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发布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郑州市74.26分排名第1位,信阳66.00分排名第17位,全省倒数第3位,并在豫南三市垫底,具体排名如下:
排名公布以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信阳网友广泛讨论,令人诧异的是讨论中很少看到纳闷、质疑和不服气,而是纷纷表示该机构的评价非常公正、排名令人非常服气、甚至有网友调侃倒数第三都抬举了。
作为信阳人,我看到排名后心情也是不能平静,我觉得这不是具有时效性的新闻,看罢就过去了,而是件值得认真对待的大事,所以排名公布即便过去多日我依然难以释怀,近日来,小有所思,著文浅谈,愿与各位相互交流!
商环境的评测主要是基于一个地区影响企业发展的政治、社会、法律、经济等要素的综合考评,通过此次评测来看信阳整体上是及格的,但只有66:00分也说明有很多不足。
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将直接决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这对城市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家处于产业升级的阶段,城市与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上,尤其是优势产业招商与发展上是即存在合作又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相比而言竞争更为突出一些,这种竞争结果将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所以说营商环境很重要,营商环境不佳体现了城市竞争力的缺失,尤其是信阳这样的地级城市,本身产业基础不好,在城市级别上相比正备受青睐的一二线城市又处于劣势,如此若还不使出全身力气奋起直追,可以说前途堪忧,人口流失、经济萎缩,恶性循环大概就是结局。
有问题,处于劣势并不可怕,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或者说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蕴含着很多逆袭的机会,真正可怕的是自己不思进取。发布方提到这次无保留公布排名是希望起到以评促改的作用,那么接下来信阳对于改善营商环境可以说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不过再繁重,为了800多万老区人民的福祉,改变也势在必行!
其实信阳在国家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生态环境、人口基数、居民财商方面都不差,甚至处于全省前列,这些都是不错的天然的基础优势,营商环境不佳完全是可以通过有效管理与出台治理政策得到改善的。
1、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我们需要考虑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能不能满足商业活动的便捷需求?比如交通通勤是否便利、冬季有没有供暖、行政管理是否高效、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水平有无吸引力、有没有住房及其它保障和福利政策等。都知道信阳的交通受地势和规划的影响缺乏合理性,尤其是老城区出现断头路,绕路,甚至有的地方连条标准道路都没有,导致明明相距很近却难以通达;另外,市政工程出名的进展缓慢,比如浉河清淤、四一路涵洞扩建、桥梁建设、中心医院羊山分院等,再者,在城市建设上,仅仅是满足民众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而忽视审美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千篇一律毫无特点,都是用钢筋混泥土堆砌居住的盒子,比如我们能不能研究研究怎样赋予城市独有的风格特色,开发第三代住宅,兼具居住功能与艺术审美特点。凡此各种,都引发市民的调侃了更遑论营商环境呢?对于营商来说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如其名是最基本的保障!
