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这家乳企被前员工举报?竟是因为......

有人将企业与员工比喻成鱼水关系,企业为水,员工为鱼,鱼儿离水则不能活,水离鱼儿则为一滩死水,相互依存,不可分开。

然而,近日却有一家企业已经离职的员工向中国网旗下啄木鸟投诉平台举报,原东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公司有融资性质,并且配送日期不新鲜,被举报企业就是广州醇鲜然乳业有限公司。

纳食通过企查查获悉,广州醇鲜然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林文明。2016年12月,曾因经查实未在登记所从事经营活动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2018年3月才移出。

企业为何让离职的员工做出举报举动?这家企业背后又有什么隐藏问题?

1

企业名为卖羊奶,背后竟是……

据中国网报道,向啄木鸟投诉平台反馈问题的梁先生表示,他在这个配送羊奶公司上过班:

本着配送鲜奶实则是跑业务,让客户预交预定鲜奶,有融资性质,业务员的工资由几部分组成,客户预交款的三分之一至一半提成还有介绍新业务员的绩效提成奖金,下级的下级也有。

最主要的是,这个羊奶客户基本都是给幼儿和儿童喝的,配送的日期每天都是不新鲜的,奶源靠空运,一次运送的是三天日期,盒子上有两个日期,一个是生产日期还有上市日期,送到客户家已经是过了两三天或者五天的奶了。更有业务员开玩笑的说反正喝不死人最多拉肚子而已。

这个公司已经有三四年了,现在好几个省每个市都有配送站点,站点连基本的卫生许可证都没有,请有关部门管一管,对孩子健康很严重,其要求醇鲜然乳业赔礼道歉。

针对梁先生投诉这一事情,中国网记者联系到厂家的客服,对于羊奶保鲜一事表示,我们的羊奶有上市日期和生产日期,上市日期与生产日期之间有1-2天的间隔,因为我们需要2-3天的检测杀菌后才送到客户手上。从生产日期开始起算,羊奶在常温情况下保鲜是2个小时,放冰箱到情况下是一周,3-4天这个时候的口感才是最好的。

随后记者问:“如果在配送期间,一直处于常温情况下,那羊奶就会过期吧?”

该客服表示:

“也可以这样理解,但是我们在运输过程中都是保鲜送过去的。我们会在时间内给客户配送到,但是也会通知客户去拿。”“如果存在拉肚子的情况,很多都是个人的体质问题,有些人一下子会接受不了就会有反应,有些人喝完会上火,有些客户会吃了其他的东西再喝我们羊奶才拉肚子。另外,如果客户存在便秘的情况,喝我们的益生菌羊奶会有调理的,因为益生菌就是调理肠胃不好的,所以如果肠胃不好的情况下喝益生菌羊奶就会拉肚子的。”

而对于是否适合小孩饮用的问题,对方表示,这要看小孩子的体制,如果体质不好、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拉肚子等问题。一瓶小孩可以一天分上午、晚上两次喝,放冰箱保存,不要隔夜就好。

而对于“公司有融资性质”等问题,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醇鲜然乳业的站点负责人,对方表示:“提成按业务级别算的,级别单位高,提成部分才会高。其实,提成部分不算高,我们只要是走量。你开发了客户就会有提成,配送加提成工资才会高一些,配送费公司会给一盒6毛钱。提成部分是行业机密不能讲,如果是入职员工才会告诉具体的。你有多少资源带到就会有多大的提成,通常是5-15个点。打个比方,如果你刚来(上班)就是5个点,后面业绩提高就会10个点、15个点。”

这么高的业务提成,不免让人心生怀疑,纳食通过该企业官网查看发现,这家企业最后一次更新状态是在2018年10月份,已是两年前的事情,而那一年3月法人林文明已显示移出。

官网上面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企业介绍犹如宣誓语,公司成立时间、具体地点、奶源、工厂、销售渠道等关键信息空空如也

2

受骗岂止梁先生,还有他们!

纳食通过网络多方搜集发现,全国各地都有被这家公司骗过的,在百度贴吧中数名网友道出了自己与这家企业经历。

▶贴吧用户_53XAK4W:典型的传销经营模式,还不给员工买保险,工资没保障,只是夸大其词,你也不知道自己能拿多少。

▶狼的精神:垃圾鲜奶 就是忽悠人,靠业务员忽悠顾客预付款,配送的没有一天是新鲜的日期,垃圾包皮公司希望顾客擦亮眼,有关部门可以管一管了。

而据网友晋江鲜羊奶发布的广州醇鲜然乳业有限公司招聘广告,但却被网友认为处处透露着传销气息:

2019高薪诚聘广州醇鲜然乳业招聘业务员: 薪资多少你自己定: 正常上班的6000以上, 认真上班的8000以上 努力上班10000以上, 上班不要命的工资上不封顶,1W2W不是梦!1.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即可!2、有目标有想法,追求越多越好。3.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

3

找工作谨慎入坑,经销商代理产品也一样!

特别是经历这次疫情的洗礼,在挑选好产品之前,首先要看企业对产品的责任感,看这个企业讲不讲信誉,办事牢不牢靠;另外还要注意商品的市场调研,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商品的质量、价格、规格、性能、体验、外观、包装等具体的调研,跟现实市场接受度,以及竞品、近似产品、替代产品做好比对。

总之,经销商一定要明白“赔钱的买卖没人干”,谨慎出资和进货,减少自己因看花眼而带来的市场操作风险。那些想占小便宜的经销商,最终都有可能让自己吃大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