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人的心中
观音桥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
西部第一大步行街、潮流商圈、街拍聚集地、坝坝舞天堂……这些或许都是重庆土著们对它的印象。
也许你见过观音桥的高楼林立、人来人往,也见过观音桥的美女如云、摩登时尚,但除了这些,它还有另一副不为人知的面孔……
01
还没从琳琅满目的商业步行街中缓过神来,转角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高楼大厦逐渐变成了低矮的棚户。
踏进这里的第一步,浓浓的年代感便扑面而来,同样是人来人往,但不同的是,这里更陈旧。
也许是现在的观音桥太繁华,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居民楼,在这里看起来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原来“繁华”与“老旧”,如此鲜明的反差,竟只有一街之隔,而这个原汁原味的“老旧”巷子,就是野水沟。
02
不用过多研究它究竟经历了多少年岁,两旁的居民楼早就说明了一切,泛黄的墙面,在时间的冲刷下,早就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电线杆上围绕着繁杂的电线,密密麻麻,给这条老街建起一层防护网,像是为了把远处的CIC大厦的高冷摩登完全阻挡在外边。
但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古朴气息无法取代,这里的东西都很便宜,这里是为数不多的市井老街……
虽然它破破烂烂,到处都透露着老旧,但在野水沟的人从来不会嫌弃它。
因为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带着重庆独有的烟火和人文气,又小又窄的野水沟,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03
这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巷子,对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来说简直就是“购物天堂”。
10元三条的打底裤、19元一双的休闲鞋……依然是让人心动的低价。
堆放在门口的商品多而不乱,10元一个的坐垫瞬间剥夺了行人的视线,样式过于复古,不禁想起了儿时外婆最爱坐的那把摇摇椅上,就是放的这样的坐垫。
挤满小店铺的街道,不管是早晨还是下午,不管是买肉的,买菜的,还是买衣服的,都乐此不疲的沉迷于讨价还价。
在他们眼中,最重要的不是能砍下来多少,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快的熟络起来,或许这就是人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欢乐的原因。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原始的逛街方式——赶集,背着天然蜂蜜的嬢嬢沿街叫卖,提了自家鸡蛋的叔叔随便找个空位,就开始了今天的第一笔买卖。
早上趁着晨露采下,到了这里,随便找个转角坐下,篮子里1块5一把的藤藤菜,不管是煮面还是清炒,都新鲜爽脆。
菜市场、海鲜城、综合市场,让野水沟这个看起来即将衰败的地方,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中熠熠生辉。
04
热闹的街道、热情的掰掰车司机、拖着货的店铺老板……一切都是记忆中那些熟悉的画面,再往里走走,还能寻得另外的“宝藏”。
那是儿时熟悉的草药铺。以前不管伤风感冒,还是上火生疮,不去医院打针输液的时候,大人们总爱在这样的草药铺抓几味草药来熬水,那种苦味至今记忆犹新。
一元一个的杂粮窝窝头总是要买上一袋,早饭、午饭、晚饭,都能变着花样搭配。
“铛~铛~铛~”敲麻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一个背篓一个小锤子,还没靠近脑袋里就已经浮现了麻糖甜蜜的味道。
路过一家卖鱼的店,与其说是店铺,不如说是没有店名的固定鱼摊,老板一家正热火朝天的忙着称鱼杀鱼,习惯了在超市买鱼,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种场面。
05
“快抓紧时间拍吧,再过几个月,就看不到了”,旁边的叔叔对我们说。逐渐搬空的房子,越来越多的脚手架,明年就看不见墙上绿油油的爬山虎了。
或许每个城市都会经历拆迁、修缮、改造、发展,但当高楼大厦逐渐林立,钢筋水泥拔地而起,我们却希望能看到一些更有特色的东西。
一座城市的发展少不了更新换代,为了变得更好理应如此,正如即将被改造的野水沟,杂乱、老旧或许都不再有。
但渐行渐远的城市记忆,却会永远留在心中。
今日话题
你去过重庆这些老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