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看新闻的人都知道了,最近最高层到陕西的时候,专门到了陕西汽车控股集团。
陕汽最核心的业务是重型卡车的生产,就是陕西重卡。如今工地和马路上打着陕汽重卡或陕汽德龙字样的重型卡车,就是他们生产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家公司和山东有着重要的关系。
陕汽是中国最老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成立于1968年,前身是为解决我军“有炮无车”问题而建设的三线军工厂,曾立下赫赫战功等就不多说了,如今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之一。
2000年的时候,他们归属于当时的央企中国重汽集团。这一年,由于重汽亏损严重,国家对其进行重组,在重型卡车整车生产,一分为三,重庆重汽、 陕西汽车和如今位于山东济南的中国重汽。1984年引进斯太尔后,这三地都生产斯太尔重卡,因此也被称为“斯太尔三兄弟”。从实力上看,重庆重汽第一,陕西汽车最弱。
也就是说,山东的中国重汽与陕西汽车是兄弟,2000年前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2000年后是分家后的兄弟。
其中,中国重汽下放到山东,省属市管,当时的济南市副市长马纯济临危受命,出任中国重汽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很快让中国重汽获得重生,成为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老大。
有必要提起的是,最初位于山东另一个市潍坊的潍柴属于中国重汽。执掌潍柴的是谭旭光,当时是潍柴的一把手,同时也是中国重汽的副总。他16岁就进潍柴当工人,1998年,37岁的时候接掌潍柴,直到如今。
不过,重汽下放山东几年后,与潍柴分家成为两个独立的企业运营,都属于山东省省管企业。
应该说,分家后的两家企业发展都不错,中国重汽先是借壳济南本地的一家上市公司小鸭电器在A肌市后,随后又赴香港上市;2004年,潍柴则以潍柴动力的名字在香港上市。随后多年,潍柴的发展要好于中国重汽,那是后话。当时,中国重汽主要生产整车,而潍柴主要生产发动机。两家的关系一度不怎么好。
谭旭光不满足于只生产发动机。
此前于2002年8月,一家叫湘火炬的公司和陕汽集团合资,以51:49的股权比例联合组建了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就是现在的陕汽重卡。
当时,在中国资本市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德隆系,总部在新疆,老板叫唐万新,后曾入狱。湘火炬就属于德隆系,是A股上市公司。
2004年前后,德隆系出现了问题这是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的了。他们从银行贷款时,抵押了湘火炬股票,由于不能及时还贷,股票被拍卖。
2005年8月,在这场拍卖中,潍柴以10.2338亿元取得湘火炬28.12%的股权,入主湘火炬,也成为陕汽重卡的间接控股股东。有意思的是成交价的尾数2338,这正是潍柴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338则是潍柴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338的最后三位数。多年前,也是潍坊的一家企业秦池,以3.218212亿元成为央视标王,金额是其电话号码。
潍柴由此进入重卡的整车生产,与中国重汽的关系进一步变僵,本来依靠潍柴发动机的中国重汽,加强了杭州发动机的改造,并自建发动机厂。这是另一个故事。
后来,潍柴的发展让人侧目,先后收购了国内外多家上市公司,到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600亿元,旗下有7家上市公司9只股票。2009年,山东以潍柴为基础组建了山东重工集团,谭旭光任一把手。
另一边,2017年底,马纯济退休。此时的中国重汽已是济南市属企业,一把手由济南另一家市属企业济南重工的董事长调任。一年后,2018年底,谭旭光兼任中国重汽董事长。十多年后,他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到了中国重汽。
2019年,山东重工完成了对中国重汽的重组。这一年,山东重工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900亿元。
其实,其中的故事还要比我们所说的要复杂、精彩得多,有机会再详细写写。
如今,在潍柴的品牌、成员一栏,陕汽重卡被列为14个成员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