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钟南山、张伯礼同获抗疫“一等奖”

【编辑/申伊妮 统筹/王梅梅】4月23日上午,201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2020年科技工作会议在天津礼堂召开,会上颁发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奖。两大院士钟南山和张伯礼同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奖“一等奖”。

钟南山、张伯礼同获“抗疫一等奖”

4月23日上午,201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2020年科技工作会议在天津礼堂召开,对201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进行表彰。会上还颁发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奖。

图片来源:天津新闻网

获奖名单显示,共有4个项目获得一等奖,3个项目获二等奖,2个项目获三等奖。

其中,钟南山参与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疗效的临床和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获奖单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家单位;获奖人为钟南山等10人。

此外,张伯礼院士等12人进行的“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与创新中药宣肺败毒颗粒研制”项目,同样获得一等奖。获奖单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等7家单位。

天津首个获批治疗新冠肺炎的院制剂

据张伯礼介绍,“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与创新中药宣肺败毒颗粒研制”项目的项目组首次完成多中心大样本新冠肺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张伯礼(图片来源:新华网)

通过对1000余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学调查,明确中医病名为“湿毒疫”,明确中医证候特点和病因病机,支撑了国家抗疫临床指南中医部分制定,指引了治疗方向。

同时,首次总结了中医药对新冠肺炎临床疗效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隔离点2000余例不同分期患者的随机对照和队列研究,系统总结中医治疗特点和优势,有效指导了中医药全程介入、有针对性干预的科学施治,特别是重症患者,在现代医学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也可见招拆招,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张伯礼表示,项目组还建立了应对突发疫情中医药介入模式,形成临床救治与科学研究协同攻关机制和应急状态下中药新药发现模式和关键技术,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经验和现代化的组分中药高通量筛选,成功研制了宣肺败毒颗粒,入选国家推荐的“三药三方”,在全国推广应用,这也成为天津首个获批治疗新冠肺炎的院制剂。

其实,早在17年前的非典疫情爆发时,张伯礼院士就奔赴抗疫一线,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非典中医总指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17年后,他再次奔赴抗疫前线。不仅如此,张伯礼院士把自己的胆也留在了武汉,他称,这是与武汉真正的“肝胆相照”。

钟南山:我们挺过来了

今天,钟南山院士再次登上热搜,而这次是因为他说的6个字“我们挺过来了!”

钟南山(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还记得几个月前,疫情暴发初期,当时钟南山接受采访时,提及武汉几度哽咽、眼含泪光,那句“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依然回响耳边。

钟南山院士说:现在的心情和当时出发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经常跟他讲起刚去湖北的时候,确实是遇到非常艰苦的情况,但我们挺过来了,我们跟全国老百姓、全国的医护人员一样站在第一线,而且我们重症医学,更是站在第一线的第一线,我们挺过来了!而且我们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基本上扭转了局面,病死率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自医学世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无数次登上热搜榜,17年前,他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17年后,他依然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定海神针。【资料来源:光明网、中新网、人民日报、天津新闻网、环球日报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