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名校”展播:瑞安市虹桥路小学

一百多年前,满清王朝即将覆灭之时,各地纷纷兴教重学,朴学大师孙诒让振臂疾呼,怀着“自强之原,莫于兴学”的信念在温处两地倡导办学。地方乡贤项方昕先生1902年8月在瑞城东南角破旧的广济庙里创办了一所学堂,首招28名学童,称为“东南隅蒙学堂”,就是瑞安市虹桥路小学的前身。

沧海桑田,几经蜕变,接受时代洗礼的虹桥路小学传承先贤之教育理念,历久弥新,将“守正创新”作为核心办学理念,以“给学生留下影响一生的坚实起步”为价值追求,明确“守公德、善学习、强体魄、会审美、敢担当”的育人目标,通过建设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等以实现对校园生活的整体重构,使这所弄堂里的百年老校焕发新样态。

环境文化:发掘百年老校新内涵

虹桥路小学位于瑞安老城区的弄堂之间,一千多名师生占地只有3亩,为了改善办学条件,2018年2月,毗邻学校200米处的瑞安党校旧址(占地约7亩)成为学校新校区。从此,学生每天穿过长满青苔的小巷上学,一条条小巷子狭长幽深,有着不可复制的历史渊源,会文里因宋代项氏一门18人登第取名,水心街是因为永嘉学派的水心先生叶适出生于此,申明亭巷是“南戏鼻祖”高则诚为百姓申明案情而得名。这些小巷蕴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成为虹桥路小学弥足珍贵的育人资源。

走进新校园,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孙诒让先生1896年创办的学计馆——浙江省最早学习数学的专门学校。这个以“治诒算学,致用之本”为理念创办的首个算学书院,为瑞安近代县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几经辗转,如今学计馆竟坐落于虹桥路小学的校园之内,不得不说这是一脉相承的缘分。学计馆的柱子上,孙诒让先生撰写联语曰:“质力弥纶,努力开拓新世界;物竞天择,回头科举老先生。”从中可以看出,孙诒让先生是一个具有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的智者,无论是百年之前,还是时至今日,他都是瑞安教育最伟大、最具创新精神的教育家。

为了表达对学计馆历史的尊重,学校将此馆开辟为学校数学社团活动之地,也可让师生看展览、喝茶、看书、写书法,这便成为校园内最美丽的风景。基于“学计馆”特色,学校开展了“虹小十景”创新金点子征集活动。一位老师建议把操场上的小舞台改造为“集贤台”,将先贤故事设为舞台背景,纪念先贤的同时,让学生展示贤能才华;一位学生建议在校园内枝繁叶茂的百年樟树之下铺上实木座椅,装上漂流书亭,在古树的绿荫下打造一个读书小憩的香樟园;还有一位学生建议把楼梯角、门厅角落等地方都放进书柜,摆满图书,取名“翰林角”,由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翰林院”引用而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规划下,这些充满人文的创意设计一一得到实现,每一景的背后都蕴含着历史人文的内涵,师生走进校园,文化的气息铺面而来。

精神文化:重塑百年老校新风尚

虹桥路小学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系统。“守正创新”是该校的校训,没有名家题词,而是历任校长从学校办学历史逐渐积淀下来,为全体师生认同的基本思想。七八十年代,虹桥路小学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城镇小学,校舍狭小,师资薄弱,质量落后,1995年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指导下走上科研兴校之路,1999年加入浙江省首批创新教育实验校,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创新型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浙江省教科研孵化基地。创新教育实验是撬动学校从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转型的关键事件,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旗帜。同时,百年老校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从旧式学堂到新式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深知“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培养人才首先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

学校最初建校为东南隅蒙学堂,为让学生不忘历史,永怀感恩之心,学校美术组共同设计了校园吉祥物“东东”和“南南”,也是“栋梁”之谐音。蒙学堂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吉祥物设计就以小树苗和小花朵的形象展现,寓意小学六年培育小树和小花成长。大大的棕色鞋子表示脚踏实地扎根泥土,彩色的衣裤表示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亮色的头饰表示个性化成长追求卓越。

吉祥物的出台激发了全校师生极大的创造热情,学生们给“东东”和“南南”设计了不同季节的服装,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德育处从中挑选24张做成《东南24节气明信片》,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音乐组不甘落后,着手校歌的谱曲,还主动邀请校友瑞籍女高音歌唱家蒋虬进行指导,学校“小星星合唱团”全体学生参与录播,“天瑞地安,古城小巷,一九零二,肇起学堂……”一首《东南之歌》唱响瑞安大地。

课程文化:设计百年老校新方向

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不能只靠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石头刻刻,更需要通过具体的途径渗透到学校师生每一天的行为之中,让文化真正落地开花,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虹桥路小学有着独特发展优势,却受到场地的制约,该如何在课程改革中亮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打开视角,寻找课程资源?虹桥路小学的校名中有一个“虹”字,容易让人联想小水滴因阳光折射七彩光芒分外美丽,每个孩子在学校里享受优质课程,也如同闪亮的小水滴一般展现自我美丽风采。于是,学校课程命名“七彩课程”。

“七彩课程”围绕 “守公德、善学习、强体魄、会审美、敢担当”的育人目标和“向着太阳,自主生长”这一课程理念,分为底色课程、彩色课程、亮色课程。底色课程指向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启智增识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彩色课程指向选择性体艺特长培养,提升身心素质和生活情趣;亮色课程指向德育整合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注重责任培养社会担当。课程如雨露,带来生命的滋养;课程如泉水,带来生活的甘甜;课程如阳光,带来心灵的温暖。“七彩课程”是虹桥路小学对学生的爱,也是对教师的磨练,全力以赴,不断完善,本身就是一种课程文化。

行为文化:发展百年老校新途径

1999年的虹桥路小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创新教育实验,主要指向有思维含量的创新课堂研究。每一位老师备课,都要遵循“问-做-思-创”的课堂模式,问:启发思考,激发兴趣;做:自主尝试,实践操作;思:静心思考,总结规律;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教师,课堂模式的操作要求也不同,年轻教师要先“入模”,懂得模式的内涵,不断模仿,熟能生巧。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要懂得“出模”,结合学情和学科进行调整和改变,建构新模式。“问-做-思-创”课堂模式在学校坚持了两年多,获得了浙江省教科规划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也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从此,学校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得到老百姓的良好口碑,转型为瑞安市优质学校。

20年岁月转瞬即逝,当年桃李年华的老师们,如今都已年近不惑。但在虹小科研的助推下,大多数人成为了教师团队的佼佼者,学科团队的带头人。走进校园,处处感受到老师们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她们在一个地方工作了20年却依然毫不倦怠,乐此不疲?主要是历任校长接棒科研兴校的办学战略,20多年来,学校从未间断课题研究的步伐,始终坚持课堂实践研究。这些老师组成团队,通过教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有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新的收获。2018年12月,虹桥路小学坚持了八年的《基于整合·拓展的1+1课堂的学科教学变革》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为了再次激发资深教师“老树发新芽”的激情,着手打造瑞安市唯一一所教科研培训实践基地。这张特殊的文化名片,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份责任。

学校发出一份《招募令》,邀请有科研兴趣的外校老师加入团队,一起享受教科研约会,帮助外校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达到“开放科研·合作共赢”的目标。

文化不可复制,历史不能重来,虹桥路小学汇聚百年积淀,传承百年文化,有着持续发展的潜在优势,却也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唯有带着对百年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且思且行,不断建构和完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才能在变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瑞安市虹桥路小学供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