2、确保政策的竞争优势———去年有一个数据统计大别山革命老区三个城市的高新技术公司数量,湖北黄冈285家,安徽六安132家,我们信阳是71家,我不太了解质量如何,从数量上看,仅在区域内就存在很明显的差距,着实令人揪心。 从我们的招商政策看,亿万招才引智政策很好,去各大城市举行推介会也很幸苦,成绩也是有的,但如果能早5年或10年推行,或许发挥的价值比现在大10倍都不止,现在全国各城市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政策比信阳好的很多,优秀的项目当然愿意去政策更好的城市,况且很多项目发展不只是需要好政策,还需要与他们匹配的商业环境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支持。
在商品的竞争中,商品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要么在别人还没想到的时候做的比别人早;要么在大家都在做的时候做的比别人好;实在竞争不过时干脆换个赛道研发新产品。在城市的竞争上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思路来思考信阳的产业发展,在上一轮的产业发展上南方城市完胜,这几乎是上一轮产业发展的贸易属性与南方城市沿海优势决定的,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上,更多的是聚焦科技与高端产业,机会虽然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之间,这并不意味着三四线城市完全没机会,可以融入到一二线城市的城市群与经济圈再好不过,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不过像信阳这样的城市,从城市群与经济圈的概念看,处于边缘地区,很尴尬,但我们依然还是要基于自身特点争取一切可以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信阳深刻的理解产业升级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机会,在全球以及中国各城市之间的布局规划如何,我们信阳该如何布局与外界保持怎样的竞争与协作关系。
1、城市需要理想、要制定系统长远的发展计划——改变需从给城市树立一个理想开始,很多小城市的发展都属于跟随式发展,而跟随是没有灵魂的,很难形成自身的经济特色,那些临时起意缺乏长远考虑的计划终将像过去城市管网系统铺设一样,造成的局面就是道路今天挖完明天挖后天接着继续挖,城市发展如同个人发展,需要有一个长远理想,在这个理想的框架下,计划都有序可循,行为也有所取舍,会逐渐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并可以经年累月的巩固特色。
2、优化城市管理、吸收城市发展顾问团——我们的城市不可以再像那些平庸的城市一样实行被动式管理,常常在出了问题时才出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在城市理想与目标的引领下,城市建设团队就该像创业团队一样,主动并提前去解决实现目标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淘汰庸者,提拔能者,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在城市事务上,能做到,我们要做好,不能做的我们还可以吸纳全国相关领域的优秀人员组建信阳的城市发展顾问团,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支持,若能如此,信阳未来超越全国80%的城市一点问题没有!
3、城市孵化器———具体的招商政策方面,不应该只聚焦重大项目,也要注意国内外具有成长性的创业项目,同时别忘了鼓励和培育本土企业发展,不仅要为大企业开绿色通道,也要关注最需要支持的中小创业公司的发展,虽然我们从过去只管招商到现在升级到配合企业发展,但要与其它城市保持竞争优势依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主动为企业创造发展条件,在政策上完全可以参考资本孵化器的做法,政府牵桥搭线,整合简化企业活动的各项行政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入本土与外界各方资本与资源,为企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体系化的支持,若能这样,我想对内外商业而言都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4、本土茶业与餐饮业产业链化——茶业与餐饮业一直都是信阳本土传统基础产业,从业人员百万计,但是发展的并不充分,例如茶业,虽然有文新这样的公司将整个信阳茶业带向规范化与品牌化方面的探索成功了,但依然是停留在产业链中种茶卖茶的阶段,关于茶叶深加工、茶具及文化衍生、旅游等领域基本处于市场空白。再就是餐饮业,信阳美食丰富,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严格说更是河南唯一形成菜系的地方菜,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目前也算声名在外,但实际上餐饮业的发展程度还不如茶业,市场上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走出信阳的餐饮品牌店,除此外,在供应链发展与整合、中央厨房建设、品牌体系建立与推广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城市其他主要产业暂且不论,如果仅仅是这两个产业发展好了,就会衍生出很多产业链上的机会。
5、激发社会活力,将城市打造成为高效创新协作的工作平台——信阳人的财商即经商能力在河南是首屈一指的,若信阳有一个长远理想,我们姑且叫它“信阳梦”,在这个梦想蓝图中,市民知道信阳未来要变成怎样、发展哪些产业,知道对各个县域的定位、知道实现信阳梦需要做什么、知道作为个体的他能做什么,那么社会的活力就能得到有效释放,例如,信阳有明确的餐饮产业发展计划,除了前端的门店能产生就业,后端的原材料我们也需要有人进行产业化的种养殖、加工和运输,同理,一个产业的发展,会衍生一定量的上下游产业链上的机会。
但是很多人不怎么了解我们的城市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更看不到也看不懂其中的机会有哪些,这就需要一个“城市建设平台”向他们介绍这些,告诉市民我们城市要做什么,市民可以做参与什么,不仅如此,如文章上部分所说,还要尽可能给所有实现“信仰梦”的参与者提供方便和支持。我们或许可以尝试运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创新协作高效的工作平台,用企业家的思维去经营它!
总的来说,希望信阳能在未来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至少不被时代抛弃!
各位网友对排名有什么看法?或者经历过或知道营商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又或者有什么建议呢?(信阳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