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作战——卡吉尔战争的启示(连载7):印军作战行动

很多朋友甚至长者,对小组能够在当前这种无偿的情况下,保持持续蓬勃发展很不理解,并且认为小组不会长远的存在下去。那么,今天,我们用一位小组大神的留言来回答各位的疑问:

我们如同美剧《失落的房间》(the Lost Room),这个房间的所有物品都有奇特的功能(如眼镜能防弹和灭火),传说这个房间的主人是上帝。有一天这些物品都失散了。但只要有一件物品出现在房间,其余的物品都会神使鬼差般循踪而来。

做人当知,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行事要为善

治学应晓,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开卷必有益

●作者/青萍研究学社(水长东、老狼、蓝海兔子)

A. 简介

在实际控制线上急转直下的形势前,印度最终选择诉诸武力来将巴基斯坦武装分子从卡吉尔周边的山头上赶出去。 就这样,印度军队仓促地赶往卡吉尔地区去执行夺回各个高地的艰巨任务。 将部队匆忙部署到高海拔地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与不适应山地环境的战术一道造成了印军首战失利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敌军掘壕固守的战术是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印度陆军和印度空军都逐步改进了在当地高海拔环境中作战的战术并最终将巴基斯坦军队赶回来实际控制线的那一边。 高海拔环境对印度军队的作战行动有怎么样的影响? 是什么样的改变让印度军队取得了胜利? 这是本章所讨论的主题。

(卡吉尔战争的主要战场位置关系)

在印度政府决定采用武力驱逐巴军入侵者恢复实际控制线后,印度方面的攻势在1999年5月的最后几天逐步展开。但是印军当时低估了那些在卡吉尔周边山峰上固守的巴军,因此印军的首轮攻击失败了。印度军队从低海拔地区急匆匆地赶到战区,士兵们既没有经历适应性训练,也没有相应的装备。几个步兵营在缺乏足够炮兵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就仓促地向山头上发起冲锋。关键性压制火力的缺位使得冲锋中的印军步兵暴露在来自制高点上的巴军猛烈火力中损失惨重。印度空军在战役初期也遭受到了较大损失,暴露了其缺乏在高海拔战场环境下执行任务所必须的训练和装备。印度空军在战役发起后的第一周内就因敌军火力损失了3架飞机,因此他们限制了战机的攻击高度,但这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其为地面部队机动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能力。对于印军来说,与巴军的首轮交手并不顺利,他们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才能打破实际控制线上的僵局。

后来印度陆军改进了战术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他们的部队开始进行环境适应性训练和其他必要的技能训练。在作战指挥层面印军指挥官决定采用新的高海拔进攻战术,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编组具备专业技术的小部队,采取垂直运动的方式攀登那些陡峭的山峰展开攻击。而最关键的进步是印度陆军终于将压倒性的火力与最大胆的机动协调到了一块儿。在所有进攻开始前都集中了大量的炮兵进行充分的火力准备。对于印度空军来说,尽管有来自高层和地形环境设置的各种限制条件,他们还是想办法改进战术成功地摧毁了巴军的补给线,孤立了那些巴军阵地。此外其战机在战场上的活动给巴军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鼓舞了作战的印军士兵。尽管如此,印度的空中力量仍然也无法给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印军通过集中运用炮兵火力,配合勇敢地垂直机动战术最终战胜了巴军。炮兵所提供的压制火力在战斗中被证明是地面作战行动关键且主要的支援火力,印度空军所提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相比之下黯然失色。印军通过各方面的调整改进最终取得了胜利。到1999年7月底,印度军队已经将所有巴军赶回了实际控制线巴方一侧。

B. 快速部署至高海拔地带

大部分被部署到卡吉尔地区的印度陆军部队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做好在高海拔地区作战的准备。山步第 8 师之前在克什米尔地区执行反叛乱作战任务,在短短几周内就部署到达拉斯地区执行任务。它下属的一些步兵单位只有几天的准备时间就被拉到战场上去,几乎没有时间来组织适应性训练以应对急剧升高的海拔高度。据山步第 56 旅旅长,阿玛尔准将回忆:“当时部队没有经过任何适应训练,官兵的状态根本不适合执行作战任务”。而那些原本就针对喜马拉雅山区战场环境组建的部队,以及部署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和锡亚琴冰川上的部队则很快适应了战场的海拔和地形。

(印度陆军山步第8师为“胜利”行动修建的纪念碑,中间那个图案便是山步第8师的徽章)

发起首轮进攻的印军步兵营基本是本地部队,因而其士兵对于高海拔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这些部队较快地适应了环境,及时挡住了巴军的扩张势头,在5月初战役的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份,来自当地的准军事部队拉达克侦察队的一些单位加强到了巴塔利克小战区,带来了急需的登山技术。除此之外,第11廓尔喀联队第1营的一些单位野从锡亚琴冰川上的任务中被抽调过来担负应急作战任务。尽管如此,可是在达拉斯地区的第8师麾下参战的大部分部队并未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有的甚至最近都没有在高海拔地区驻防过。这些步兵营在后来的战斗中因匆忙部署到高海拔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损失惨重。

(匆忙投入战场的印军步兵)

