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总想做点什么!翻看手机,哎——朋友圈正巧发了一剂药方,可提高免疫力。放下手机,赶紧去买。可是,买回来了,再看手机,朋友圈辟谣了,此方不一定起作用,唉——我该怎么办?
每天,各种信息围绕着我们,我们要避免虚假信息,避免无用信息,避免扰乱信息,我们需要客观真实、数据可靠、经过证实的信息,这些信息应来源于有信用的平台,这样的信息是能帮助我们的有效信息。那么,如何获取这样的信息呢?
回顾一下:我们都习惯从何处获取信息?
“手机上的朋友圈啊——”部分人会这样回答。手机上的朋友圈,因人们彼此熟悉熟知,有些还是亲人、朋友,他们所说,人们更容易相信。但是,这信息可靠吗?准确吗?这不是怀疑朋友、怀疑亲人,而是这信息并非他们所原创,大多数时候,这是他们转发的信息。
这些转发信息,大多是人们关心的。人们有向他人分享的欲望,信息写作者也能把握人们心底的关注,总是会寻找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谣言都是“心理大师”的“杰作”,写作者揣测人们的心理,把握住了人们关注的重心,及时推送谣言,以达成造谣的目的,这使得人们防不胜防。
现在是开放的社会,人们自由使用各种平台获取信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百花齐放,而且还有来自防火墙之外的信息。人们除了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不良信息的出现。网络里网来网去,久而久之,辨别信息还是有一些规律可遵循的:
比如,每当有突发事件,各种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容我们等待确切信息的发布。因为,任何谣言害怕的唯有时间,时间一长,真相来临,谣言不攻自破。“保持沉默是高贵的!”人心惶惶的时候,让我们保持高贵的沉默吧!
我们的人生常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获取有效信息:当信息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不符合我们人生阅历中的常识性认识,果断屏蔽,或者笑笑:“你开心就好——”
一般人都有获取信息的习惯路径。当人们准备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应该补充获取信息的新路径。比如创业、比如找一份新工作、比如去陌生地方旅游,可以去相关的政府官网看看,去企业官网看看,将各种官网的信息互相比对,查证其有效性;特别是涉及数据,涉及结论,涉及判断,YES或NO,“是”或“否”那种,一定要亲自去证实,不要去问别人,别人没有义务替你辨别信息。
当下的世界与以往截然不同。与时俱进,就需要不断学习。比如每个人都需要与金融业打交道,需要建立信用,信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去了解。现在是法治社会,法律条文不容易看懂,那就看CCTV相关法制节目也好啊。
如此,遇见新事物,我们不会手足无措,惶恐不安;遇见新骗局,我们也不会轻易上当。
申明:除注明以外,本文图及文章属于原创,有需要转摘的,需经过文章原作者同意。
本文最先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文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