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部队,丰碑永恒!

导语:基建工程兵水电部队自1966年组建、1985年转隶武警部队,到2018年转为非现役水利水电专业队伍,是全军唯一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五大跨世纪工程”的部队,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殊荣和永垂青史的业绩。他们牵江挽河,高峡出平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训波掀涛,激流永澎湃,光明普照万户千家。今天我们通过平台推出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荣战史,了解这些坐落于大江大河、高山峡谷,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幸福光明,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水利电力项目,仰望这一座座永远矗立在中华大地的不朽丰碑,向这支渐行渐远的英雄部队致敬!

水电部队 丰碑永存

水电部队组建及历史沿革

1966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整编组建基本建设工程兵的重大决策,水利电力部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四纵队整编办公室,负责整编和领导管理水利水电系统内的基建工程兵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批转国家建委党组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建工程兵试点意见的报告》和中央军委13号文件精神,水利电力部所属的四川水电工程局(从铁5师调配400余名干部)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61支队,承担四川映秀湾水电站建设任务。8月5日,第61支队在四川汶川县成立,这是基建工程兵水电部队组建的第一支队伍。党中央为基建工程兵确定了“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12字方针,即:平时搞经济建设和军事训练,一旦战争爆发,又可以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中共中央批转国家建委党组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建工程兵试点意见的报告》和中央军委13号文件

1966年8月5日,基建工程兵第61支队在四川省汶川映秀湾东界脑举行成立大会

1971年9月,映秀湾水电站投产发电,61支队奉命陆续调往湖北宜昌、河北迁西和陕西略阳等地,先后担负葛洲坝水电站、略阳电厂隧道、北京张坊水库、河北潘家口水库和“引滦入唐”工程建设。

1978年8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水电部队扩编:水利电力部火电第一工程局整编为基建工程兵第62支队(1981年部队精简时撤销),承担吉林通辽双泡子火电厂、内蒙赤峰元宝山火电厂吉林敦化火电厂的建设任务和辽化火电厂的安装工程;水利电力部第十四工程局整编为基建工程兵第63支队,承担江西万安水电站建设任务;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两个勘测队整编为基建工程兵第607大队,承担金沙江和雅砻江的水利电力勘探任务。

1978年10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在冶金等部设立基建工程兵指挥机构的批复》(国发212号),水利电力部设立基建工程兵指挥机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水电指挥部,党的关系划归基建工程兵党委,受基建工程兵和水利电力部双重领导。

1983年全军精简整编,党中央决定撤销铁道兵、基建工程兵。7月1日,水电部队与基建工程兵脱钩,其指挥部及所属第61、63支队和直属第607团的党政工作、施工生产均由水利电力部直接领导与管理。

1984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转批了《关于基建工程兵水电、交通、黄金部队改编的实施方案》,通知指出:把基建工程兵水电、交通、黄金部队保留下来,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改编工作由武警部队参谋长张文堂等五人小组组织实施,10月开始办理交接手续,年底完成。

1985年1月1日,基建工程兵水电部队成建制转入武警部队序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部队指挥机构为设在北京的武警水电指挥部。61支队改编为武警水电第一总队,63支队改编为武警水电第二总队。

1989年1月,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成立,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为一个单位两块牌子。

1991年5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正式成立。

1999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发出通知,武警水电部队划入武警总部统一领导。

2009年7月,武警水电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

2012年1月,武警水电部队经费保障纳入国家财政,职能任务调整为灾害应急抢险、特殊工程建设、水电设施管护和依法维稳处突。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武警水电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后,充分利用原有的专业技术力量,承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务,组建国有企业,可继续使用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名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2018年8月30日,武警水电部队移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武警水电部队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全体官兵脱下军装,集体转业。

主要参建工程

水电部队自组建以来,参与或独立承建了200多个工程项目,其中60多项为国家重点工程,是全军和水电行业唯一一支全部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五大跨世纪工程”建设的队伍,先后取得科技成果44项,11项工程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国际里程碑奖”,是享誉我国水利水电建设行业的一支施工装备精湛、技术实力雄厚、战斗作风顽强的雄师劲旅。

