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笃君按:我始终坚持,作为一位为思想价值而生的艺术家,在面对人类文明最高价值观的冲突之时,绝不能无动于衷。(毕加索语)
若要问二十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以“最复杂”著称的艺术家恐怕非毕加索莫属了,这位天才极富创造力,也最懂得如何以多种看似矛盾的艺术方式来表达多面的自我。在艺术史上,毕加索往往被归为立体主义的代表,尽管他从未成为过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正式成员,但在毕加索最重要的一幅“历史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1937)中却显示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将超现实主义元素与立体主义创新相结合,完成了一部悲剧,一首哀歌。
▲ 油画《格尔尼卡》(1937)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作
现藏于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
一百年前的1920年,超现实主义运动开始萌芽。在二十世纪最初的二十年里,超现实主义先驱们已不复守旧,纷纷登上由表现主义和达达主义开辟的艺术舞台,为新时代的艺术献上令人瞠目却充满前瞻性的表现形式。1920年3月,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1896-1966)在巴黎达达艺术节上抱着一块由艺术家弗朗西斯·毕卡比亚(Francis Picabia,1879-1953)设计的靶子标志牌留下了这幅历史影像:
▲ 超现实主义者布勒东在巴黎达达艺术节上(1920年3月)
牌子上写着毕卡比亚的名言:“为了喜欢上某种东西,你必须已见已闻许多年,你们这群白痴。”达达主义艺术家就是在故意用这种挑衅的方式,一边蔑视并嘲笑你们,一边把自己变成被你们攻击的目标。这些看似在玩“反艺术”的艺术家们就这样好勇斗狠,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制造了一次又一次喧闹的艺术骚动,回馈着那场席卷全欧的生存危机。
▲ 油画《乌布大帝》(1923)
德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 作
现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
很快,四年之后,1924年,布勒东就以《超现实主义宣言》正式向旧时代发起挑战,超现实主义诞生了。在《宣言》中,布勒东把超现实主义定义为“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所谓“精神自动主义”,是指当艺术家以文字或其它艺术手段表达思想时,可以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也不受任何美学框框或道德偏见的辖制,从而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化解,以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真实之境。这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理论显然受到了风靡一时的弗洛伊德《梦之解析》的影响。
▲ 雕塑《一位美丽的德国妇女》(1934-1935)
德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 作
现藏于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
超现实主义的几位代表画家分别是德国画家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里特 (René Magritte,1898-1967)以及最著名的两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和胡安·米罗(Joan Miro,1893-1983)。我们将从下文开始走入一百年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