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皇帝在明朝历代帝王中存在感不高,但他在任期间却有两件影响深远的政策,一是隆庆开关,结束了明朝近两百年的勘合贸易制度,二是隆庆和议。
结束了明朝和蒙古的战争状态,双方开放边市,自此“北虏三世受封,疆埸无耸者四十余年”,而万历初年的明朝中兴,也是建立在隆庆朝的这两项政策的基础上。
明穆宗隆庆皇帝
自嘉靖十九年,嘉靖帝实行闭关拒贡政策之后,明朝与鞑靼的关系恶化,鞑靼无法通过正常贸易手段获得生活必需品,便多次侵入明朝境内,为了边防需要明朝的北边军费也与日俱增。
俺答汗和三娘子
嘉靖十八年与蒙古关系恶化前,北边军费为五十八万两,在隆庆和议前夕已然增至一百八十余万,而该年由于各种灾荒,岁入仅为二百三十万两,仅北边军费就占了岁入的近八成之多。
再看蒙古一方,虽然蒙古在明朝闭关拒贡后屡次入侵给明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俺答也很清楚,自己并不具备灭亡明朝的实力,明朝不开北部马市,只靠劫掠是并不能真正解决蒙古日用品缺乏的严重问题,而明朝定期组织烧荒对蒙古的游牧经济也有相当的打击。
俺答汗
在双方都不具备灭亡对手实力的情况下,长期的敌对只会导致一种两输的局面,隆庆和议最终能够达成,是明蒙双方客观上都有和平的意愿。
只是缺少一个契机罢了,这个契机发生在隆庆四年的九月,俺答夺走了自己的孙子把汉那吉的妻子,把汉那吉心中不满直接带着十余人投降了明朝。
宣大总督王崇谷认为把汉那吉“奇货可居”,俺答如果看重这个孙子,前来索取,“则因与为市,责令缚送板升诸逆,还被掠人口,然后以礼遣归”如果俺答不要这个孙子。
那么明朝方面就应该厚待把汉那吉,俺答年事已高,等到俺答去世后,就扶持把汉那吉给他封号,挑起蒙古的内斗。无论哪种情况,最后都是对明朝有利。
王崇谷
王崇谷提到的“责令缚送板升诸逆”这里多说几句,板升指的是大板升城,在明朝中后期蒙古历年劫掠的人口以及明朝叛逃过去的人众,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在东蒙古,由投靠俺答汗的白莲教徒丘仝等组织汉人工匠施工,建造了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建成之后,蒙古方面凭借投降的汉人,拥有了一定攻城能力,而板升城内的叛逃汉人首领也常为俺答入侵明朝出谋划策。王崇谷此举也是为了拔出板升城这颗钉子。
俺答和他的妻子对这个孙子都相当看重,既然王崇谷要求“缚送板升诸逆”,俺答也顺势把自己入侵明境的锅甩到这些身上,他说自己本来就不想侵犯明朝。
都是赵全(板升城内叛逃人群的领袖)挑拨离间。于是他赵全等人押送给明朝,明朝方面则将把汉那吉归还给俺答。之后,俺答派出使者提议双方互市,并发誓再不犯大同。
明朝后期明蒙形势图
当然,关于是否要跟俺答互市,朝内还有争议,此处隆庆皇帝相当的开明且高瞻远睹,他以秉承华夷一家的思想和对现实经济情况的考虑,答应了俺答互市的要求,并封俺答为顺义王。
俺答受封之后,于五月召集所辖各部首领及部众大会,举行封王仪式。他当众宣布:
你们都听着,听我传说法度:我虏地新生孩子长成大汉,马驹长成大马,永不犯中国。
自此之后明蒙之间再无大战,而在经济贸易上,北边也呈现繁荣的景象,隆庆五年第一批开设的马市有大同得胜堡、新平堡、宣府张家口堡、山西水泉营、延绥红山边墙之外、宁夏清水营旧场等。
之后市口更不断的增加,除了一年一度的“大市”还增设了一月一次的“小市”,这个“小市”就是双方民间的交易,不再是官方层次的互市。
隆庆五年的马市交易量就达到了11242匹,而短短的两年之后,到了万历二年,马市的交易量已然增长至三万匹之多,其中民市已然成为绝对的交易主力。
万历三年的数据显示,延、宁二镇“官易马二千一百四匹,牛羊五十八只,商民易过马骡牛羊共二万二千有余”民市的交易量已然达到官市的十倍之多。蒙古通过贸易得到了所需物资,也就没有入侵的必要,而北部的百姓在贸易中互惠,也不需要整日担心战火烧到身边。
明朝时期的马市
最后,对于隆庆和议的总评,这是一次由明朝主导的平等和议,虽然明朝称之为俺答封贡,蒙古史料则说是明朝皇帝畏惧俺答的武力,不得不答应,但这些说法都是很主观。
一方面俺答这个封贡绝对不存在内属于明朝的意思,鞑靼和明朝是不存在从属关系的。但另一方面隆庆和议是明朝一方善用把汉那吉投降事件。
从一开始就想过通过此事达成互市,而俺答先把赵全等叛乱者送归,也是给足了明朝的面子,因此蒙古一方史料说明朝在俺答逼迫下答应开关互市,自然也不是客观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