映秀湾水电站(位于四川汶川境内,是岷江上游干流的第1个水电站,也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1座水电站。河段开发长约6公里,闸址没在成(都)阿(坝)公路距成都96公里处的映秀峰下,厂房建在成阿公路距成都91公里的道班沟处,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381立方米,设计洪水流量为每秒3790立方米,多年平均疏沙量为946吨。1965年3月破土动工,1972年4月30日第3台机组投产,同年7月1日交付运行,历时7年建成。)

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北迁西县境内滦河干流上是开发滦河水利资源的大型水电工程,是引滦入津、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龙头,主坝高,107.5米,长1040米最大底宽90米,在当时国内水电工程中规模仅次于葛洲坝、丹江口,居全国第3位。在工程建设中,部队创造了提前一年截流、提前一年蓄水、提前一年发电的骄人战绩,为国家节约投资5000多万元。1989年,水利部授予潘家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优质工程金奖”,“金奖之师”由此得名。)

“千里赣江第一坝”——万安水电站(位于江西省万安县赣江中游,水电站大坝是千里赣江第一坝,大坝全长1104米,坝高68米,水库控制面积36900平方公里,总库容22.16亿立方米,水电站闸门高140米,宽14米,号称亚洲第一高闸,水电站1990年11月,首台机组发电,1992年12月,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入生产,1996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现水电站装机容量达53万kw,总发电量170亿千瓦时。1990年7月6日,李鹏总理视察水电站工作,参观后题词:“开发赣江,为革命老区人民造福”。)

“世界地质博物馆”——广西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电站总装机容量1320MW,年平均发电量82亿kW.h,1984年开工,1992年首台机组发电,2000年完工。电站建设过程中,部队闯溶洞、过暗河、战塌方、治涌水,贯通了三条总长30km,直径9.3~10.8m,当今世界最长的水工隧道,治理了380m的高边坡。1992年11月10日,李鹏总理题词:“顽强拼博,巨大贡献”。)

中国首座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广西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是红水河10个梯级开发电站的龙头工程。电站总库容102.6亿m3,总装机容量1200MW,年平均发电量52.26亿kW.h,最大坝高178m,大坝坝长1168m,1991年6月开工建设,1994年年底截流,1998年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0年完工。该电站大坝在当时同类坝型中坝高仅次于墨西哥的阿瓜密尔巴电站,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长江第“四”峡——三峡永久船闸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水头最高、难度最大的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入选世界最大船闸记录。船闸全长6.4kM,设计总水头113m,共有24扇人字闸门,第一个人字门最大高度38.5m,重达850t,号称“天下第一门”。边坡最大开挖高度170m,是世界船闸开挖边坡高度之最。)

“西电东送”首批重点工程——贵州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工程(位于贵州省黔西县与织金县交界处,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工程首批启动的重点工程。电站站总装机容量600MW,年平均发电量15.59亿kW・h。2000年6月开工,2005年12月完工。2007年,“峡谷地区200m级高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研究及其洪家渡坝工程应用”获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该工程荣获鲁班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詹天佑奖;2011年,该工程荣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鲁班奖工程——广东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莲湖供水泵站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是东江向深圳、香港引水工程的第一个抽水泵站。部队承建工程起自莲湖倒虹吸进口,讫于莲湖泵站出水池,总长528.81m,主要由莲湖倒虹吸、莲湖供水泵站枢纽等两项组成。2000年8月开工,2003年5月完工。2004年,该工程荣获鲁班奖。)

