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团卫村之战——五代时中原王朝对辽国铁骑罕见的大捷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乃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乱世。期间战火纷飞、赤地千里,百姓民不聊生,实是从未有过之困苦。而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正是在这个乱世中崛起,并趁机夺取幽云十六州,成为雄踞北方的大帝国,并由此使得中原王朝国门洞开。

特别是北宋几番北伐未果后又连遭辽军南下,因而有感于幽云易手后带来的灾难,遂更加憎恨将幽云让与契丹的后晋。但他们不曾想过,同样是这个后晋,却曾打出过让辽国精锐十不存一、且几乎生擒辽国皇帝的大捷,让不可一世的契丹铁骑领教了汉家儿郎的强悍战力。

燕云十六州地图照

说起此战,还得从后晋建国讲起。当初石敬瑭为推翻后唐,便认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幽云十六州,由此得到辽国的鼎力相助,这才干掉了自己的舅子李从珂,建立后晋。

后晋高祖石敬瑭

到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病死,其子(实际为侄子,认为养子)石重贵继位,这就是后晋出帝。出帝即位后,认为先皇臣服契丹乃是在李从珂巨大的军事压迫下,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自称“儿皇帝”的石敬瑭

但我石重贵当皇帝是子承父业顺应天意,和你契丹没有半毛钱关系。就这样,出帝毅然宣布停止石敬瑭时期秉承的对辽忠心耿耿、孝敬有加的奴才政策,“称孙不称臣”,表达出了强烈的争取国格、宣誓主权的意向。

后唐废帝李从珂

在今天看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出帝这是有病,好好的臣你不当,反而要给人当孙子,你是缺爷爷还是怎么着?但在古代专制社会家天下的大背景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君臣关系是第一位的,称臣比称孙还要屈辱。所以,出帝就觉得孙子我不能不当,毕竟我爹和耶律德光有父子名义,这个实在没办法。但让我称臣,做梦去吧!

既然皇帝是这样的想法,那些善于揣摩圣意的后晋大臣们更是纷纷表示咱不能再不要脸了。我大晋地广物博、兵精粮足,怎么能向夷狄卑躬屈膝呢?

高祖(石敬瑭)当年对彼称臣时只拥有区区太原一城,可如今我们已是响当当的中原大国,就算契丹跟咱翻脸,也没什么好怕的,揍他就是了。

契丹人引马图

大将景延广甚至极其强硬地对辽国使者说:“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孙辈对祖父的称呼)若要战则早来,他日不禁孙子,则取笑天下,当成后悔矣。”(《旧五代史·景延广传》)

晋军的同盟军

横磨剑是一种长而大的利剑,多用来代指善于近身搏战的精锐士卒。景延广说我朝有劲旅十万,你辽国要是想打就赶紧打,到时候爷爷打不过孙子,那就等着被天下人耻笑吧!

西突厥的沙陀人

后晋君臣的这些豪言壮语,全都被辽使一五一十地讲给了辽太宗。辽太宗见这个干孙子竟这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由得火冒三丈。

要知道,从本质上讲,石重贵和辽国文武百官在辽太宗面前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臣子。可现在后晋断绝对辽的臣属关系,无异于当着其余辽国群臣的面给辽太宗扇了一记耳光,这让辽太宗的老脸往哪里搁?

所以,就算是为保全自己的面子,辽太宗也必须找干孙子算账。辽会同六年(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十二月,辽太宗调集二十余万兵马大举南下。面对辽军的强大攻势,后晋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代州(今山西代县)、忻州(今属山西)相继失守。

这下出帝坐不住了,看来这个爷爷不好惹啊!怎么办?他赶紧致书爷爷,请您看在我爹,也就是您那位好儿子的份儿上,饶了孙子吧。但此时辽军连战连捷、斗志正盛,辽太宗正欲携得胜之余威一鼓作气打到开封(后晋都城),岂能就此停战?于是乎,他扔下一句“早干什么去了”,就让人把晋使轰走了。

求和无路,出帝不得不强打起精神部署防御。他一认真,就轮到辽军吃瘪了:先是在今天山西忻口一带遭遇后晋悍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所部,被狠揍一顿,折兵三千余人。

紧接着,李守贞部又在黄河马家渡歼灭辽军一万,挫败了辽军的渡河企图。辽太宗见前线屡败,遂亲率主力前来支援,与晋军大战于澶州(今河南濮阳)。

接着又血战于相州(今河南安阳)。双方从早上一直战至黄昏,打得难解难分,两军都伤亡惨重。辽太宗见取胜无望,只得率军遁去。

辽军不胜而遁,让出帝信心大振—看来你也不过如此。他决心乘机转守为攻,一举收复失地。于是,出帝令河北诸军集结于定州(今属河北),任命自己的姑父杜威(原名杜重威,为避出帝讳改名杜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统军北上。

后晋的沙陀骑兵军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三月,晋军的进攻开始了。杜威率军连取泰州(今河北清苑)、满城(今河北满城北)、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

