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栋
小编以前写过一篇关于日军无条件投降时,四位元帅的结局的文章,遭到了一些网友的质疑。这些网友认为二战时期日军的最高军衔是大将,元帅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一谈二战时期,日军元帅与大将的区别。
01.荣誉地位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高级军官的军衔有少将、中将、大将、元帅、大元帅五个等级。少将一般对应的职务为旅团长、师团参谋长;中将对应的职务为师团长、军参谋长甚至军长;大将对应方面军司令官以上职务(此对比不包括海军编制)。元帅属于荣誉军衔,无实际对应职务,但是要晋升元帅,首先得拥有大将军衔,并且战功卓著,经过天皇许可,晋升为元帅。而大元帅军衔专属于天皇,平民百姓无法染指。由此不难看出,元帅军衔不管从级别还是荣誉方面都高于大将。
02.晋升条件不同
根据日军军衔晋升条例,中将晋升大将,首先要获得中将军衔满五年;其次是担任过方面军司令官、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教育总监等高级军职;第三是立有足够的战功。根据日军军史统计,从明治维新以来,一共产生了134名陆军大将,77名海军大将,总人数为211人。单从人数来看,似乎还没有到难于登天的地步。但是从大将晋升元帅,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了。从明治维新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日军一共产生了30名陆、海军元帅。其中明治时期8名、大正时期12名、昭和时期10名。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一共产生了6名陆、海军元帅,均是对世界人民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他们分别是:山本五十六(海军元帅,1943年追赠)、永野修身(海军元帅,1943年晋升)、杉山元(陆军元帅,1943年晋升)、寺内寿一(陆军元帅,1943年晋升)、古贺峰一(海军元帅,1944年追赠)、畑俊六(陆军元帅,1944年晋升)。六人当中,山本五十六和古贺峰一战死,永野修身和寺内寿一病死于战犯监狱,杉山元畏罪自杀,畑俊六被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假释后病亡。
03.任职资格不同
根据日军军事管理条例规定,陆、海军大将年满65周岁,就必须强制退出现役。而陆、海军大臣、参谋总长、军令部部长、教育总监包括各方面军司令官,都必须是现役军人担任。这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那些年满65周岁的陆、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和被强制退出现役的陆、海军大将(米内光政、西尾寿造)彻底告别军事舞台。元帅就不一样了,获得元帅军衔就成为终身制军人,不受65周岁强制退出现役的规定限制。这对军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综合来看,二战日军元帅和大将相比差别还是挺大的。不能仅仅因为元帅没有实质对应的职位就否定它的存在,这是不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