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制冷机效率的措施分析

当今很多空调及其他地方使用的制冷机都存在严重的效率低的现象,制冷机经常发生热气旁通现场,导致制冷效率低下,制冷量远低于额定制冷量。制冷机设备效率(COP值)很低,一般在3.8左右,远低于额定值5.36。且频繁对制冷机冷凝器进行化学清洗(每2~3月1次),对冷凝器管壁磨损又较严重。通过对制冷机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对效率有影响的很多方面,总结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换热器结垢、冷却塔脏、冷却水质较差。基于此,结合实例对制冷机效率提高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整改措施后进行跟踪,计算,最后确定提高制冷剂效率的主要措施,将COP值从3.8左右提高至5.0,从而节约了能耗问题,也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后检查并巩固措施。

1 组成QC小组

成都烟厂的制冷机是使用的蒸汽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冷水机组见图1。

图1 蒸汽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冷水机组

2 背景

(1)企业管理创新年的相关要求

为积极响应企业管理创新,设备管理创新更多的是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效率为核心。

(2)节能降耗管理的需要

在能耗统计分析中发现,08年电标煤约占总标煤的44%,而制冷系统耗电占全厂总耗电比例13.52%。08年制冷系统总耗电530.61万度,作为大耗能设备的制冷设备有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图2制冷系统与有关设备耗电对比。

图2 能耗比例图

3 现状调查

(1)制冷机组经常发生热气旁通现象,导致制冷效率低下,制冷量远低于额定制冷量;

(2)制冷机设备效率(COP值)很低,3.8左右,远低于额定值5.36;

(3)频繁对制冷机冷凝器进行化学清洗(每2~3月1次),对冷凝器管壁磨损严重。清洗时,拆开冷凝器端盖可以看见冷凝器表面结垢、管道堵塞严重藻类、微生物滋生。

4 目标、原因分析及确定要因

通过对制冷机现状的调查,结合现在制冷机设备效率现状与制冷机额定效率情况,经过测算,将制冷机能效比(COP值)提升到5是可行的。

小组成员针对制冷机现状进行全面讨论,认为造成设备效率低如图3。

图3 影响制冷机效率的原因分布图

对可能原因逐一进行分析:

(1)人员操作不规范

经过现场调查,所有操作人员均经过上岗培训,并且全部培训合格,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严格按照制冷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故不是要因。

(2)换热器结垢

在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机组冷凝器结垢非常严重,严重影响换热效果,造成设备效率低下。故这是要因。

(3)长期负荷太高或太低

理论上,机组运行在80%负荷情况下效率最高,但由于生产与设备的限制没有办法实现。故不作为要因。

(4)传动机构磨损

离心机叶轮、传动机构、高低速轴承总成等磨损将严重影响机组效率,在现有条件下暂无法处理。故不作为要因。

(5)制冷剂偏少

经过现场检查发现,制冷剂足够。在维护记录中发现,加过制冷剂(氟利昂),检查过压力,但效果甚微。故不是要因。

(6)冷却水质差

在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采用半封闭式冷却塔循环降温,在对冷却水降温的同时,伴随粉尘进入,形成水垢,同时温暖的水温环境促进藻类的滋生。水垢、藻类的形成,影响换热效果,造成设备效率低。故这是要因。

(7)操作规程不完善

现场检查发现有完善的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以及维护保养记录,并请专业的维保单位协助进行保养。

(8)制冷机使用的现场环境温度变化

现场采用空调排风系统进行降温,有管理制度专门针对排风系统进行控制,在制冷机使用的高温季节要求开启排风系统,实际也是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的。故不是要因。

(9)冷却塔脏

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半封闭式冷却塔进行降温,在降温的同时,粉尘进入布水器及接水盘,形成水垢,特别是布水器处的水垢,影响水量不足或布水不均,造成换热效果差。这与现场检查冷却塔发现情况一致。故这是要因。

(10)测量器具不准确

测量用传感器、流量计以及电度计量用的多功能表均采用进口高精度仪表,根据使用环境限制,采用抽检形式进行检验,均为合格的。故不是要因。

5 制定对策及实施

通过原因分析及要因确定,对3个要因分别制定和实施如下对策。

表2 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分析表

(1)换热器结垢

针对换热器结垢,继续采用物理清洗的方法,但考虑到机械磨擦对冷凝器管壁的损伤,减少清洗频次。

(2)冷却塔脏

针对冷却塔脏现象,分别就集水盘和布水器定期采取如下措施:每季度对冷却塔集水盘进行排污、清理积垢;对布水器处的水垢,安排农协工定期进行清洁,消除水垢堵塞布水孔,影响水量不足或布水不均,造成换热效果差的现象。

图4 冷却塔布水器处水垢图

(3)冷却水水质差

针对冷却水水质差,通过对水质处理的了解,以及各水处理设备运用的考察,结合我厂水质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自动在线加药设备。

控制原理:控制冷却水浓缩倍数,对冷却水进行自动在线加药(药品为多种成熟化学试剂),通过低浓度、长时间在线自动控制加药量(缓蚀除垢剂)使冷却水中容易导致结垢、腐蚀的物质浓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定期投加除藻剂抑制藻类的滋生,使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使制冷机冷凝器结垢缓慢或不结垢,阻止藻类、泥沙在换热器内附着,降低药剂对设备的腐蚀来达到制冷机冷凝器换热的充分和稳定,从而使设备运行稳定,设备运行效率提高,达到节电、节水和延长维护周期的目的。

该加药装置的优势:对我厂水质现状具有很强针对性;成本低,维护少,后期费用也少,主要是药剂费用;结构简单,便于现场安装。

6 效果跟踪

(1)COP值明显提高

通过08年制冷机组制冷量、耗电量与09年制冷机组制冷量、耗电量的数据截图对比,可得如表3。

表3 制冷量、能耗、COP值对比表

(2)能耗节约(电费)

与08年相比,09年节约电耗:3672055-2817527=85.4528(万度)

按照平均电费0.78元/度计算,09年节约电费:85.4528﹡0.78=66.6531(万元)

实际上,08年数据统计从4月1日开始,前3个月未能统计到数据,按照09年制冷量与设备效率进行折算:

09年节约电耗:15073981/3.75-2817527=120.2200(万度)

09年节约电费实际约:(15073981/3.75-2817527)﹡0.78=93.7716(万元)

首年扣除设备投入费用、药费和维护费用约14万/年;故本次进行改造后,09年节约费用约94-14=80(万元),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用户端热负荷的增加,且后期每年主要是药费和维护费用约8万元/年,节能将更加显著,节约的费用也更多。

(3)隐性设备损失

特别是制冷机冷凝器保护,加药前后对比图。

7 结论

通过一年的试运行,设备效率大大提高,并实现了节能目标,节约了大量电能消耗,设备本体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并通过制定如下措施来巩固提高制冷机效率的措施:

(1)加药设备的日常巡检;

(2)加药设备定期的维护保养;

(3)水质的定期检测;

(4)制冷机组冷凝器定期检查。

来源:互联网。作者:成都烟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