从接近海平面的高度被匆忙部署到高海拔地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直接导致了印军初战失利。那些从克什米尔地区调遣过来的士兵在生理上完全没有做好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准备。他们本来已经适应了海拔600米左右谷地中五月份的炎热天气,却不得不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面对海拔和气温两方面的急剧变化。根据印度陆军的条令,部队需要用12天的时间缓慢提高海拔高度以逐步完成适应过程。但是当时几乎没有部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一适应训练。

(尽管印军在锡亚琴冰川作战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卡吉尔战争初期并没有很好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海拔高度的迅速提升给士兵造成了立竿见影的伤害。比如那加联队第1营刚进入战场就不得不在两天内爬上比高4260米的山头去占领那些海拔4880米处的阵地。锡克联队第8营在5月14日早上离开克什米尔谷地并在夜幕时分到达佐吉拉山口。他们没有时间去完成适应性训练或者申领合适的被服及装备,就必须在第二天占领达拉斯镇附近海拔4570米处的阵地。一些士兵马上就出现了严重的急性高山反应。该联队在进入高原不到两周的时候就有一位资深非委任军官死于高原肺水肿。

(衣着单薄的印军步兵)

冰冷的气温加重了缺氧的后果。入夜后陡降至零下11度的低温对呆在卡吉尔地区的士兵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年5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乔治.费尔兰德斯在印度军方陪同下访问战区时注意到了这些“令人无法想象”的环境。大部分士兵都没有赖以御寒的工事和极地防寒服。近卫联队第18营赶到战场时甚至连睡袋都没有。印度陆军紧急将锡亚琴冰川仓库中的防寒服运往卡吉尔来补上服装缺口,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每一名士兵所需。因此,寒冷的天气在整个战役中持续给印军带来了非战斗减员。一些印军报告显示,在被后送到列城野战医院的印军伤员中有大概26%因寒冷天气而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冻伤和冻疮。

(高海拔战场的恶劣环境对各国军队包括美军来说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除了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外,缺乏掌握登山技术的战士也是印军初战受挫的重要原因。部署到卡吉尔战场的步兵大多数并不具备在这一地区那些悬崖峭壁上机动所需要的高级登山技能。步兵第121旅在战役初期接收了几个缺乏山地地形机动训练的步兵营,于是该旅旅长申请从位于斯利那加附近所纳马尔(Sonamarg)的高海拔作战学校(HAWS)派出一些教官对该部进行指导。学校过来的教官在6月份用一个月的时间向来自各个营的学员教授了攀岩和固定绳索等复杂技术。与此同时,尽管还没有掌握在峭壁上运动的技术,这些步兵营的其他士兵仍然投入了战斗。

(印军博物馆中的登山场景模型)

卡吉尔地区崎岖而割裂的地形同时也限制了印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一方面拖慢了战役部署的节奏,另一方面令后勤保障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在战役初期的数周时间里,士兵们经常在长达24小时以上的时间里饿着肚子战斗。当6月中旬卡吉尔地区的积雪融化后,战区内的自然水源也消失了,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后勤补给的任务。由于无法得到足够的补充,大多数印军部队开始将每人每日水供应量限制在1升内,许多干渴的战士不得不靠吃冰块来解渴。骡马和背夫在火车和一线步兵营之间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补给线,通常需要花上8到10个小时才能将补给背到山上的目的地。印军在对图图岭的首次攻击中的差劲表现将其在战术上的关键失误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战术失误与不利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了印军的作战行动。

(高海拔战场上的后勤补给相当困难,这样吃上一顿热饭在卡吉尔战争中也是相当不容易)

C. 首战图图岭失利

(达拉斯地区草图)

当山步第56旅在5月中旬进驻达拉斯战区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对印军眼中该地区最具战略价值的图图岭山这一重要目标发起攻击。巴方设置在图图岭以及附近5140高程点上的阵地是深入印方领土最远的阵地,北方轻步兵联队可以利用这些观察哨引导间瞄火力对斯利那加到列城的NH-1国道进行炮击。印军同样希望拿下图图岭作为自己的桥头堡阵地以便于继续向周围山峰上的敌军阵地发起下一轮攻势。但是巴军阵地并没有他们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印军步兵营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匆在白天从山脚向上发起了注定失败的攻击。印军首战图图岭的失败证明了没有足够的支援火力是无法夺回那些高地的。

(山步第56旅在“胜利”行动中的任务区正面)

( 图图岭山正面)

(图图岭山卫星地图图片)

山步第56旅在对图图岭山的首轮攻击中投入了近卫联队第18营和那加联队第1营两个步兵营。其中近卫联队第18营在胡萨尔.塔库尔中校的指挥下负责夺占图图山主峰;那加联队地1营在帕蒂尔中校的带领下负责夺占5140制高点。旅下属的5个炮兵连将为两个方向的攻击行动提供火力支援。印军的作 战计划中竟然没有考虑到申请重型火炮进行炮火准备或者为步兵冲击提供炮火护送,这样两个步兵营只得在巴军一览无遗的观察中沿着陡峭荒芜的山坡发起进攻。印军最初掌握的情报显示目标阵地上仅有装备轻武器的 10 名巴军,然而随着战斗展开,印军惊讶地发现对手的兵力和装备超乎想象,阵地上的巴军甚至拥有重机枪、迫击炮和自动榴弹发射器!

