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轻负优质”让师生蝶变

“教师‘教’的使命和价值在于造就并成全学生的‘学’,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做主;只有教师率先发展,学生才能优质发展,学校才会持续发展……”如今在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轻负优质”理念已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观念,更落实到行动上,师生因此发生着“蝶变”。

“这堂课运用猜想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对B层次的学生,由他们自己面对实物猜想提问,提出实验方案,判断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利用器材进行实验探索求证。对A层次的学生,我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色、态、味、密度,‘主问题’引领,演示实验让学生兴趣大增。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潜心投入。” ……在该校内网的“教学论坛”上,每天,都能看到类似的经验交流。实施“分层走班”课堂教学改革4年多,该校教师对分层施教课堂的操作更加游刃有余。

每次期中考后,该校会依据学生半个学期来的学科表现及评价纪录,结合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微课平台和学情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供的大数据,给每位学生精准的层次选择建议。“但最终决定权在学生手上,他们能理性选择。”刚组织完成新一轮变层工作的教学处负责人说。

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师生反馈、配套作业等也不同,以学定教,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异”中也有“同”,如 A层、B层单元测试试卷中50%的题目完全相同。另外50%的题目两者的素材也基本相同,只是B层加大了问题的思维含量。

该校的校本作业由教师集中群体智慧编写,学校鼓励教师把作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利用大数据等给出的“学情分析报告”,确定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学生上交思考问题的“痕迹”或“自选”作业,用以替代教师布置的作业。

为了让学生可以无数次“回放”研究课堂的难点和重点,该校分学科录制了课程预习和作业辅导的微课视频,每个微课小视频时间为两三分钟。数学、科学学科已做到每堂课提前上传预习微课,每晚8时推送作业辅导微课。目前,该校推出的微课已突破1.3万个,学生在线学习总时长超过90万分钟。

“学习说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育人都必须弄懂‘学习是怎么发生的?’‘什么情况下真正发生了学习?’这两个基本问题。对学生来说,思想与方法比只闷头努力更重要。只有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我们才能圆孜孜以求的‘轻负优质’梦。”董建康校长说。

每年,来柯桥区实验中学学习交流的省内外教育考察团超过100批次,该校敞开胸怀,允许所有来宾进入学校任何一间教室听课。“这份底气来自学校教师扎实且均衡的专业能力。”董建康说。

任丽萍是三年前入职该校的应届毕业生。三年下来,她不仅进入了学校的教学大循环,而且获得了区优质课、教坛新秀等多个业务荣誉。“学校‘规范办学、减负提质’逼着大家向课堂要质量。三年来,我一直有唯恐落伍的紧迫感,进校头一年,听同事的课就不下一百堂。” 任丽萍拿出了自己三年来的学习笔记,每学期厚厚一本,上面清秀的字迹记录着她听课的过程与反思的心得。

为了促进教师成长,该校动足了脑筋:名师引领、校本研修、“请进来,走出去”、按“素养、职责”指标对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绩效考核挂钩等常规手段统统“做足一百”。同样,集体备课是该校特色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从“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预设”——“课后交流”——“修改入库”,实现“五度调整”,整个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校本作业、辅导微课和单元检测卷。

基于数据,开展个人对个人或多人对一人的精准培训,这样的集体备课,已成为该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一条捷径。

近几年,柯桥区实验中学获得了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校本培训年年全区第一,所有教研组都被评为区优秀教研团队,科学教研组刚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研团队”。

目前,该校有284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08人,110名教师曾获区学科头人、区教坛新秀、区优质课等业务荣誉。一支“发展均衡、个体灵动、兼具思想”的教师团队,让柯桥区实验中学的课改之路越走越宽广。

(柯桥区实验中学供稿) ,通讯员:施伟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