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满族文化网发文章,其中有这段图文,当时写道:这四位满洲宇航员似乎是在向国旗行礼,为首的行军人的敬礼,另外三位是捂胸口,这礼仪也来源西方,叫摸心礼,代表祖国(民族)在我心中。这礼仪有的据说起源于美国,但现在从国际体育比赛举行升国旗,很多国家远动员都行摸心礼,这个礼仪已经流传于很多国家。看报道,中国一些学校升国旗,也行摸心礼。
上边这段文字,我写的有误,是看有的网络文章介绍的。当时网友@北方 给留言,说的非常详细,主要内容是:抚胸礼源远流长,是发轫于阿尔泰、突厥语系的远古先民之礼(满洲族、蒙古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先世)并世代延续至今,单手抚胸是武士之礼,一手按佩刀(或下垂)示护卫,一手抚胸鞠躬表敬意;非武士是两掌心朝上两臂略前伸(敬天),鞠躬后双手叠于胸前(示敬意),因满洲族、蒙古族男子多为武士,因此单手抚胸礼更多见。
美国媒体就曾炒作过特朗普忘记行摸胸礼是事情。2017年4月17日,美国华盛顿,白宫举行第139届复活节彩蛋活动。在奏国歌的时候,特朗普忘记行摸胸礼,是第一夫人及时提醒他,他在行礼。
这个礼节在美国称“对美国效忠礼”(Pledge of Allegiance),行“对美国效忠礼”时,应面对美国国旗肃立,右手放左胸前。
有的文章介绍此礼节说,这礼节有宗教含义,在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国家或民族中普遍行摸胸礼,但这里不是在奏国歌或升国旗行此礼,而是人们见面行此礼,是一种人们之间的互相问候。
现在做普遍的见面礼节是握手礼,这礼节在西方的历史非常久远,但东方似乎是近代才引进的。
古代中原是封建等级社会,源于普遍要分等级,中原人最普遍的礼节是下跪,最初子女对父母下跪,扩展为晚辈对长辈下跪,向尊者下跪。过去把领导就当父母,君臣如父子,见君主要下跪。各级官员是父母官,见到父母官,自然跟见到父母一样要下跪。双方平等的人,也要互相下跪。
现在中国如表达恳求等,有的还下跪,但一般不行此礼。但这礼节在日本还保留,我去日本发现,服务员在服务的时候,如客人坐着,为表示自己不高于客人,就主动跪下与客人交谈。从日本看,还保存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下跪礼。
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一神教,一神之下,众人平等,从理论上没有中原封建社会所强调的人之间等级。所以普遍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民族是没有下跪了的,即使对父母也没有下跪礼。只是向神祈祷的时候才有下跪。
如果说西方人普遍的礼节是握手礼。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男性见面普遍是道“萨拉姆”礼节,就是类似我们说的摸胸礼,关于此礼节是源于阿尔泰语系民族普遍的礼节,还是伊斯兰教礼节,已经很难说清。
“萨拉姆”源于阿拉伯语,原意为“和平”、“平安”。行此礼就是:一个人用手掌抚胸,身体微躬,两眼目视对方,一方先问道:“萨拉姆里空(愿真主赐福于你)。”对方也用同样动作回答“外艾来里萨拉姆(愿真主也赐福于你)。此礼节口中说的语言是和伊斯兰教有关,但此礼节形式则是阿尔泰语系民族普遍有的。
@北方给我们介绍了满洲和蒙古族人见面的摸胸礼,我查了一些介绍,有的文章介绍为躬身礼,就是在行礼时,要先将双手高举过头,随后将右手捂在胸前,同时躬身,以示敬意。
要说蒙古人最普遍的见面礼是和藏人一样,送哈达。传说1260年西藏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回西藏带回了第一条哈达。
送哈达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一般说藏人喜欢送白色哈达,蒙古人送蓝色哈达。满洲人送哈达一般送黄色哈达。
历史上,满洲人使用哈达,大多是与蒙古和西藏人士交往中用。即使说这是满洲人习俗,但并不普遍,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或清朝小说去恢复昔日满洲人的日常生活,使用哈达的概率还是小的多。
就历史记载和清朝小说描写的满洲人日常生活,见面送给贵客的礼物是如意。
满洲人的如意,来源于满洲地区的灵芝的形状。古代满洲人视找到灵芝为吉祥。故久而久之,满洲人使用当地的材质玉或其他材质,制作出吉祥,互相赠送,代表着互相祝福。
满洲人的如意的来源,还有一说法,就是古满洲人出门打猎,都要随身佩戴似护身符的吉祥物——额其和。额其和是一种木雕神偶。据说由此发展为如意。
满洲人见面最普遍的是请安礼,现在写为打千,实际上应该是打干。见满族文化网以前文章《》一文。
此礼节男女有别,满族男人的打千儿是施礼者左膝前屈,大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这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口中还要说:给某某请安。
满族女人喜穿一种名为花盆底的旗鞋,她们在行打千儿礼的时候,通常是左右脚稍微前后相错,双手交叠放于腰间轻轻一蹲。
这一请安礼在蒙古人中也很流行,此礼算是满洲人和蒙古人共同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