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言叶之庭》,解读意境下的情感内涵及艺术魅力

【转载】

2013年上映的电影《言叶之庭》,便是由日本新生代动画导演代表人物、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影像文学大师”、作家新海诚执导的第六部动画佳作。本片于上映当年获得第18届日本动画神户奖、第17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优秀长篇动画电影奖,并在2014年获得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长篇动画奖。

这部《言叶之庭》情节舒缓简单,画风细腻逼真,色彩柔美清新,诗意化的叙事风格更是烘托出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电影艺术美感,展现了导演新海诚日益成熟的电影把控能力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电影运用成熟的视觉语言,描绘了一位神秘女子雪野和立志成为制鞋师的男学生孝雄之间在雨天发生的情感故事。影片以其细腻流转的色彩铺陈和浪漫励志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本文将从叙事的风格、色彩的构成、以及旁白的运用手法这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情感内涵。

● 叙事风格:影片采用诗意化的影像形式,呈现出符合东方审美平衡的强烈风格;

● 色彩构成:通过色彩将画面与情感有机地统一,展现富有感性思辨的情感内涵;

● 旁白手法:借鉴文学的修辞手法,透视人物心灵,激发出浓郁的情感氛围和感染力;

纵观导演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作品,无论是《秒速5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还是《你的名字》,电影讲述的故事都非常简单。然而其对于碎片化的散文诗似的叙事风格的精准把控,将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的情感一丝一缕地融化于精致的画面,这一特点在《言叶之庭》中体现得尤为强烈。

①影片的叙事方式具有浓烈的日式内敛风格,导演摒弃了复杂的叙事关系,将剧情的推进融于诗意的电影段落中

男主人公秋叶孝雄是一名中学生,学习勤勉刻苦,并醉心于制作鞋具。自母亲弃家出走后,他与哥哥一起居住生活,并承担了诸多家务。在孝雄的性格特色里,自强好学又安静内敛,自立懂事又略带青涩。

家庭的离散、学业的重负以及理想的遥远彼此交汇,使孝雄感觉到一丝彷徨、焦虑与惘然。一次偶尔的逃课,让孝雄注意到了在庭院中边吃巧克力边饮啤酒的女主人公雪野百香里。雪野是孝雄所在中学的老师,因在校园里备受流言侵扰而逃避于此,其性格特征带有明显的知性优雅、又温婉柔弱的特性。

影片采用在简单朴素的日常生活描绘中留白的方式给观众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孝雄和雪野之间的情感在不急不缓的剧情中自然宣泄,使电影叙事呈现出诗意舒缓的艺术特征。而在叙事风格上又抽离了复杂的关联性,以自然内敛的风格将情节线索隐含在诗意的段落当中,相互交叉,又明暗相接,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情境。

② 影片在故事设定上,没有大幅度的转折和冲突,而是运用观众对电影细节的感知、风格化的镜头和审美给观众带来诗意化的观影体验

在影片中,情感浓郁的部分是由孝雄向雪野提出为她制一双鞋的要求展开,两人关系逐步升温的内在表述采用了大篇幅来介绍放置、丈量、记录、绘图等近距离接触环节。

人物观念的表述也运用概念性的隐秘表达,比如用“走路”这个概念,进行角色思想观念转变的表述,雪野说:“我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不好路,各个方面。”而故事结局部分,雪野光脚踉跄地奔出房间,在楼梯间摔倒后依然继续前行,迈出艰难的每一步。

在这段情节中,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台阶,导演却多次展现脚步的特写,达成雪野已经学会了“走路”这一隐秘表达,为影片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感。

导演新海诚非常注重色彩元素在电影演绎之中的设计运用,《言叶之庭》即是其以色彩元素的精致设计与细腻运用来提升作品整体表现力的典范之作。

在影片中,新海诚流畅轻盈地将各种不同纯度、明度的绿色、蓝色、灰色等多种色调进行涂染,凝润流畅、跳跃交错、晶莹剔透的斑斓色彩彼此烘托,相互映照下构筑了本片纯美细腻、婉约鲜活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演进发展,集中抒发了情感主题的内涵理念。

