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的中亚,一般指中亚五国,就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他们原来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也就预示着苏联解体。
维吾尔族可以说和中亚这些民族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历史上就有着密切联系,蒙古人建立的察合台汗国以及帖木儿汗国,都曾把中亚这些民族纳为一体,使用共同的文字察合台文。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等民族的共同使用书面语察合台文。
苏联建立的时候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还在,当时的乌兹别克人正在使用的文字就是察合台文,为了象征苏联是多民族组成,在苏联国徽右边中间的文字就是察合台文。
但苏联管理下的民族,后来都改为用西里尔文字拼写的本民族文字,包括苏联境内的维吾尔人也开始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维吾尔文。而在今天新疆的维吾尔人使用阿拉伯文拼写的维吾尔文。维吾尔人与中亚的这些民族才开始使用不同的文字。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与苏联友好,维吾尔文也曾改为西里尔字母拼写。但因中苏关系破裂,1959年停止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维吾尔文,而开始推行使用用汉语拼音拉丁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1982年,又开始恢复使用阿拉伯文拼写的老维吾尔文。
但因为维吾尔语和中亚这些民族的语言都属于突厥语族,之间有很多共同词汇,所以他们之间语言交流没有障碍。尤其乌兹别克语跟维吾尔语非常相似,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把两种语种合并。
因为鞑靼人(中国境内称塔塔尔族,满洲人也有一部分,如他他拉氏,后改汉姓唐和谭。光绪的珍妃和溥仪的明贤贵妃谭玉玲都属于他他拉氏。)对维吾尔近代启明运动的影响很大,所以苏联或现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人的杂志,维吾尔人都可以无障碍阅读。
因为维吾尔人与中亚这些民族同属突厥语族,就如满洲族和其他满洲通古斯语族的其他民族之间关系一样,语言和习俗非常相近,而且他们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很多民族传统节日也是共同的。只是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独立,一时间存在的民族主义,所以有的开始强调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
自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因政局动荡、地区战乱等原因,一些新疆伊犁、喀什等地的维吾尔人,为了谋生而迁移各地,因为今天的中亚五国从地理位置上相近,而且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都接近,所以迁移到今天中亚五国的维吾尔人很多。目前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大约有30万人左右,其中以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州等地最为集中。
在中亚地区的维吾尔人也经历这里的政体变更,苏联时期,奉行的俄罗斯文化的同化政策,各民族的文化传承都受到一定压制。中亚五国独立,各国开始走民主宪政道理,各国的民族主义开始高涨,但如果派斥外族,也主要是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俄罗斯人的报复措施,而对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对维吾尔人还是比较友好的。
在中亚五国的维吾尔人在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传承上主要是在家庭、清真寺和学校、以及维吾尔聚集的社区等方面开展,家庭形成的母语环境,维吾尔人聚集的清真寺也是学习宗教和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自1924年开始,中亚地区就有了维吾尔语学校。
中亚五国实行民主宪政,支持各民族文化传承,各国法律均规定:如学校中一个民族的学生数量超过学生总数的30%,就要开设民族语言课。所以很多维吾尔人多的学校,都开设维吾尔语、维吾尔民族史、维吾尔文学赏析等选修课程。还有为维吾尔人如我们平时看到的回族人、朝鲜族人一样,他们爱抱团,聚集居住一起,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特色。
这几方面文化传承,可以说,都是目前满族人所缺少的。
还有就是民族精英,维吾尔民族是非常优秀的民族,产生出很多民族精英,由一些民族精英出面带头,中亚各国都成立了很多维吾尔民族的社团组织如“维吾尔人文化中心”和“维吾尔人协会”。还有保护民族文化的组织,如“维吾尔之家”社会基金会和“波斯坦”维吾尔互助基金会等。为出版维吾尔文的报刊和书籍,很多出版社开设维吾尔文编辑室。
这是在哈萨克,1934年9月24日就成立维吾尔剧院,创办人库都斯是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曾经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人民演员”称号。
哈萨克独立后,又建设了新的具有现代化设施的维吾尔剧院,当时国家总统亲自出现了新维吾尔剧场的落成仪式,表示出哈萨克官方的重视和支持。目前维吾尔剧院目前演职人员182人,其中演员90人,整个剧院除了两名哈萨克族财务人员和一名俄罗斯族布景以外,其余维吾尔剧院的人员全部是维吾尔族。
中亚五国的民俗和宗教和维吾尔人相同或接近,所以很多节日也是共同的。但为了发展维吾尔民族特有的文化,有的国家还专门开设维吾尔文化日,专门传承和发扬维吾尔民族文化。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