200m级面板堆石坝世界新高——湖北水布垭水利枢细工程(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工程,属I等大(1)型水利水电程。电站总库容45.8亿m3,装机容量1600MW,年平均发电量42.58亿kW・h。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最大坝高233m,是当时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2001年10月开工,2009年10月完工。2008年,该工程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009,年该工程荣获詹天佑奖和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鲁班奖工程——山东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属I等大(1)型工程,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系统等建筑物组成。总装机容量1000MW,年设计发电量13.382亿kW・h。上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9.8m。2001年12月开工,2005年1月完工。2009年,该工程荣获鲁班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碾压混凝土国际里程碑工程——广西龙滩水电站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是红水河梯级开发龙头工程,属等大(1)型工程。总库容273亿m3,装机容量5400MW,年平均发电量187亿kW・h。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216.5m,坝顶长度836.5m,坝体混凝土方量736万m3。部队先后承建了右岸导流洞、左岸大坝等工程。2001年10月开工,2009年10月完工。2007年,该工程荣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2011年,该工程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部队先后承建6个标段,总长28.807km。2005年开工,2013年完工。2008年,南水北调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获得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长城杯”工程金质奖工程。)

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贵州大花水水电站工程(位于贵州省开阳县与福泉市交界处乌江清水河中游,总装机容量180MW,年平均发电量7.34亿kW・h。拦河大坝为抛物线双曲拱坝+重力墩,左岸为重力墩,右岸为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34.50m,大坝轴线总长287.56m。2004年9月开工,2007年4月完工。2010年,该工程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世界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引水隧洞群——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雅砻江干流上,属I等工程。电站利用雅砻江下游河段150km长大河湾的天然落差,通过长约16.67km的引水隧洞,截弯取直,,获得水头约310m。电站总装机容量4800MW,年平均发电量242.3亿kW・h。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最大埋深约2525m,是目前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引水隧洞群。部队承建的3号引水隧洞段长约4.7km,4号引水隧洞段长约6.0km,开挖直径13.0m,为马蹄形断面。2007年5月开工,2014年12月完工。)

喀斯特地貌上的水电奇迹——构皮滩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余庆县境内,是乌江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第五级,上距乌江渡水电站137千米,下距河口涪陵45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4325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49%,坝址多年平均流量717立方米每秒,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226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64.5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9.02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30米。地下电站装机容量5×600兆瓦,保证出力746.4兆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96.82亿千瓦时。2003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大江截流,2009年首台机组发电,2011年完工。)

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掺砾土心墙堆石坝——云南糯扎渡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江中下游,属I等大(1)型工程。水库库容为237.03亿m3,电站装机容量5850MW,年平均发电量239.12亿kW.h。大坝为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61.5m,为目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掺砾土心墙堆石坝。施工采用了三级配泵送混凝土、砾石土料摻和、坝内移动式加水和数字大坝等先进技术,先后有四项科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水力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等奖励。部队先后承建勘界河排水洞、左岸坝顶公路、右岸中线公路、右岸导流洞及泄洪洞、大坝、溢洪道消力塘及出口段等工程。2007年7月开工,2013年6月主体完工,2014年6月26日9台机组全部正式投产发电。2010年,“三级配泵送温控混凝土试验研究与应用” 荣获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三等奖;2011年,“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时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获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14年,“工程机械抢险数控作业仪 ” 获武警部队三等奖;2017年,该工程获评云南省优质工程一等奖,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及詹天佑奖。)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黄金坪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大渡河干流,属大(2)型工程。总库容1.4亿m3,电站采用水库大坝和“一站两厂”的混合式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850MW,年平均发电量38.61亿kW・h。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85.5m。2011年8月开工,同年12月实现大江截流;2015年5月10日开始下闸蓄水,8月31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3年,“黄金坪导流洞进出口岩埂水下爆破拆除及大江截流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刷新碾压混凝土坝取芯长度世界纪录——观音岩水电站(观音岩电站为金沙江水电基地中游河段“一库八级”水电开发方案的最后一个梯级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华坪县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交界处,上游接鲁地拉水电站,下游距攀枝花市27公里。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134m,库容约20.7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00(5×60)万千瓦。单独运行时保证出力47.8万千瓦,年发电量122.40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4080小时;在上游龙盘水库投入运行后,保证出力139.28万千瓦,年发电量136.22亿千瓦时,装机年利用小时4540小时。工程概算总投资为306.96亿元。2016年5月28日,水电站实现全面投产。2013年5月3日,正在建设中的我国观音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再次刷新了碾压混凝土坝取芯长度的世界纪录。由武装警水电一总队承担施工的工程右岸标段26号坝段C15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区,分别取出了188mm长度23.15m和21.82m两根超长芯样,芯样长度比原先的世界纪录提高了近2m。)