辽太宗闻讯之后,即率八万精骑南向反扑,欲仰仗骑兵的优势打杜威一个措手不及,待消灭这支晋军主力野战集团后直取开封。

听闻八万辽军铁骑前来找自己玩命,杜威吓得腿肚子发软,急忙率军后撤。辽太宗知道杜威所部几乎就是石重贵赖以立国的全部家当,于是在后穷追不舍,定要将其歼灭而后快。晋军前脚刚到阳城(今河北清苑西南),辽军的先头部队就撵了上来。

杜威见辽军人如龙、马如虎,哪敢迎战?便传令官兵继续往后撤—说好听是撤,其实就是跑。但晋军以步兵为主,机动性较差,行动迟缓。

好在辽太宗意在全歼杜威集团,也不急于发动总攻,只是命辽军不断逼迫晋军,想把对方逼入死地后再包饺子。最终,在辽军的步步紧逼下,杜威所部来到了阳城以南十余里的白团卫村。

晋军的骑兵部队

晋军才刚进村,寨子还没扎好,辽军就将村子包围起来。杜威见辽军围寨数重,不由得倒吸一口气,连忙让官兵设鹿角、挖壕沟,加固防御工事。

然而,还没等晋军忙完,大风骤起,吹得晋军将士睁不开眼睛。辽太宗见晋军插翅难逃,风向更是对己方大大有利,顿时喜笑颜开,立即下令全军出击、吃掉晋军。

这下局势对晋军来说可是不利到了极点,杜威不敢迎战,可又不愿意就这么投降,从而被辽太宗轻视,故而只能在帐中来回踱步。大将符彦卿、李守贞见状,力劝杜威发兵。契丹人料不到我们在绝境中敢顶风逆击,如果我们放手一搏,不难取胜。

杜威虽知眼下已无退路,但他还是没有勇气一战,迟迟不肯发令。李守贞等得不耐烦了,你不打我打!于是他索性披挂上马,抡起一杆长枪,一边挥舞一边高喊道:“弟兄们,想活命就跟我冲啊!”

晋军的主力骑兵

晋军官兵知道如不背水一战,势必死无葬身之地,纷纷高声请战。杜威无奈,只得调拨兵马,传令开战。

由于晋军在寨前布置了大量鹿角,辽太宗遂命辽军官兵下马,将鹿角撤去。一开始为防晋军反击,辽军安排了一批警戒哨骑。

但看到晋营里半天没有动静,辽太宗觉得杜威已是瓮中之鳖,怕是早就失去了拼死一战的勇气,于是将哨骑撤掉,让他们也下马去搬鹿角。他没想,晋军此时正人衔枚、马摘铃,悄悄进入了攻击阵位,只等主将令下,便一齐杀出。

当时的晋军装备

过了片刻,晋军布设的鹿角被清理的差不多了,辽军军官们见状大喜,催促手下再加把劲儿,胜利就在眼前。然而就在这时,突然一声炮响,一股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好似炸雷一般传入辽军耳中。

李守贞与晋军另一员大将药元福率军分两路突然杀出,直入辽军阵中,两军立即短兵相接起来。虽然晋军的攻击全在辽军意料之外,但契丹儿郎个个骁勇善战,都不是孬种,所以一时间,两军僵持不下,战况极为胶着。

打着打着,晋军渐渐撑不住了,他们毕竟逆风出击,官兵本就睁不开眼,顶风前行又导致体力消耗很快。眼看晋军就要崩盘,生死攸关之际,符彦卿突然发现了辽军一个重大缺陷:辽军这帮人多为下马作战的重骑兵,人人身披重甲,平时在马上作战无所谓,下马步战时却因为重甲的拖累,人一倒了没有外力帮助根本起不来。

符彦卿见状,便抄起两面盾牌,率一支生力军向前猛撞,撞得辽军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样一来,局势瞬间逆转,混乱不堪的辽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晋军则士气大振,李守贞、符彦卿等皆率军以盾牌开道,直奔辽太宗的中军而去。

契丹人画像

很快,辽太宗的中军被晋军冲乱,晋军弯弓放箭,有的箭矢落在距其只有几步远的地方。辽太宗大惊之余,意识到自己这回算是玩现了,于是拍马加鞭跑了个无影无踪。

皇帝都跑了,辽军立刻土崩瓦解。李守贞令将士尽拔鹿角,追击败兵。辽军丢弃的马匹及甲仗、辎重到处都是,皆被晋军缴获。而晋军因为消耗甚大无力乘胜而进,遂退保定州。

白团卫村之战,辽太宗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八万契丹精骑几乎遭到团灭,后晋取得了一场五代时期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罕见的大捷。

契丹人的骑兵部队

这不仅完全出乎出帝等后晋君臣的意料,就算是这之后与辽对峙一百余年的北宋,也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然而今天的人们对这一大捷所知者却寥寥无几,这其实是很不应该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