(开进途中的印军步兵)

山地第56旅于5月22日夜间发起对图图岭山的进攻。近卫联队第18营展开成两路纵队沿着一条毫无遮蔽的接近路向目标开进。山上的巴军阵地经过加固后能承受印军轻型火炮的零星炮击,这样挂载机枪的印军米17S直升机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而相比之下巴军的火力要凶猛得多,他们使用迫击炮和炮兵向近卫联队第18营的行军纵队倾泻了大量炮弹。印军步兵顶着猛烈的炮火攀爬崎岖的崖壁,缓慢而痛苦地向前移动。即使没有敌火威胁的情况下,一名已经充分适应高原环境的士兵也必须花上至少11个小时才能爬上图图岭山的主峰。因此经过一周的艰难前行后,两路纵队都在敌军的重火力打击下放弃了任务。于6月初发起的最后一次攻击遭到了灾难性的挫败,印军副指挥官Vishwanathan中校和16名士兵阵亡。在8天的战斗中近卫联队伤亡超过150人仍没有拿下图图岭山。

(进攻中的印军步兵)

那加联队第1营在对图图岭山上巴军最高阵地5140制高点的攻击行动中表现稍微好那么一点。这个营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向山顶攀登,但是这些没有完成环境适应训练的士兵在这段2500米高的山路上行动非常迟缓。在登山过程中那加联队的士兵们不得不手脚并用,同时用铁锹和十字镐在山崖上开出落脚点。因此他们在黎明前没有到达顶峰。待日出之后,巴军阵地运用猛烈的火力封住了第1营的接近路。

(图图岭山的地质条件,步兵进攻的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印军首战之所以失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因为筹划者没有根据高海拔战场环境调整军事行动计划。大部分印军部队都在白天发起攻击,但这样非常容易被敌军发现从而受到猛烈的火力打击。二是参战官兵大多数未接受适应性训练,因此在复杂的地形下机动力大打折扣。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印军缺乏克制巴军地形优势的压倒性火力支援能力。近卫联队第18营和那加联队第1营发起攻击时仅有5个炮兵连提供火力支援,这点力量既不能压制更无法摧毁那些巴军阵地。而印度空军能提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能力也无法奏效。因此印军攻击达拉斯地区制高点老虎山的作战行动也遭遇了同样的失败。在无法实现作战目的的情况下,印军不得不于6月初暂时停止了作战行动。既无法击败对手,也无法适应环境,印军亟待采取新的战术来避免重蹈覆辙。

D. 反败为胜的新战术

5 月初被部署到卡吉尔地区的部队遇到许多棘手问题。当时士兵们携带的简单装备甚至不能应付严酷的喜马拉雅山区环境,更别说击败那些高地上严阵以待的顽固对手了。而在 6 月份陆续赶到战场的部队则及时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并针对初战失利的教训调整了战术。印军通过初期的战斗行动认识到了没有强大的火力支援步兵是无法攻上高地的。于是一方面调集了大量的炮兵团开赴卡吉尔地区,另一方面各个步兵营也及时调整了高海拔作战战术。拉加普特那步枪联队第 2 营的胜利是印军在卡吉尔战争中反败为胜的转折点,其战斗经验也让我们可以清楚研究一支部队是如何通过正确的调整从而取得胜利的。

1.攻占图图岭

在罗文德拉纳特中校(LTC Ravindranath)的指挥下拉加普特纳步枪联队第2营做好了应对高海拔地面作战的各项准备并在随后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胜利。这支部队在开赴所纳马尔前原本部署在克什米尔谷地执行反叛乱作战任务。在启程前往达拉斯战区前,该营继续在所纳马尔停留了几天时间。罗文德拉纳特中校(LTC Ravindranath)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了一下几项准备工作:1.开始拟制作战计划;2.从各单位主官中抽组一个小组编写山地进攻作战条令;3.启动适应性训练程序;4.制订后勤保障计划。这些工作对于后来该营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该营于战前请领了大批防寒装备,同时规定了士兵在进攻战斗中只能背负轻量攻击装具。在开展适应性训练方面,该营将陆军规定的12天训练时间浓缩到8天里,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该营的参战过程中没有一名官兵罹患高原病。该营的作战准备工作中最成功的成果便是其在图图岭之战中经受考验的高海拔作战战术。

(印军在山地环境中只得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运输装备和补给)

罗文德拉纳特中校(LTC Ravindranath)于6月3日向山步第56旅报到并受领了夺回图图岭的任务。当时近卫联队第18营仍然被山头上的火力压制在山脚下动弹不,在接下来的新一轮攻势中该营的任务是用压制火力支援拉加普特纳步枪联队第2营的进攻战斗行动。另外还有20个炮兵连的超过120门火炮将为此次战斗提供火力支援。在对敌情进行周密侦察后,罗文德拉纳特中校(LTC Ravindranath)选择了两条便于向巴军阵地发起多路向心攻击并达成战术突然行的接近路。随后他便开始在这两条进攻路线上建立弹药和淡水补给点。该营在攻击发起前的两天里沿攻击路线向前运送了许多物资。由骡马队驮运的营属重机枪、迫击炮和弹药只能运到这条路的三分之一处,之后只能由背夫用7个小时的时间沿危险的上山路将武器弹药运到目的地。由于海拔和地形的原因,背夫们每天只能背一趟物资。这迫使罗文德拉纳特中校在每个攻击方向上都投入了多达60人的搬运队。仅仅是完成运水这一任务每天都需要投入20人。