为了凸显映衬孝雄的性格特征,新海诚以高纯度的深灰色学生衬衫、低纯度的淡黑色毛衫作为他的主要造型。在庭院这一主要场景的色彩呈现上,也以高纯度的深绿色树叶、低明度的浅白色雨水来做背景衬托,从而协调一致地将孝雄塑造雕琢得青春干练又稳重沉着。

与孝雄不同,新海诚为雪野打造了低纯度的白色衬衫、低纯度的蓝黑色小西服以及低明度的深褐色长裤作为主要造型,突出了其作为文艺女性优雅知性的性格特征。其后新海诚同样使用了低纯度的褐色与蓝色来刻画了居室的内部场景。运用这种高度融合的表现手法,也安静莹润地对雪野的性格特色进行了烘衬。

在情感主题的抒发传达上,新海诚善于通过色彩元素的设计运用,委婉冷静地提炼都市男女在人生历程中的思绪波动、情感释放与理想展望。

影片最引发观众共鸣的部分,发生在雪野在自己居所内向孝雄表明自己的教师身份,并感谢孝雄在她心情低落和精神苦闷之时的陪伴倾诉,并向他作临走告别,孝雄沉默了一下,然后缓缓起身,轻声作别向外走去。

亮白色的滂沱大雨肆意飘洒,深灰色高楼冰冷矗立,孝雄转过身,亮白色的雨滴飞洒击打在他浅灰色的脸庞上,低明度的淡灰色人影晶莹无暇。这一段画面中,色彩元素的精巧设计与大胆运用,以浓烈绚烂的色彩交汇奏响了苦涩青春与黯然别离的最强音。

《言叶之庭》秉承了新海诚一贯坚持的“挖掘现代都市男女情感之美”的意旨,借由对不同色彩的尽情挥洒,婉约感人地抒发了对于青春成长的理性思考、情感别离的淡然接纳以及对纯粹梦想执着坚持的主题理念。

影片通过大量的旁白,营造出意蕴深刻的情境,通过色彩影像的传达引导观众探究其深层次的内涵。

在情感缓慢宣泄的画面中,散文诗般的旁白处理不仅承载了情节的连续性,还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内涵与情感体验。亲切自然的旁白语言,突出了口语化气质,增强了人物情绪及画面的代入感,在高低顿挫间折射出角色丰富的内心情感活动。

这部影片中的旁白有一个鲜明特征,便是借鉴了文学的修辞手法。比如在语句表达上,导演借助了文学修辞中“感官开放,通感对话”的技巧。

影片开篇:“陌生人的雨伞打湿校服的衣角”,“不再换乘地铁,转身走出车站。”这段画外音中,导演新海诚立足感官开放,分别从眼睛的视觉——打湿的衣角、鼻子的嗅觉——西服的樟脑球味、身体的触感——紧贴背后的旁人这几个角度出发,细腻描绘出地铁车厢里的窘迫困境。感性的语言营造出强烈的临场感,使观众切身体会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从感官到心理,描述出一种零距离的现场感,使观众不由得认同主人公走出地铁的行为。

比如,在不下雨的日子里,男女主人公经营着各自的生活,看似平静的日常表征下却遮盖不住欲说还休的思潮。“简直像有谁切换了季节的开关,其实我根本不希望雨季结束。”这句雪野的旁白中出现了两种互为矛盾的思维,一种觉得不下雨也好,那个孩子就不会逃课;另一种却又进行了反驳。

电影中的雪野,最终在孝雄不忘初心、坚守梦想的信念激励下,不再逃避生活,勇敢地踏上了自己的新征程。影片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的一角,忙碌、孤独却又不够成熟的人们,却依然保有纯真,在生活的高压中彼此搀扶一同持续前进,诚如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你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