“滇西高原的璀璨明珠”——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苗尾傈僳族自治乡苗尾村附近澜沧江河段上,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长576.68m,最大坝高139.8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9.3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960立方米/秒。水库正常蓄水位1408.00m,相应库容6.6亿立方米,建设规模为4*350MW机组,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保证出力346.9MW,多年平均发电量64.68亿kW.h。2017年10月14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世界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青藏电力联网工程(被誉为“电力天路”的格尔木至拉萨输变电联网工程,平均海拔在46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电力联网工程。部队官兵承担了全线海拔最高、冻土层最厚的标段施工任务。在生命禁区攻克了多项施工难题,高质量完成了任务。“电力天路”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电力供应问题,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西藏羊湖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南。电站以羊卓雍湖作为上池,以雅鲁藏布江作为下池,利用羊湖与雅鲁藏布江840m的水面差和约9km的水平距离,修建引水建筑物发电,总装机容量11.25万kW(5×2.25),另预留1台2.25万kW常规机组。羊湖电站始建于1989年,1997年竣工投产,总装机容量约11万千瓦,是西藏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对拉萨电网乃至藏中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羊湖电站的建成创造了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大规模修建工程的历史。1990年7月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写下“建设羊湖电站,造福西藏人民”的题词。原电力工业部授予武警水电部队“世界屋脊水电铁军”称号。)

“藏北高原上的第一颗明珠”——查龙水电站(该电站是国家“八五”期间援助西藏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是那曲地区兴建的第一座水电站。工程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350米以上,总库容1.3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0.8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363万千瓦·时。该电站于1993年开工兴建,第一台机组于1995年8月提前发电,1996年竣工。电站的建成结束了那曲主要供给区行署所在地无常规电源的历史,被誉为“藏北高原上的第一颗明珠”。

“西藏第一坝”——满拉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的年楚河上,坝址距下游的日喀则市113公里,挡水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287米,坝高76.3米,坝顶宽10米,有“西藏第一坝”之称,于1995年8月正式开工,1996年11月20日实现工程截流,2001年8月竣工。该工程是国家援助西藏62项重点工程中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西藏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直孔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河中下游墨竹工卡县境内,距下游拉萨市约96km,靠近藏中及那曲电网的中心位置,是西藏“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3888.00m,总库容2.2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1.7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07亿立方米,具有季调节能力;电站总装机容量100MW(4×25MW),多年平均发电量4.11亿千瓦时。电站2003年5月18日开工,2003年11月中旬一期河床截流,2005年10月下旬二期河床截流,2006年9月30日大坝具备挡水条件,2006年12月20日第一台机发电,2007年9月30日完工。)

西藏“十一五”期间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狮泉河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最西端阿里地区葛尔县境内的狮泉河上,海拔4350多米。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总装机容量6400千瓦,年发电量1341.9万kWh。电站于2004年4月25日进场开工,7月份正式开工, 2005年4月15日河床截流,2006年9月30日实现第一台机组发电,整个工程按计划于2007年6月30日竣工。水电站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全天照明问题,从而结束几十年来柴油机发电间歇供电的历史,对于维护藏西地区的安全稳定,振兴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改善生活条件,增进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

西藏巴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关键项目——老虎嘴水电站(该工程是西藏自治区“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缓解藏中电网缺电的骨干电源。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巴河干流上,是巴河巴松湖以下河段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七个梯级电站,施工区平均海拔3300多米。电站安装3台3.4万千瓦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955亿千瓦时。电站第一台机组于2011年5月17日投产发电,2011年6月30日工程基本完工。)

