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阳红06号”科考船在东印度洋等地考察

中国“向阳红06号”科考船在东印度洋等地考察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最近有消息称,中国自然资源部“向阳红06”号科考船访缅,中缅开启2020年联合海洋科考。

2020年2日13日上午,中国自然资源部“向阳红06”号科考船访缅,2020年缅甸专属经济区海洋与生态联合科学调查启动仪式举行,缅甸和中国的30余名科研人员将联合开展多学科综合科考。

两国科学家通过相关调查,深化海洋环境、生态、地质和气候监测等方面合作,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这次科学考察,来自缅甸水文和气象局、缅甸海事大学等8家缅方单位和中国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京大学等6家中方单位的30余名科研人员,将共同参与为期10天的海洋水文、气象、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综合联合科考航次。

中缅海洋科考合作是中国自然资源部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海洋与生态联合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科考合作对象包括缅甸和斯里兰卡。此前,“向阳红06”号科考船已在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印度洋连续执行了70多天的海洋与生态联合科考任务。

可是此次考察被外媒一渲染,就“变了味”。他们称,“中国在印度洋区域部署了数十艘水下无人潜航器”“中国已于12月中旬在印度洋区域部署了十几艘“海翼”水下航行的无人侦察艇,它们来自专业研究船“向阳红”06号,上月才将它们回收。这些远程海翼水下滑翔器在“联合海洋与生态研究项目”的冬季调查中进行了3,400多次观测。”

中国除了水文勘测和海洋研究船之外,还部署了水下无人潜航器,印度一直在密切关注印度洋地区。令印度安全机构担心的是,尽管此类调查活动是针对深海采矿和其他商业活动而进行的,但它们对于潜艇和反潜作战也至关重要。

外媒还称,尽管中国水下无人潜航器表面上是在收集海洋数据,并通过尾翼天线将信息传输回母船,但这些数据通常是为海军情报和潜艇作战而收集的。印度海军的消息人士在本周一表示,他们无法保证福布斯报告的真实性。但是,印度海军继续通过从P-8I远程海上巡逻机到军舰的多种平台不断跟踪中国研究船在印度洋区域的存在。

外媒总是将中国的科考活动与军事联系起来,这也太敏感了吧,这就是“中国威胁论”的思维在作怪。正如鲁迅所说的,“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外媒其想象力是如此地无聊、夸张!

"向阳红06"号隶属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原为一艘有着近20年船龄、排水量为4900吨的集装箱杂货船,由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修、海兰信公司提供通导产品改造方案,于2012年1月16日圆满完工交付。

改建后的"向阳红06"船是一艘可满足海洋科学多学科调查需求、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调查船 ,主要具有海洋观测浮标、潜标布放回收,海洋环境监测,远洋综合调查和执法巡航等功能。

从2015年12月22日到2016年11月17日进行了第二次改建,在保持船舶主尺度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了船舶26号肋位以后主船体分段切除换新等一系列难度极高的工程项目。

向阳红06船总长91米、船宽14.7米、型深7.6米,装有艏部侧推装置,满载排水量4900吨,最大航速13.5节,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乘员60人。

"向阳红06"船上设有各种实验室和数据信息中心,总面积达267平方米。此外该船上还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多普勒声束剖面仪、万米测深仪、8000米地质绞车、A型架、L架等设备。

这艘船配备了走航式设备有了这种设备,科考船就可以一边航行一边采集各种实验样本了,打破了之前必须停船定点取样的弊端,除此之外该船还具有浅剖功能。只要船走过的地方,通过设备都能分析出海底的地质结构。向阳红06"船还配备了最先进的通信导航设备,具有高速数据通信功能,可进行实验数据传输,与陆地保持多渠道的联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