上燕麦、洋葱、羊油、盐、香辣调味料和高汤等装入羊肚中,煮熟之后再食用。它也被称为苏格兰的“国菜”。

当然,在美食界,英国人从来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榜样,相比之下,还是意大利人有天分得多。

意大利佛罗伦萨,就有一种以牛肚为原料的街头小吃——牛肚包(Lampredotto)。

▲牛肚包。图/florencelink.com

在街边的流动餐车或是不起眼的小店里,两片面包,一些牛肚,再撒上一些酱汁,牛肚包的制作并不复杂,却已经在佛罗伦萨风靡了几百年。

当然,牛肚是事先炖好的。牛肚和番茄、洋葱、胡萝卜、西芹以及香料一起炖煮几个小时。

除了牛肚包,佛罗伦萨人还喜欢红烩牛肚(Trippa),用番茄酱炖煮之后加入帕马森干酪,吃的时候搭配面包。

▲米兰式炖牛肚。图/agrodolce.it

到了意大利北部,米兰人喜欢在炖牛肚里加入豆子和油炸面包丁,做成米兰式炖牛肚(Busecca)。

而在中部的拉齐奥大区和首都罗马,还能吃到牛肚意面。

▲盐水柠檬牛杂。图/napolitoday.it

意大利的南方人一向是瞧不上北方饮食的,在拿波里附近,当地人把牛肚和猪蹄煮熟后切成小块,挤入新鲜的柠檬汁和海盐拌匀,做成拿波里著名的小吃“盐水柠檬牛杂”。

德国人钟爱香肠和肘子,但是对于猪肚和牛肚,也是来者不拒。

▲普法尔茨香肠。图/t-online.de

在德国西部的普法尔茨州,当地人会把猪肉、火腿、鸡蛋、土豆等食材和香料一起搅成泥,塞进猪肚中煮熟,然后再切片,用黄油煎一下食用。

前德国总理科尔是这种猪肚香肠的忠实拥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常邀请各国政要就着雷司令葡萄酒大嚼猪肚。

到了德国南部,当地人更喜欢用牛肚、羊肚做成肚片汤,食用时搭配土豆或者面包。

不只是德国,在东欧的捷克、波兰和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牛肚汤也都是他们饮食的一部分。

▲羊肚包。图/网络

而到了欧亚大陆交界的土耳其,当地人会把调味好的米饭包进羊肚里,再用针线缝好,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大饺子,然后可煮、可煎,还能做成汤。

04 欧洲人为什么会对内脏情有独钟?

一千年前的宋代,内脏进入中国人的食谱,一是因为厨艺大发展,二是受到“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传统医学思维影响。

同一时期,中世纪的欧洲选择吃内脏的原因更加现实,他们不像中国人以谷物为主,肉又不够吃,人们当然要吃尽动物身上的每一个部位。

▲波兰牛肚汤。图/eatsmarter.com

但那时,欧洲的香料一直都很昂贵,但凡有选择的人,都不会选择异味很大的内脏。到了近代,内脏料理主要盛行于工人和社会底层中,今天欧洲很多的内脏美食也都是从这儿流传下来的。

1937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通往维根码头之路》中就记述到,在上世纪30年代的英格兰,牛肚似乎是一种被嫌弃的食物,它在工人中盛行,完全是因为牛肚是廉价的、还能填饱肚子的食物。

▲图/recipes.co.nz

再加上,英格兰人只会将牛肚与洋葱、白酱一起炖煮,味道并不怎么美妙。直至今天,在英格兰东北部地区,食用牛肚成为一种怀旧行为,但仍然被认为“不上档次”。

而在整个欧洲,虽然内脏料理在今天仍然存在,但总体来讲,还是作为地域特色美食小范围流行的。

而在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二战前的很多老食谱,也都有内脏的做法。但最近几十年,美国食品加工业越来越发达,但处理动物内脏,费时费力,程序复杂,而且难以形成规模,美国人消费的内脏也越来越少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