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全线上升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 各期限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均明显上升,其中3年期涨幅最大,环比上涨4.2BP,其次是5年期,环比上涨3BP。除了5年期定期存款,其余期限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已经上涨至去年9、10月水平。
3月份存款利率之所以会全面上涨,与疫情影响和季末考核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季度是银行传统的揽储旺季,但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突然到来给经济社会在短期内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银行的揽储节奏也被打破。一方面,企业复工延迟、复工率偏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受到影响,资金沉淀带来的存款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在春节之前预备了较多的现金,但是节后受疫情影响一直未存在银行。
此外,3月份银行面临季末考核,揽储压力上升,所以在市场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定期存款利率才会出现逆势上升的现象。
二、 国有行、农商行各期限定存利率均上调,利率水平领先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在各类银行中,3月份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的整体利率水平最高,农商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优势非常明显,要远高于其他三类银行。在国有六大行中,建设银行的整体利率水平依然是最高的。
股份制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在各类银行中依然处于垫底水平,不过股份行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的利率水平要高于国有银行,且这两类存款规模占比较高,所以其存款成本率仍然要远高于国有银行。
从3月份各类银行存款利率调整情况来看,国有银行、农商行各期限存款平均利率均上调,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股份制银行3年和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上调,但调整幅度很小;城商行1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平均利率上调,调整幅度也很小。
三、 大额存单各期限利率涨跌不一 5年期利率连跌6个月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大额存单发行量共717只,同比增长16.59%。
3月份发行的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涨跌不一,其中3个月期、1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下跌,5年期跌幅最大,环比下跌2.7BP;6个月期、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上涨,2年期涨幅最大,环比上涨1.3BP。
5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已经连续6个月下跌,3月份下跌主要是因为个别外资银行5年期利率大幅下调。
四、 结构性存款平均收益率上限环比涨42BP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数据显示(主要监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2020年3月结构性存款发行量为968只,环比增长30.11%。
3月份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70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11%,环比上涨42BP,连续两个月大幅走高。其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分别为5.86%、4.42%。
3月份共有1326只结构性存款到期,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1274只,平均期限为137天,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存款中,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64%,环比上涨3BP。其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57%、3.63%。
虽然国有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更高,但是到期收益率更低。国有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往往比较高,到期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股份制银行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偏低,大部分都能以很大的概率获取较高的收益率。
五、 2020年银行业净息差恐下行
近期,各大银行纷纷公布2019年年报,其中6家国有银行已经全部公布,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有一半披露,包括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
从净息差变化来看,2019年国有银行中,除了交通银行同比上升7BP,其他5家国有银行净息差均下降,其中邮储银行、农业银行降幅较大,分别同比下降17BP、16BP。2019年股份制银行则全体上升,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增幅较大,分别同比上升34BP、27BP、24BP。
不过2020年银行净息差恐整体收窄。从资产端来看,LPR改革以来,贷款报价利率水平持续下行,今年3月起银行新发贷款已经完全参照LPR定价,存量贷款也在逐渐转换为LPR定价,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今年降幅要加大;此外,根据监管要求,银行要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20年普惠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将继续下降。
从负债端来看,银行存款业务竞争激烈,虽然2019年下半年以来存款利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降幅并不明显,2020年前两个月虽然长端利率有所下降,但是受疫情影响,3月份定期存款利率整体上升。综合来看,2020年银行业净息差水平恐整体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