“西藏三峡”——旁多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林周县旁多乡下游,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确定的23个开工项目之一,也是西藏“十一五”重点工程,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西藏三峡”。水库总库容12.3亿m3,设计灌溉面积65.28万亩,装机容量16万kW。2009年7月15日,工程开工。2011年10月26日,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2013年12月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部队在该工程中采用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岩石隧洞掘进机(简称TBM)施工,开创了高海拔、冻土层TBM施工建设的先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部队是唯一一支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部队,负责的标段虽然只有25.8公里,但却是海拔最高的路段,冻土深度达80米。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他们以工程质量优良率91.3%的成绩,被树为青藏铁路的样板工程。部队先后被铁道部授予“火车头奖杯 ”和“青藏铁路建设先进集体”。)

“十大世界之最”——向家坝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水富县与四川省宜宾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段上,电站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384米,最大坝高162米,坝顶长度909.26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5.88万平方公里,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7%,多年平均径流量3810立方米/秒。水库总库容51.63亿立方米,调节库容9亿立方米,回水长度156.6公里。电站装机容量775万千瓦(8台80万千瓦巨型水轮机和3台45万千瓦大型水轮机),保证出力2009MW,多年平均发电量307.47亿千瓦时。该电站是中国第三大水电站,世界第五大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2006年11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7月10日全面投产发电。)

“菲迪克工程项目奖”——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峡谷段,电站于2005年底开工,2007年实现截流,2016年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电站在左、右两岸各布置一座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单机容量77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386万千瓦,仅次于三峡水电站和伊泰普水电站,在世界在建和已建电站中居第三位。)

遂行应急救援抢险任务

部队着眼职责使命,先后参与1976年河北唐山抗震救灾;1981年青海龙羊峡抗洪抢险;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2000年西藏易贡河抢险;2008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西藏“3.14”维稳、“5.12”汶川抗震救灾、四川8.13泥石流抢险和北京奥运电力安保等任务。

2009年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先后圆满完成广西卡马水库抢险、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江西抚州唱凯堤决口封堵、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云南鲁甸抗震救灾、深圳12.20特大山体滑坡抢险、福建泰宁山体滑坡灾害救援、湖北梁子湖破垸分洪、河北邢台七里河抢险、云南元谋泥石流排险、浙江遂昌山体滑坡救援、6.24茂县山体坍塌救援、8.8九寨沟地震抢险等重大抢险救援任务,累计参加重特大抢险救援任务220余次。在关键部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重要方向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特殊战场经受了特殊考验,是国家抢险救援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

部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基建工程兵和武警部队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1个师级单位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2个师级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4个中队被授予荣誉称号,30多个单位被评为 “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灾后恢复重建先进单位”,200多名官兵获得 “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抗震救灾勇士”等荣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地崩山裂,始见卫士忠诚。水电部队已经成为重大灾难面前彰显国家意志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救援力量。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基建工程兵61支队601大队(武警水电第一支队前身)是先开进灾区抢险救灾的部队之一,他们当天下午3点赶到了唐山市,一共救出了226人,医治伤员13356人,清理废弃房屋267栋,是当时抗震救灾的主力军。所属一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国家建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1981年9月。黄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峰。正在龙羊峡水电站参建的基建工程兵第63支队622团全力投入抗洪抢险,为确保电站工程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1月13日,中央军委通令嘉奖622团。2月26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向该团赠送了“抗洪救灾立新功”的锦旗。

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水电部队是唯一一支奋战在最危险的九江段的机械化专业部队,江主席在抗洪大堤上亲切接见了水电官兵。

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胡主席指示“水电部队要发挥大作用”,水电部队两上唐家山,两战堰塞湖,成功解除了被称为“风险一号”的唐家山堰塞湖,国务院贺电称水电部队“创造了世界上处理特大堰塞湖的奇迹”。

在共和国壮丽70年的历程中,水电部队度过了52个春秋。这支部队以铁心向党的忠诚品格、铁肩担当的为民情怀、铁胆攻坚的必胜信念、铁骨奋斗的坚实作风 ,战天斗地,攻坚克难,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国家应急救援抢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共和国的版图上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致敬!英雄的水电铁军;致敬 ! 永远的水电兵。

编辑:余丽梅 吴若兰

来源: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 今日头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