(那加普特那步枪联队第2营在战斗发起前举行宗教仪式进行祈祷)

6月12日夜间,夺回图图岭的战斗正式打响。在步兵发起冲击前,20个炮兵连进行了长达6小时猛烈的炮火准备。该营在两个攻击方向上的开进行动都十分迅速。在近卫联队第18营和其他炮兵连的火力支援下,拉加普特纳步枪联队第2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拿下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当时印军的支援火力猛烈到甚至在其士兵已经距离目标200米处时仍未有丝毫减弱。同时,近卫联队第18营也对巴军阵地实施了有效的火力压制。到清晨时分,拉加普特纳步枪联队第2营已经夺回了图图岭主峰并打退了巴军数次绝望的反攻。一周之后的6月20日,在20个炮兵连的全力支援下该营又通过另一次向心突击战斗夺回了5140高程点。拉加普特纳步枪联队第2营贡献了印度陆军在此次战争中的第一场胜利,为下一步夺回具有瞰制作用的老虎山等其他一系列目标取得了立足点。

(印军拿下图图岭主峰)

印度陆军那加普特那步枪联队第2营卡吉尔战争中高原适应性训练计划表

时间

内容

第1-2天

平地行军训练,没有海拔高度的提升

第3-4天

慢慢地爬山训练,逐步提升海拔高度

第5-6天

无负重状态下冲击15000英尺海拔山头

第7-8天

全副武装状态下冲击15000英尺海拔山头

(去年印度为纪念卡吉尔战争中关键性胜利而拍摄的电影)

2.老虎山上的胜利

图图岭之战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后印军赢回了战争的主动权,开始一步步地将卡吉尔周边山头上的巴军清除干净。印度陆军在从达拉斯地区的老虎山到锡亚琴冰川南部地区的整个战区内向巴军主动发起了攻击。这一系列的进攻战斗都沿袭了此前图图岭战斗的成功战术:步兵营在压倒性的炮兵火力支援下沿着敌人意想不到的艰难路线前进,多路攻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印军猛烈的炮火与其步兵在夜暗条件下沿陡峭地形大胆机动之间相互配合,压垮了巴军在这一地区里的所有防御。

(高大险峻的老虎山主峰)

(老虎山对于达拉斯地区和 1 号国道的瞰制作用使得其成为争夺的要点)

锡克联队第8营曾经在5月下旬尝试过对老虎山阵地发起攻击,但在敌军猛烈的炮火和轻武器火力前败下阵来。那次行动协同极差,步兵没有得到充分的炮兵火力支援就发起了进攻,自然会在依托阵地组织防御的敌军的重火力前遭到挫败。印军在意识到无法突破巴军防守之后只得选择通过土工作业掘进以包围老虎山。6月下旬,山步第192旅接过了攻打老虎山的任务,同时也接收了参加完图图岭战斗的近卫联队第18营。该营在锡克联队第8营和22个炮兵连的密集火力支援下接棒开始对老虎山发起攻击。7月3日夜,近卫联队第18营的官兵冒着冰冷的冻雨花了12个小时时间在专业登山绳索辅助下攀爬悬崖绝壁向位于海拔5062米的老虎山主峰阵地发起冲击。

(7 月 5 日锡克联队第 8 营攻打老虎山的作战行动)

近卫联队第18营的行动确实达成了战术突然性并取得了部分战果,但是在接近老虎山主峰的地方因巴军激烈抵抗而陷入胶着。在意识到己方正在丧失主动权后,锡克联队第8营的罗夫德尔.辛格(Major Ravinder Singh)少校组织了一次大胆的攻击行动。他带领着22名士兵组成的攻击队爬上了旁边的“西岭”山脊,在7月5日夜间将巴军防御阵地拦腰切断并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反攻。大部分锡克联队的士兵都没有携带防寒装具因此有许多伤员因天气和环境原因阵亡。在经过3天的激战后,此前辛格少校的大胆计划开始收到成效,近卫联队第18营再次对两面受敌的北方轻步兵联队阵地发起进攻并于7月8日上午夺回了老虎山主峰。印军步兵在敌人意想不到的险路上的大胆机动,配合上压倒性的火力优势,终结了此前在老虎山前的僵局。

(老虎山之战的沙盘模型)

(印军攻占老虎山主峰)

3.攻打“巴拉纳”哨所

自从1984年印巴双方为争夺萨尔托洛山(SaltoroRidge)爆发冲突以来,位于什约克河(Shyok)北边的锡亚琴冰川南部地区就一直没有平静过。尽管在这片后来以“哈里夫(Haneef)小战区”而闻名地方发生的战斗其实并不是“胜利”行动的一部分,但是其中一次大胆的进攻行动完美诠释了娴熟的登山技术在战斗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战例中,巴军将其占领的山峰命名为“巴拉纳”哨所(Balal Post)。这座海拔5770米的哨所是将锡亚琴冰川一分为二的实际控制线上的最高点之一。那加普特那联队第27营在进驻这一战区的过程中接到了夺取“巴拉纳”哨所的命令。

