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箴言10条: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谚语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

做官做事和管理的方法都藏在老祖宗的话语里。

以下十句话,如果能够看完并领会,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释义:此语出自西汉恒宽的《盐铁论·疾贪》:“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意思是说,想要影子端正,必须端正身体,想要下边的人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感悟:政者,正也,政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正”字。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正人先正己。孔子对从政者首先要“身正”也有不少经典论述,如:“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等。故一名好官或者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必然是贤良方正的表率,好官、好领导是看得见的哲学,官一旦失“正”,便会丧失影响力与合法性,其他说再多也没什么用。

二、嗜欲深者天机浅

释义:此语出自《庄子·大宗师》,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错过人生中许多好的机缘与福报。

感悟俗话说,官迷心窍能作恶。官之恶有很多方面,但主要的是三点:权位、财富和女色。做官无论大小,一旦沾上并贪恋这三个方面不能自拔,那也就离失德、违纪和违法不远了。《说苑·谈丛》有言:“毒智者莫甚于酒,毁廉者莫甚于色。”《左传·桓公二年》概括得更到位:“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这里面,“宠”指的是贪色,“赂”指的是贪财,“章”指的是贪权。的确,大凡走上贪腐不归路的官员,都离不开贪财渔色恋权三桩事。

三、水失鱼犹为水也

释义:此语出自《尸子》,本是孔子与其高足子夏的一段对话,孔子问:什么是为君之道?子夏对:“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意思是说,水无鱼依然是水,鱼无水一日难活。

感悟:民是衣食父母,官是管家公仆。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可偏离群众路线。正如,《韩诗外传》中所说的:“善为上者不忘其下。诚爱而利之,四海之内,阖然一家;不爱而利之,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那一级官员,都应把利民、惠民作为第一要务,亲民、近民作为第一宗旨。

四、堂上远于百里

释义:此语出自《管子·法法》“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意思是说管理者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不一定掌握得的很清楚,虽然是近处,但却比百里、千里、万里之外的事更难了解掌握。

感悟:官越大,越容易受蒙蔽。所谓身边人,不乏“鹰眼鹿耳八哥嘴,狐狸脑袋兔子腿”之辈。也许身边人咬耳朵所说的话,完全是十万八千里外没影儿的事!也许身边人所做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但领导者、管理者却不一定知道。这也就是常说的“灯下黑”现象。所以,如何识准、用好身边人,如何辩别身边人的真伪、忠奸,是领导者、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真本事。这也正如《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所言:“贤君良上,必自择左右始。”

五、用贤无敌是长城

释义:此语出自杜牧诗: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意思是说,只有善于用人才能天下无敌,才有稳固长城。

感悟: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团队还是一个单位,向来都是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俗话说,黄金累千,不如一贤。作为领导者、管理者一定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胸怀、聚才的气度、爱才的情怀。只要有了千里马,何愁跑不了千里路?

六、不以私事害公义

释义:此语出自《说苑·至公》,意思是说作为领导者、管理者不要把私人恩怨、私人感情带到公事中来。

感悟:是人都有好恶,都会涉及到私人的恩恩怨怨。但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却要有更宽广的胸怀,更宏大的气魄,在任人用事上不能只讲私人感情、个人恩怨、一已好恶。古人所推崇的祁奚推举解狐、赵武力荐邢伯子、咎犯保举虞子羔等故事,说的都是成大事者都能因公举仇,为国输才。真正能做到大道容众,大德容仇,公门之内无私怨,才是能成大事的领导者。

七、务学不如务求师

释义:此语出自《法言·学行》,意思是说,努力学习不如致力于求得好老师。

感悟:做官与学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而学习的途径有多种:一是向书本学。但容易成为本本主义,尽习常规,囿于成法;二是向实践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干在学,在学中干;三是向高人学。这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

作为领导者、管理者一定要有谦虚好学的气度,多多向能人、高人、贤人学习,而不是自高自大,固步自封,自以为官升能力长,官有多大能力就有多高。这也正如《韩诗外传》里所说的:“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杰出的领导者把有能力的部属当老师,中等的领导者把有能力的部属当朋友,下等的领导者把部属当手下,最下等的领导者把部属当奴才。

八、分熟不如分腥

释义:此语出自《说苑·政理》: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意思是说,分熟食不如分生食,分生食不如分土地,指的是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调动积极性。

感悟:善于调动所属人员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领导者、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这也正如《墨子·尚贤上》中所说的:“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物”是奖赏,是动力;“术”是技艺,是能力。只有奖赏到位了,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部属的智慧力量才能真正贡献出来。

作为领导者、管理者能够善待部属,并做到赏罚分明,赏罚公平才能真正凝聚力量,成就事业。现实中,也有一些领导者、管理者对待下属很悭吝、很刻薄,或者私心很重,在赏罚上大搞亲疏厚薄,这样往往导致众叛亲离。这也正如《墨子·尚贤中》所说的“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大玩“吊肉跌死猫”把戏,结果是鱼也吊臭了,猫也叫瘦了,事也搞砸了!

九、治大国若烹小鲜

释义:此语出自《老子》,意思是说,政令不能擅出多变,就像煎鱼不可来回翻动,以免搅得色恶肉烂。

感悟:政贵有恒。如果政策没有连续性,单位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若官员没有稳定性,亦不可能负起责任。作为领导者、管理者,要防止拍脑袋决策,想起一现是一现,朝令而夕改,这样是治理不好一个单位的。俗话说,常调之官好做,家常便饭好吃。对于下级也不能拔弄来摆弄去,随意调整更换。在一个单位屁股还没坐热,又调到另一个单位,政策能有连续性,干部能有责任心吗?

十、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释义:此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意思是说为官者不能轻看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感悟:起点决定终点视角决定视野。作为领导者、管理者,既要有现实责任感,更要有历史使命感。有道是,行之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读一读《春秋》,不仅可以知兴替、明治道,亦可以照镜子、鸣警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历史有记忆,你走的每一步都会有印迹。那些,离任后、退休后,还被群众念起的领导就是好领导,而那些刚一离任,就怨声、骂声四起的领导,绝不会是成功的领导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