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受菩萨戒的人可不可以看菩萨戒?

菩萨戒不拣僧俗,不拒鬼畜,未受不防听闻,阅读、研习,不同声闻戒也。

声闻戒是不让未受戒的人提前看,我们的戒场上,也是授菩萨戒前先讲这样。

第四十二条,我们菩萨戒,授梵网菩萨戒根据这两条的办法去做,非处说戒戒。

这一条,我们在讲菩萨戒之前,有跟大家提了一下子,那没有受戒能不能听呢,这里讲说:“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关键是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

法藏大师说,未受菩萨戒者前,有三种人:一种纯不信菩萨戒法,完全不信的;那第二种,但是他也说不上信,或者不信,他只是不毁谤而已,“虽不谤但是不受”,不谤菩萨戒,不受;第三种,他相信菩萨戒,似乎要受,但是还没有受。这叫未受菩萨戒之前。

那未受菩萨前之前,能不能说呢?

我这里引《地论》的一段话,你听听就可以。

《地论》说:“又诸菩萨欲授菩萨菩萨戒时。”想跟人家受菩萨戒时,

“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怛履迦菩萨学处及犯处相”菩萨学处:菩萨的一些精神,三聚净戒,就是菩萨学处。

“乃至菩萨犯处相”就是指的菩萨戒相。

“令其听受”。“以慧观察自所意乐”让他听受完了以后,用慧去观察,看是不是生起好乐心。

“堪能思择受菩萨戒。”看看可不可以受菩萨戒,可以观察——听的很欢喜,听的很好乐,这种啊。

我们现在有些人听的很苦恼,也有:“上课我没办法,我也去”——他就拿个袈裟就完了,什么笔啊本啊,都不带。我看有这样,据我观察是这样。

有的人说“我就去呗”,啥也不带,啥也不拿,“我一个人去就好,不去犯规矩”。

这样不小心听一听也好。不小心,你本来不想听的,偶尔觉得好玩听了一句,这样金刚种子种下去,永远出不来。你将来就会成佛的,比其它众生成佛还要快。别看这样,只是随喜功德而已。

然后,“非唯他劝”不是别人劝来的,我们现在上课几乎是劝来的,制度约在那里,晚上一定要去听课,

“非为胜他。”也不是为了我胜别人,

“当知是名坚固菩萨”这就是坚固菩萨,我很好乐,我愿意受。

“堪受菩萨净戒律仪。”他说这个可以。先讲,讲完了他自己有好乐心,不是别人劝的,也不是说我去好胜而是去受,觉得它挺好,

“以受戒法如应正授。”以受戒法,然后给他正授,

“故知为信将欲受者。虽未受时亦得预说。”提前说,

“非如声闻受后方说。”不像声闻那样受了以后才说。这是《地论》里面讲的。

所以说我们这些在座的都是大乘的根性,大乘的种子,虽然有些沙弥和净人以及居士,没有受过菩萨戒,都是进入这个菩萨的行列了,很快就要进入菩萨行列了,所以可以。

那么再一个,蕅益大师也讲,为恶人说戒是不可以。

《合注》里说,说戒指的是半月半月地说戒,诵戒——未受的必须要遣,不让他参加。

如果是纯是出家比丘,他要作羯磨法。

如果这里面有其它众,那就不做。因为其它众没有作羯磨的。

那么大乘为半月诵戒时,须遣未受者,余时不论——大乘为半月半月诵戒的时候,未受的要遣出去,其它的时间不论。

唯独讲菩萨戒都可以听。

我们从《梵网经》本身找出三条文。前面第十五条:“自佛弟子……”乃至等等等等,应该怎么呢,“……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第十五条这么说;

第二十条:“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教请法师讲说菩萨戒经”有没有?这就讲,它没说对谁讲。

第三十九条:“菩萨应为一切众生讲说大乘经律。”为一切众生讲说经律,就可以讲。这是戒经,跟声闻律不太一样。

好,接下来,知道说没问题,大家不要担心害怕,问我们没受的人,说“我完了,我听了戒相会怎么样”……,如何这般,“我讲的人是不是有问题啊”。“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若外道恶人前。说此千佛大戒。”外道恶人不要说,引起他们的讥毁讥嫌:“啊你们戒是这么定的,你们是这么干的”……所以引起讥嫌。

“邪见人前。亦不得说。”外道邪见,他不信的,这两者不得说。

“除国王。余一切不得说。”国王,你怎么让他知道?佛法的推行是仰仗国王,国王要灭你没有办法,所以这个是开缘。

“是恶人辈。不受佛戒。”就是外道邪见人,我们都不是外道,也不是邪见人,应该没问题。

“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如木石无心。”这个木石无心,就是没有大乘的根性,通常称焦芽败种,菩萨种性没有。

“名为外道。邪见人辈。木头无异。而菩萨于是恶人前。”外道和邪见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

那我们今天在这里对广大比丘菩萨而言,然后有居士旁听,有其它的净人沙弥旁听,如果不是这么一个因缘,也不要刻意地为一些未受菩萨戒的人,没有什么其它的因缘来讲,起码按照《梵网经》本身的里面所讲的,父母兄弟灭亡之日啊,就讲一讲;如果现在人接受不了,跟他讲,反而增长他的邪知邪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