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眉“荡妇”?还原一个真实的弗里达·卡罗

她是引领了女权时代,是真正的女权主义启蒙人

她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结合了墨西哥狂野不羁的图腾象征,使她的创作充满张力。她与Diego Rivera的爆炸式的疯狂爱恋也是一般人梦寐以求却很难做到的

弗里达与奥尔梅克人像,1939,摄影:Nickolas Muray © Nickolas Muray Photo Archives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本名是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她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瑶坎(Coyoacan)街区。父亲是德裔犹太画家与摄影师,家族来自罗马尼亚的欧拉地Oradea(二战前是匈牙利属地)

六岁时的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萎缩。18岁时她又遭遇重大车祸,一根被撞断的扶手从她骨盆刺入从阴道穿过。面对如此悲惨的经历,卡洛从来没有绝望过

弗里达·卡洛 Frida Kahlo - The Broken Column

相反的,她的创作生涯始于病榻之上,因为画画是那是缠绵于病榻之上的她唯一可以做的

18岁时那场车祸,造成锁骨、肋骨、脊椎等多处骨折,并留下诸多影响一生的后遗症

为了保持平衡,弗里达会选择穿着鞋跟高低不等的靴子

展览里一串用人腿形状护身符装饰的红珊瑚项链透露出弗里达对于健康体魄的愿望。弗里达与石膏胸衣的关系则可谓是她与病痛斗争的缩影

车祸之后,弗里达需要常常穿着石膏胸衣作为矫正措施。但与其让石膏胸衣成为身体自由的束缚,弗里达通过在石膏上画画的方式,将石膏胸衣变成了自己的时尚,变成了衣橱里不可或缺的那件“衣服”,变成了自己的“第二肌肤”

1950年,弗里达在墨西哥ABC医院的病床上在自己的石膏胸衣上创作,摄影:Juan Guzmán

弗里达成为了与石膏胸衣博弈之间掌握主动权的那个人

她曾经说:“我的父亲在车祸之后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知道我的眼中充满了痛苦。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直面镜头、毫不退缩,不苟言笑,决心展示我是一个战斗到底的战士”

个体的病痛无法转嫁于他人,他人也无从亲身感受患者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因此直面痛苦成为了弗里达对抗病痛最直接的方式

在弗里达·卡洛的绘画中,她总是以一种当时少见的直接描绘疼痛,这种描绘甚至因为过于写实,而致使一部分学者坚持将弗里达·卡洛归类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行列

弗里达,《亨利福特医院》,1932年

在1932年的绘画《亨利福特医院》(Henry Ford Hospital)中,弗里达描绘了刚刚在底特律经历了第一次流产的经历

画面中,弗里达小小的身躯蜷缩在偌大的病床上,身体流出的血液将白色床单染红

她的肚脐中蔓延出6条脐带,分别连接了一只象征手术之漫长的蜗牛、一个象征已经失去的婴儿的胚胎、一个粉色骨头支架、一台机器、来自丈夫迭戈·里维拉送的兰花和盆骨

这些元素与床榻的组合确实不禁令人联想到超现实主义者的梦境。但是,弗里达在1953年接受《时代》杂志的采访时说:

他们总说我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但我不是。我从来不画我的梦境。我画的都是我自己经历的现实

弗里达、迭戈和他们的宠物猴,1937年,Jacques and Natasha Gelman Collection

“我的人生里有两次重大事故。一次是车祸,一次是迭戈。迭戈是目前为止最糟糕的。”弗里达曾经这样评价她与迭戈·里维拉的婚姻

迭戈·里维拉是墨西哥重要的壁画画家,曾经在墨西哥壁画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年少时期的弗里达曾经观摩过迭戈·里维拉绘制壁画,但两人直到1928年摄影师蒂娜·莫多蒂(Tina Modotti)举行的派对上才正式结识

当时,迭戈·里维拉仍然和第二任妻子、墨西哥小说家瓜达卢佩·马林(Guadalupe Marín)保持着婚姻关系

1929年,22岁的弗里达·卡洛与43岁的迭戈·里维拉结婚,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对于这对年龄、身材都相差悬殊的夫妇,弗里达的母亲尤其表示不赞同。她甚至称这对夫妇是“大象和鸽子”

1931年,弗里达绘制了《弗里达与迭戈·里维拉》(Frida and Diego Rivera)。这件作品被普遍视为两人的“结婚照”,而这也是弗里达·卡洛最早以日后代表性的特华纳长裙形象出现在作品中

弗里达,《弗里达与迭戈·里维拉》,1931年

被掩盖的才华,无论迭戈·里维拉在1931年就受邀前往新近落成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个人回顾展,还是在旧金山、纽约、底特律受到包括洛克菲勒家族的壁画委托,随同迭戈·里维拉一同前往美国的弗里达看起来似乎就真的只是——正如当时《底特律新闻》的文章标题所描绘的,一位“伟大壁画画家的妻子”

俩人被后人称为始祖夫妇,因为那是作为文化的起源的存在,这对夫妇间的关系也几经波折,直到她去世

弗里达·卡洛 Frida Kahlo - 弗里达写给情人Jose Bartoli的信

在经历过3次流产的她曾在给医生的信中这样坦言,“我曾哭过无数次,但是现在的我不会再哭了。因为我学会接受这个现实了,哪怕它是残酷的。”她不仅做到了接受这个现实,还以自己的经历为灵感创作出了《破裂的脊柱》等无数充满能量的作品

卡洛说勇敢地去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不幸吧,跟我比起来,你们的生活都足够美好。我都可以克服,你为什么不行?

我喜悦地等待着出口,并希望永远不用返回

1954年7月,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之后不久就在“蓝色小屋”(Casa Azul)里与世长辞

至此,这位一生充满了病痛与坎坷、爱情与背叛、民族精神与革命奋斗的20世纪传奇墨西哥艺术家的一生在47岁匆匆画上句点

弗里达·卡洛去世之后,她的丈夫、墨西哥壁画画家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命令将“蓝色小屋”里一间存满了弗里达私人物件的洗手间锁了起来,并要求直到弗里达去世15年之后才可以开启。事实上,这间房间一锁就是50年

“蓝色小屋”内部 ©Frida Kahlo & Diego Rivera Archive, Bank of Mexico, Fiduciary in the Diego Rivera and Frida Kahlo Museum Trust

2004年,现已成为弗里达·卡洛博物馆的“蓝色小屋”才将这一封存了半个世纪的房间开启。这也由此打开了新一轮针对弗里达·卡洛的研究

研究者们发现,这间房间里不仅储存了弗里达极具辨识度的墨西哥南部特华纳(Tehuana)长裙,还储存了弗里达·卡洛亲手装饰的石膏胸衣、首饰、特制的靴子和义肢等伴随了弗里达·卡洛一生私密又意义非凡的物品

可是自弗里达去世后,她的形象不断被商品化,被制成娃娃,衣服,鞋子,还被印在包包上,并且未经过她家人的授权,她的侄女说:“弗里达不是品牌,不是商品,她是一位艺术家”

她不是肤浅的墨西哥女性的化身,而是一个时代中自我突破的伟大灵魂的代表

她的一生与其作品互为注解,与其说作品是她开出的花,不如说是这些花以弗里达的方式盛开和记述着画家独特的命途,最终,鲜花围绕着它们的缪斯,画家本人塑造的自我便是她最好的作品

这是与毕加索一样伟大的存在。我们更应该尊重其艺术性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