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品文史
提到中国的近代文学大师有很多,比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在那个昏暗的时代,他们的文章犹如指路明灯一样,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
与此同时,人们对这些文学大师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好奇,因为大家都知道,既然可以成为大师,那身上必然有许多特异之处,甚至还有一些怪癖。
比如郭沫若,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妻弃子,就连和他齐名的鲁迅都讽刺他是“流氓文人”。
而且他对一些国家大事的评判,也让人看到了他颠倒黑白,黄钟毁弃的一面。
那么郭沫若真的是这样的人吗?今天不妨跟笔者一起看看。
“狠心文人”
日本发动918事变,郭沫若为了前途,直接不辞而别,抛弃了日本妻子和五个孩子。
而他回国一年后娶了于夫人,还生了五个孩子。可怜的日本太太还在苦苦盼着郭沫若回家,不惜带着孩子来中国找他。最后才得知,郭沫若已经另娶成家了
坚强的日本太太给自己改姓了郭,独自带着五个孩子在大连生活。
文人当有铮铮铁骨,从这个标准来看,郭沫若算不上“铮骨文人”
比胡兰成有文学成就,却和胡兰成一样,过于现实,用“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词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
在共产党邀请他当鲁迅继承人前,差点接受国民党抛来的橄榄枝。对于蒋介石的态度也是墙头草的做派,一时吹捧,一时贬低,极尽小人之相。
独立的“歉意”
如果上面的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他在1950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他对外蒙古独立看法的一篇文章,才算是让人看到了他厚颜无耻的一面。
他表示:
外蒙古独立之后,是不是更加幸福了?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更加幸福了,所以我们应该给向他们道歉,向他们致敬。
众所周知,外蒙古独立是我们的损失,是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惨证明,更是我们国家领土不完整的耻辱。
郭沫若的这翻评论,毫无立场可言,让人唏嘘:文人的世界竟如此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总结
抛开婚姻,抛开信仰,单从文学上来看,郭沫若是一个文学大家。可如果从德道政治的角度来看,他可以说是一个背信弃义,无家国信仰的小人。
人是多维度的。也应该多维度来评价看待。郭沫若文学成就再高,也掩盖不了他在道德和政治的瑕疵和错误。才华重要,人品其实更重要。
而他犯的这些错误,最终也是报应在了他的家人身上,他的夫人以及次子,三子等都自杀而亡,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他的一种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