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及时平仓,投资者投资中行原油宝不仅亏得精光还要倒赔银行的事情,这些天闹得沸沸扬扬,谁都想不到美国原油前几天跌出负数,最大的受害人居然是中国投资者!
这让我想起大概十几年前,帮某总行设计推广他们一款金融衍生品时的经历。我这个当时才刚刚拿到资格证书不久的菜鸟,在梳理完交易流程后就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程序漏洞。我当时其实有机会利用这个漏洞大赚一笔,但高尚一点说是出于职业道德与投资者情操,实际上就是因为胆小的原因,就提示银行补上了这个漏洞。
也得亏这样做了,后来听说有一位投资者在同期也发现这个漏洞,赚了一大笔,结果不仅一毛钱没拿到,还把自己赔了进去,我当时但凡起点歪心,估计我现在还在宁夏挖沙子呢。
这个切身经历,再加上我后来从事金融资讯与投资的相关经验,让我总结出三条:
第一,金融衍生品这个东西,真的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信息渠道有限的个体投资者玩,这个东西它确实是来钱很快,比股市容易很多,但是赔起来赔的也比股市更快,散户在里面和机构投资者、做市商等处于完全不对等位置,在后两者眼里就是随时可以收割的韭菜。
第二,规则都是银行或做市商定的,这个规则好像是对各方都有规范作用,但实际上规范的对象只是投资者。按说,有规则你依靠规则赚钱就行了吧?NONONO,你太幼稚了,你当然可以利用规则赚钱,但是你只能辛苦赚点“小钱”,如果你利用规则赚了一笔大钱,而银行又觉得自己亏了,那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银行能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各种手段把钱追回来。你说你对银行提起民事诉讼?对不起,银行会先以可以入刑的条款告你,先把你逮进去。你要知道,咱们的银行体系是很强势的,只要告你,一告一个准。
第三,在金融衍生品这个领域,和华尔街、伦敦那些玩了近百年的“老油条”相比,我们的水平真的太低了,如果人家是博士后级别,我觉得我们大部分人的水平也就是小学生水平。而可怕的是,我们这些小学生还傲慢的不行,觉得自己玩金融已经比人家博士后还高明,结果就是过几年进一次坑,过几年进一次坑,每次进坑都相当于为华尔街、伦敦白打了几年工。
所以在金融,尤其是金融衍生品这个领域,我觉得我们真的是要高度慎重,要严格限制各金融机构开发各种奇奇怪怪的投资工具,而我们的投资者也应该有充分的风险意识,不要被人家一忽悠就把兴冲冲入市,一般人进去,我就直白一点说吧,就等于是上贡,或者送死。
说到这个问题,我还想再多说几句,就这几年的中美博弈,我觉得得亏是在贸易领域发生,因为这是我们和美国相比最有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最强的领域,同时也是没有什么杠杆效应的领域。
就中美在金融领域的操盘做市水平,如果是在金融领域互相冲杀,会发生什么,我真的不敢想。我们的金融资产规模现在非常庞大,和美国已经不相上下,但是在操盘做市、投资增值水平上,和华尔街那个差距之大,真是不具有可比性啊。
还好我们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时又有外汇管制做“防火墙”,还有各种窗口指导,如果没有这些法宝护体,被华尔街那些金融大鳄上下其手,可能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