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关大楼旧址-武汉民国建筑

江汉关大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大楼使用英国建筑形式,主楼四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四层,总高度46.3米,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1861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汉口海关—江汉关于1861年11月成立。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礼,1924年1月21日落成。共耗银100万两,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并监督,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包。这幢4层的海关大楼座落在突出江面的地段,方便监视江面活动;同时巧妙地构成了这两条马路的对景。

大楼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总高度46.3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1922年动工,1924年落成。占地1400平方米,高约40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整个建筑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流行风格。底层主体建筑为正方形五层结构,外墙用麻石砌筑,底墙厚约1至2米,正门有两人合抱的麻石圆柱8根,门前的台阶有23级,上面还有汉白玉踏步5级;庄重雄伟。底层上为长方形建筑。再上为因层20米高的钟楼:底层为大钟摆砣室,二层为大钟机件室,三层为大钟时针室,上层为七个音阶组成的音响室。

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文艺复兴式样,三段式构图,中部设有典雅的钟楼,钟楼四面装有直径4米的时钟,准点的钟声一直构成武汉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花岗岩外墙,坚固壮观,东、西、北三个立面墙均有花岗石柱廊,采用科林斯柱式,北面的8根石柱直径1.5米。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古典复兴风格的典范建筑。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4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亦为4层,顶端高出地面83.8米,在当时是武汉三镇的第二高建筑。

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以前武汉地区较大的建筑大都是采用条石基础,自19世纪末水泥引进武汉,钢筋混凝土亦相应引进以逐步取代条石基础。外墙用花岗石垒砌,大楼的东、西、北三方均带花岗石廊柱,饰以变形的古典“科林斯”柱头。这些花岗石都是湖南出产的,上面刻有花纹线条,坚固而壮观。尤其是面对租界区的北面的8根廊柱,高约10米,直径1.5米,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人们来到它的面前,面对通向大门的28级台阶和并排而立的廊柱,皆能感受到威严和庄重。大楼立面设计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利用钟楼突出中心入口,表现古典主义风格;墙面、山花、窗楣和入口半圆形拱门的处理,表现出西方文艺复兴时典型的建筑风格。大楼的后面,则可见它的南面是开口的,使建筑物呈三合院布局。这可能是设计时考虑到此面与旧市区接攘,如此设计更能显出与周边的和谐。

这栋大楼从二层到四层都建有内廊,镂空黑色铁栏连接着花岗石廊柱,刚与柔的反差,粗与细的嵌合,可以说是鬼斧神工。江汉关的钟楼有20米高,也有4层,底层为大钟摆砣室,二层为大钟机件室,三层为大钟时针室,上层为7个音阶组成的音响室。钟楼内设钢梯,拾级而上,可直达顶层;钟楼的外墙,四面均嵌设着巨大钟面,直径逾3米,针长1.7米。晴朗天气,十里以外可见。钟楼上还设有风向仪,中间镶有一座鎏金英国帆船。整个设计风格是英国特有的形式,典雅壮观。

江汉关大楼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又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一大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2001年06月25日,江汉关大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