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理论,小孩的脾胃全而未壮,意味着它的功能很轻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特别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甚至呕吐的症状。其中,食欲不佳及消化不良常见于一至六岁的小孩。
为帮助尽量缓解上述难题,《新明日报》“活得好”请余仁生中医诊所@中峇鲁与余仁生中医健康管理诊所@诺维娜郭乙燕中医师谈小儿推拿如何帮助幼童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的问题。
郭医师说,小儿推拿是中医儿科的一种外治法,主要通过运用特定的手法,刺激所需要的穴位来治疗各种疾病。小儿推拿中运用的手法轻快柔和,小孩较易接受,而且操作简单,也可说是几乎没副作用。
食欲欠佳及消化不良均为脾胃运化功能减退的表现,以下穴位目的在于健脾和胃,促进肠胃消化。
当脾胃功能受损,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和,还可导致食物停滞于中焦,郁久化热,而出现口臭、烦躁、大便臭秽、夜卧不安等表现。这时,在健脾和胃的同时,建议加上清热的手法,如清胃经及清天河水。
进行小儿推拿治疗时,家长需要用爽身粉或婴儿润肤油等介质涂在运用的穴位上,以免擦伤皮肤。
一般先按上肢穴位,再按头面部穴位,之后按躯干部穴位,最后按下肢穴位。上肢穴位一般取单侧即可。
补脾经:用拇指指面从患儿拇指尖,顺着拇指桡侧缘,推至拇指指关节处。推500次。
揉板门:用拇指指端揉患儿手掌的大鱼际(拇指根部至掌根的部分)。揉300次。
顺运内八卦:用拇指面,以患儿掌心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推动。推300次。
推四横纹:用拇指侧面,在患儿食指至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来回推动。推300次。
顺时针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在患儿腹部体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按摩。按摩100次。
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用拇指指端按揉穴位,揉50次。
口臭粪秽?按这里!
若出现口臭、烦躁,大便臭秽,加以下穴位:
清胃经:用第2、3手指面从患儿腕横纹,顺着掌侧,推至拇指根,推500次。
清天河水:用第2、3手指面从患儿掌侧腕横纹,顺着前臂内侧,推至肘横纹。推300次。
捏脊: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捏起脊柱两侧皮肤并同时提拿,从尾骨至颈项,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提捏,一般操作5至10遍。
提醒:
●家长操作前把手洗干净,确保指甲长短适度,以免割伤患儿皮肤。在捏脊过程当中要特别留意,因为使用捏法较容易刮伤皮肤。
●手法操作时要注意小儿推拿手法是以轻快柔和为特点,避免用力过度。
●对于体表破损处,如擦伤、裂伤、烧伤等,局部不宜推拿。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若症状恶化或出现上述的伴随症状时,得立即带孩子求医,避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