(锡亚琴冰川地图)

( “ 巴拉纳 ” 哨所 Balal Post 简介 )

该营指挥官K.H辛格中校将参战力量编为4组:突击组由8名官兵编成;索具安装组由7名官兵编成,其中2人为高海拔作战学校教官,另外5人为拉达克侦察队队员;火力支援組由12名官兵编成,携带重机枪和中型机枪;增援组由21名官兵编成。索具安装组用了整整4天时间才完成所必须的30条绳索的安装工作,这样印军就可以利用这些绳索登上距离顶峰最近的一条山脊。6月27日,参战印军在N.S奇玛少校的带领下利用这30根绳索在近乎垂直的绝壁上攀登了1800英尺到达了“巴拉纳”哨所阵地,达成了完全的战术突然性。印军突击部队迅速击败了一个班的北方轻步兵联队守军,占领了该阵地。

(印军博物馆展出的高寒山地作战装具)

4.冒着炮火登山

(在山坡上艰难战斗的印军步兵)

正如图图岭、老虎山和“巴拉纳”哨所战斗所揭示的那样,在高海拔战场上要想做到出其不意,就必须冒险通过近乎垂直的悬崖来接近目标展开攻击。印军早先发起的几次攻击也证明了在白天沿开阔的接近路向巴军阵地进发是徒劳的。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沿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动多路向心攻击。达成战术突然性是击败占据高地固守的敌军所必须的条件,这就要求部队必须在夜暗条件下机动。印度陆军作战条令规定进攻高海拔战场上的阵地防御之敌需达到9:1的攻防比,卡吉尔这些战斗证明了这个规定是正确的。援引一位未透露身份的印度陆军少校的话来讲,“哪怕是一次单独的夜间作战行动,也会动用上千兵力来攻击那些仅有10人防守的孤立阵地”。尽管这样的高海拔环境使得印军的突击行动非常困难,但是另外一方面它也能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在夜间登山,特别是大多数情况下冒着敌火登山的确是一件艰难而且费时的任务(往往1名登山者就需要其他5个人来帮助固定绳索),但是夜暗条件同时也会给进攻中印军带来一些优势。比如巴军阵地的轮廓在夜色中更加清晰易见。另外巴军拙劣的机枪阵地选址使得在起伏的山地中留下了大片没有直瞄火力覆盖的间歇地带。

(登顶成功后片刻小憩的印军步兵)

参战的印军步兵营最终摸索出了有效的高海拔进攻战术。首先包围巴军阵地并切断其交通线,同时印度空军也会对巴军后方的补给线进一步孤立被包围的巴军阵地。随后印度陆军运用压倒性的火力不断毁伤巴军阵地工事耗损其防御能力,这里的火力主要由直瞄火力以及炮兵所组成,而炮兵也在此次战争中被证明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压制火力手段。最后,在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以后印军步兵营会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能在陡峭地形上机动的能力使得印军步兵部队可以包围巴军阵地,攻击其脆弱的侧翼而不是迎着猛烈的火力发动自杀式正面突击。印军士兵们会花上一晚上时间来攀登那些近乎垂直的峭壁,然后在黎明时分对巴军阵地发起攻击。一旦他们成功接近目标,通常就只需要通过近距离作战完成任务了。进攻行动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优秀的分队领导力。登山训练,以及诸如高海拔作战学校教官和拉达克侦察队这类作战力量倍增器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尽管大胆机动也十分重要,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以炮兵火力为主的压倒性火力优势,再高明的机动也是徒劳的。

(向目标开进中的印军步兵,可见84毫米无座力炮手的战斗负重)

E.炮兵的主宰地位

炮兵成为了这个高海拔战场上的主要火力。印军用猛烈的炮火压制敌守军,为开进中的步兵提供火力掩护。印军炮兵步兵协同运用直瞄和间瞄火力给敌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没有炮兵火力压制巴军阵地,印军步兵在艰难而缓慢地向山顶攀爬的过程中就会遭到巴军从上方倾泻的致命火力打击,更本没有胜算。印军从初战失利的苦涩中意识到这个问题,随后便在战区集中了 15 个炮兵团超过 300 门火炮的力量。在整个战役中印军炮兵消耗了超过 25 万发炮弹。

(战区中的印军炮兵阵地部署)

高海拔战场环境同样也给印军炮兵的运用带来了许多局限。比如很难找到并占领合适的炮兵阵地。重型火炮过于笨重从而难以机动,特别是在那些崎岖的山路上更加困难。而迫击炮的弹药消耗非常厉害,必须依赖背夫和步兵为其运送额外的弹药补给。炮弹弹道在高海拔环境中变得非常不规律,因此还必须通过逐门试射来确定单炮修正量。另一方面,在高海拔战场上开展地面机动所需要的时间非常难以计算,这导致步炮协同计划常常流于形式。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强大的炮兵仍是高海拔山地战场上确保步兵部队顺利机动的必备条件。

