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是马具的一种,最初肯定是阿尔泰语系骑马民族发明,现在一般认为就是匈奴人发明的马鞍。匈奴人早期骑马,会在马背垫一点皮革类的东西会舒服一点,但真正意义上的马鞍,是指高桥马鞍。马鞍两端从平坦转度为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版了纵向的稳定性。没有马鞍时代,马奔跑起来,身体来回晃动,射箭极为困难。只有加上马鞍,增加了骑马人的身体稳定,才有力于射箭。
匈奴的马鞍何时传入中原?有的认为是汉朝,看现在拍摄的汉朝与匈奴作战的场景,都是有马鞍。可惜这些影视剧不能当历史证据,一些书籍写是汉朝引入的马鞍,主要根据有关匈奴与汉朝之间骑兵交战,推理认为应该有。
这是北魏的契丹马鞍,有的重视确实证据的学者认为是北魏时代鲜卑人将马鞍带入中原。最早的马镫是在鲜卑人建立北燕时期位于今辽宁的墓葬道中发现的。
要是按汉字史书里记载,最重视马具包括马鞍的朝代,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当时中原人历史上认为,中原就是天下,宋朝人称契丹马鞍天下第一,说明让农耕民族的中原人非常羡慕。
农耕人有钱,可能会穿各种豪华的衣服,而马背上民族,则非常重视各种马具,而各种马具中,尤其重视马鞍。贵族以及各王和大汗的马鞍,也是非常豪华,尤其国力富裕的大辽,就更加重视马鞍的制作。
这是契丹马鞍。北宋的《太平老人·袖中锦》记载:“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能及。”据《契丹国志》里记载,契丹国送给北宋国的国礼,往往就是契丹产的各种马具,其中包括契丹马鞍。
契丹马鞍的材质就非常高档,材质有银鎏金、铜鎏金、或加以玛瑙、玉块点缀等。金属类工艺多用镂空或用捶揲、錾刻出各种图案。图案纹饰多是契丹人生活环境中动植物的摹写,如:牡丹、菊花、芍药、宝相花等。因为契丹与西亚的交流比较多,有些马鞍有波斯等西亚风格。
契丹其后的女真和蒙古,受到契丹文化影响很大。因为蒙古是游牧民族,比渔猎民族的女真(其后的满洲)更重视马的文化。比如蒙古治疗马疾病的兽医就比满洲先进,所以满洲八旗远征,往往带着蒙古兽医。因为战场上,人也会经常受伤,在缺乏医生的时候,就由蒙古兽医帮助先处理战士的外伤。于是流传出一句话:蒙古大夫——恶治。本并无贬义,但流传到一些中原人嘴里,就是轻蔑地说。现代,已经有很多学者写有帮助蒙古大夫正名的文章,蒙古的蒙医,博大精深,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要说马鞍文化,阿尔泰语系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马鞍文化,每个民族的马鞍文化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满洲的马具文化是有专门工匠制作,一个驻扎的满洲八旗营地,就是配备有不同的工匠,如有的专门制作满洲弓箭,有的专门制作满洲刀,有是制作满洲熟皮等,还有就制作各种马具包括马鞍的工匠。
蒙古的各方面文化,体现为各部文化的不同。以前再谈论弓箭文化的时候,我们已经谈论了,2019年10月9日发的文章《》,因为老罕王用八旗统一满洲各部,形成各方面统一文化。但蒙古各部文化一直相对保持独立,比如服饰、弓箭等文化,各部之间差距很大。马鞍文化也是如此,蒙古各部的马鞍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部的马鞍,已经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的巴尔虎的马鞍,前后鞍鞒低,底座宽大,银饰用的特别多。鄂尔多斯地区的景泰蓝马具则不同于阿拉善地区景泰蓝马具,反而与青海、甘肃、西藏、云南藏区的景泰蓝马具极为相似,这可能是鄂尔多斯文化受藏族文化很多,鄂尔多斯地区的景泰蓝马具来源于藏区文化的影响。
鄂尔多斯景泰蓝马具样式有别于包括乌拉特部、察哈尔部等部在内的蒙古元宝马鞍,在外形上与青海、西藏、甘肃藏区的景泰蓝马具较为相似。
蒙古先是各部引入藏传佛教,后来成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深入影响到蒙古文化的各个方面,当然不同部受到的影响不同,有多有少,所以出现有些部的马鞍与藏区的马鞍非常相近。
作者富察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