印度陆军在卡吉尔地区投入了种类繁多的各式炮兵装备和迫击炮。其中一些轻便灵活的火炮可以用骡马队或者背夫从小路驮上山去给参战的步兵营提供可靠的火力支援。印军有几个连的老旧的M-46 式130毫米加农炮和105毫米印度野炮。尽管这种苏联生产的M-46轻型加农炮已经在印度军队中服役了几十年之久,但这次卡吉尔战争又一次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M-46能够以极低的俯仰角进行快速射击,这使得它成为近距离火力支援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武器。该炮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人回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直瞄火力摧毁希腊防线的那些德军山炮。能够以高仰角射击的120毫米重迫击炮和步兵营的队属轻型迫击炮则能提供快速响应的精确火力。印军炮兵部队将这些火炮配合起来使用,为地面部队机动提供了持续的火力支援。但是说到最有价值的火炮,还是当属博福斯公司生产的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

FH-77B火炮是印度陆军在卡吉尔地区这一高海拔战场上所投入的最可靠且威力最大的武器。这种火炮发射的大口径远程炮弹可以轻而易举地轰塌那些只有野战工事的防御阵地。印度炮兵的报告称这种在海平面最大射程24公里的炮弹在卡吉尔地区因为空气稀薄射程可以远达40公里以上。多个炮兵连同时集火射击可以抵消因射程增加带来的精度下降问题。FH-77B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进行高仰角射击,其炮管可以抬升至70度以上,因而可以对卡吉尔地区中那些高大山岭的反斜面进行炮击。印军步兵部队开始变得非常依赖博福斯火炮提供的毁灭性火力,以至于山步第8师师长莫辛德.普里少将评论道:“步兵们开始把博福斯火炮当成自己的班用武器依靠。”印度陆军在卡吉尔战区一共投入了超过130门该型火炮,其中大部分归当时印军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拉辛德.辛格准将指挥。

(印军炮兵指挥所)

辛格准将因喜欢运用压倒性火力支援步兵机动而赢得了“达拉斯暴怒公牛”的外号。大家都认为他的战术就像是“用大铁锤来砸一颗小花生”。作为山步第8师炮兵旅旅长,他在这场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斗中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辛格准将喜欢将手上的炮兵部队一字排开向对面的巴军阵地展开集火射击。这种战术首次进入实战是在6月初攻打图图岭的时候,当时集中了上百门火炮对5140高程点进行炮击。后来印军攻打老虎山的时候,辛格准将的炮兵部队在1天时间里就消耗了多达9000枚炮弹,当时炮击4875高地的火力密度之大令人胆寒,以至于印度陆军将该高地重新命名为“大炮山”。

炮兵成为了卡吉尔战争中最可靠和最有效的火力支援手段。炮兵火力为步兵机动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为战斗胜利奠定了基础。山步第8师师长普里将军将该部的胜利归功于由辛格准将及其下属提供的“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巴军官兵也对印军火力充满了畏惧,印军拦截到的一份由老虎山阵地北方轻步兵联队守军发出的电报中就承认这种炮击令其“就像身处地狱一样”。印军的直瞄火力摧毁了向敌斜面上的巴军阵地,带来了最多的战果。印军炮兵在卡吉尔战场上为步兵创造了顺利机动和夺占山头的条件,从而证明了自身在高海拔战场的价值。另一方面,印军的空中力量在卡吉尔战争中的表现就显得不那么引人瞩目了。

F. 空中力量

(“白海”行动中投入的部分战机型号)

印度空军在卡吉尔地区的行动是在很不情愿的态度下展开的。其空军因为在战争初期有数架战机被击毁而制订了种种限制规定,这些自设的约束与战场环境因素一道削弱了印军空中力量所发挥的作用。印军的攻击直升机因为重量太重以及易被攻击的原因而无法在高海拔地区执行飞行任务,所以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印军的固定翼飞机为了躲避巴军的地空导弹不得不在离目标区域极高的高空飞行。航空弹药投放高度的增加使得其精度大大降低,导致无法为步兵部队提供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随着战役不断展开,印度空军的表现有所进步。他们投入能挂载激光制导炸弹的飞机,摧毁了几乎全部的巴军后方补给线,在老虎山一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印度空军取得了这些胜利,同时也通过空中火力在心理战层面上给巴军士气带来了沉重打击,但其始终未能为地面部队实施机动提供可靠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印军的军事行动开展之初就面临着军种之间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根据印度空军的条令,消灭敌军空中力量夺取制空权是进攻作战中的首要任务,但陆军认为既然卡吉尔地区不存在巴基斯坦空军的现实威胁,就应该优先考虑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据相关报道,印度空军曾以不熟悉战区地形,缺乏高寒山地作战经验以及山地地形下面临更大的地空导弹袭击威胁等为理由试图拒绝与印度陆军共同参与战斗。而禁止越过实际控制线的规定则进一步限制了印度空军根据条令对巴基斯坦领土纵深内的交通线实施空中遮断的能力。

(正在进行临空轰炸的幻影2000战斗机)

最终印度空军妥协了,并于1999年5月26日正式发起了代号“白海”的空中战役。印军西空司在斯利那加的空军基地和卡吉尔附近的阿文蒂普尔(Avantipur)野战机场部署了8个中队大约60架各型战机参与此次战役。对地攻击机群中大部分是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S等俄制飞机。但是也有一个远比这些俄制飞机先进的法制幻影2000中队进驻战区空军基地。除了固定翼飞机之外,印度空军还部署了一些米17直升机。这些直升机既可以执行运输任务,还可以用机载机枪和火箭弹进行对地攻击。

(陈列在卡吉尔战争纪念馆中的米格-21战斗机)

1.高海拔战场上的直升机

印度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部队在“白海”行动中总共飞行2185架次,其中大部分是提供后勤支援保障,战役中运送了超过900名伤员和300吨补给,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陆军航空兵的两个侦察与观测中队使用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产的可靠的“猎豹”轻型直升机在7010米高度充当空中火力引导组指挥炮兵部队打击敌军目标。比“猎豹”更大一些的米17直升机因为升限仅有5600米左右,无法较好地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所以只能担任一些运输补给的任务。

(高海拔战场对直升机中队构成了严峻挑战)

而印度空军的攻击直升机部队缺乏在高海拔地区作战的能力。重装甲的米25直升机因为自重过大无法在高海拔地区飞行因而未被部署到卡吉尔地区。印度空军尝试过运用携带机枪和火箭巢的米17直升机来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在空中战役的头两天,米17直升机在达拉斯地区对一些巴军阵地实施了空袭。但是5月28日,巴军在图图岭附近使用肩抗式地空导弹击落了1架印军的米17S,机上4名印军乘员阵亡。印度空军对此的反应是中止了运用直升机担负空袭任务。

(印军直升机升限与战场海拔高度对比)

但这一决定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印度空军的高级军官认为米17直升机可以提供及时响应的空中火力,因而即便存在地空导弹的威胁也应该继续参与行动。但其实用直升机开展对地攻击的确是种冒险的尝试,一方面巴军地空导弹数量多密度大,另一方面山地不规则的地形非常利于导弹射手隐蔽设伏。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没有地空导弹的威胁,印度空军攻击直升机在高海拔地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据印度陆军士兵的观察,仅有的几次由米17执行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并未取得太大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印军在考虑到巴军地空导弹威胁和高海拔稀薄空气中直升机悬停困难后选择的“流火战术”对于固定阵地攻击效果欠佳导致的。印度空军针对攻击直升机出台的安全规定没有像其开展地面支援行动的固定翼飞机所遵守的限制条件那样引发较大争议。

2.空袭任务

因为缺乏公开的战斗毁伤评估报告,因此只能通过印度空军和陆军参战人员的带有军种成见的回忆来对“白海”行动中的近距离支援任务进行简单分析。如果我们能够接触到那些内部资料,也许同样会得出的结论——空中行动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当时的印度空军并没有做好在高海拔战场上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准备,而对于早期战损的应对措施又进一步限制了空军的作用。尽管印度空军在改进战术后对固定目标的攻击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仍然无法为地面部队机动提供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在“白海”行动最初3天时间里,印度空军共损失了包括米17直升机在内的3架飞机。这让印度空军高层极为震惊并立即开展了战术评估。5月27日,在第二日的空袭行动中一架米格27因为发动机故障坠毁。当天晚些时候,巴军的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前来执行搜救任务的米格21战斗机,飞行员阵亡。为了应对巴方导弹威胁,印度空军立即提升了航空武器投放的最低高度,但这也使得其大部分飞机不得不在9140米以上的高度执行任务。此后尽管印度空军仍然在担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任务,但已经把作战重心转向攻击诸如补给点之类的固定目标,并且还在其历史上首次执行了夜间作战任务。

( 巴军防空导弹组)

(被巴军击落的印军飞机残骸)

高海拔地区稀薄的空气严重影响了航空弹药的精度。而印度空军在超过550次的空袭任务中使用的弹药绝大部分都不是精确制导武器。印度陆军的报告称在6月中印度空军提供的超过80次近距离空中支援中仅有12枚炸弹勉强落在目标区域附近。后来印度空军将携带激光制导设备,可以挂载1000磅精确制导炸弹的幻影2000战斗机投入战斗,提升了其攻击固定目标的精度。印军参战的幻影2000战斗机对包括巴塔利克地区的马特.达洛(Mantho.Dalo)补给点以及达拉斯地区的4388高程点在内的25个目标进行了空袭。另外幻影战机也为进攻老虎山的部队提供过近距离空中支援,摧毁了北方轻步兵联队的指挥所并杀伤力大批敌军有生力量。

( 幻影 2000 战斗机对马特 . 达洛( Mantho.Dalo) 补给点的空袭)

根据相关资料,印度空军在开战“白海”行动之前近乎没有接受过高海拔战场上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训练。尽管印度空军在拉达克地区有个空对地攻击靶场,但是很少开展相关训练特别是与陆军之间的协同训练。印度空军和陆军之间缺乏开展协同作战的相关硬件设备。就如印度空军一位高官谈到的“印度空军自身并没有意愿去寻求为陆军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装备或者训练。”而在山地环境下要发现和攻击目标非常依赖地面部队提供的情报,因此这也使得开展近距离空中支援更加困难。据说印度陆军在卡吉尔战争初期有几次因为害怕不精确的空地打击误伤正在发起冲击的步兵从而取消了召唤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

(正在执行飞行任务的直升机和挂弹出击的米格 27 战斗轰炸机)

变幻莫测的天气、短缺的装备以及安全高度的限制一同作用影响了印度空军开展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效果,也加剧了军种之间的矛盾。陆军军官抱怨到为了等待空军提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而不得不让步兵行军纵队在半路停下来,结果等来的空中支援却没有任何效果。印度空军的米格机队缺乏可以抗衡巴军地空导弹的电子干扰设备,在低速飞行中机动性也很糟糕,使得其无法在山地环境中开展精确的空地打击。山步第56旅旅长阿鲁尔准将将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失败归咎于飞行员死守安全高度规定不愿意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

另一方面,禁止越过实际控制线的禁令仍然对印度空军攻击固定目标的能力带来了消极影响。许多巴基斯坦的补给点在距离实际控制线较远的巴北部领土区,超出了印度空军的攻击范围。高海拔大气中的飞机最小转弯半径也大大增加,由于该禁令的约束使得许多本处于卡吉尔地区的巴军目标也在印度空军打击范围之外。因此印度空军不得不采取许多新战术来弥补这一缺陷,尽力削弱巴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比如精心选择打击区域来引发山体滑坡或者雪崩掩埋巴军的补给线。

( 印度空军对卡吉尔地区巴军阵地进行空袭的战后评估报告附图)

最终,印度空军想办法适应了自然环境和人为限制带来的种种不便。米格21的飞行员在缺乏机载导航设备的情况下,开创性地运用码表和手持GPS终端在夜间导航和定位目标。而幻影2000战斗机则成为了“白海”行动的主力战机,赢得了主要的战果。印度空军上将提普利斯(Tipnis)认为幻影2000用卓越的表现证明了其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机”。

“白海”行动在对固定目标的打击上是成功的,并且对交战双方都来了无法忽视的心理影响。印度陆军和空军的高级将领都高度评价了幻影2000战机及相关的应急改装工作,称其为此次空中战役的救星。印度陆军总参谋长马利克曾评价印度空军的行动“尽管在攻击敌军哨所方面收效甚微,但是其能不断改进战术战法并收到了较好效果”。虽然印度空军没能为地面部队提供可靠而持续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但是仍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胜利。高海拔战场环境、加剧的地空导弹威胁和缺乏相应的训练及装备等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削弱了印度空军开展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能力,使得其无法成为支援地面部队机动的主要火力手段。

G. 小结

印度军队对巴军的入侵行动毫无防备因此被对手打了个措手不及。印军初期的失利揭示了其还不具备在短时间内做好应对高海拔战争的能力。印军部队在没有接受适应性训练,没有配发极寒环境中生存装备的情况下就被匆匆投入战场。此外印军战术上的失误又进一步放大了本身存在短板,导致其在面对占据制高点的顽敌时数次进攻都只落得无功而返。印军步兵呆板地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炮兵或者航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就采取正面强攻战术发起攻击。而巴军阵地上的官兵并没有被对方的零星炮火打懵,因此印军的攻势往往被守军猛烈的火力击退。总的来看,印度陆军虽然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在战区部署完毕,但因此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那些极为繁重的准备工作,同时加上他们没有充分重视对手,最终导致了在作战中计划不周、缺乏协同,因此初期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印军为初期的失利付出了惨重代价,图为位于图图岭山下的印军阵亡将士陵园)

后来印度陆军积极调整适应高原环境夺回了战场主动权。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印军指挥官带领部属展开了浓缩的适应性训练项目。在战斗中,印军步兵部队首先包围巴军阵地,然后趁夜暗掩护沿最困难的接近路发起冲击以达成战术突然性。尽管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战法收效比较缓慢,但是却能在压倒性火力支援下取得最终胜利。印度陆军为此次战争调集了数量惊人的炮兵部队,在每次发起冲击前都能实施压倒性的火力准备。炮兵部队也在此次战争中成功证明了其就是高海拔战争之神。

因为一些具体的原因,印度空军无法为地面部队机动提供及时可靠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为应对初期战损而设置的限制条件和高海拔战场环境一道影响了印度空军的表现。某些情况下,缺乏准头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甚至拖了印军地面部队的后腿,影响了整个作战行动。此后印度空军改变了战术,开始聚焦于攻击巴军补给线来孤立其前哨阵地。幻影2000战斗机在老虎山的战斗中摧毁了巴军指挥所并消灭了一些敌军阵地。尽管空军在高海拔战争中开展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能力不足,但毋庸置疑的是其仍然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印军在卡吉尔战争后一直在反复检讨并研究高海拔作战战法,图为战后拍摄的纪念卡吉尔战争的电影“控制线上”)

印度陆军扭转了初期的失利并在这场高海拔战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他们运用压倒性的炮兵火力支援地面部队大胆的机动,战胜了那些占据着制高点的敌人。另外一方面,空中力量在高海拔战场上无法为地面部队顺利机动提供持续而可靠的火力支援。尽管激光制导炸弹能提高空对地攻击的精度,但严重的地空导弹威胁和高海拔环境作用还是限制了印度空军对巴军阵地进行充分的火力压制。这些战争经验会对将来的高海拔战争有启发作用吗?拥有远比印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卫星制导精确弹药美军,能凭借自身的高科技优势来克服高海拔战场上稀薄的空气和崎岖的地形吗?这些问题将在3年后美国在阿富汗的群山中作战时得到验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