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报|滨江集团:千亿岿然不动

在去大凉山扶贫之前,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特地绕道泸定,曲折险峻的大渡河,让他想起中央红军历史上破釜沉舟的时刻,如果失败,中国的革命之路或许更加崎岖。

最终,飞夺泸定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戚金兴看望凉山的彝族孩子

囿于现金流与规模之困,滨江集团也曾有过同样的“至暗时刻”,经过几年的整装待发,公司的各项事务重回正轨。

从月亮湾验收大会上提出“销售额突破千亿”的目标,滨江集团(sz.002244)只用了3年的时间将愿景变成了现实。

4月24日晚间,跻身千亿军团的滨江公布了2019年的成绩单,无论是增长18.18%至249.55亿元的营业收入,还是分别上涨了27.61%、34.03%的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2019年滨江集团业绩(截图自年报)

即便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涨幅有所收窄,2017-2019年22%的年复合增长率在行业内并不突出,也无法阻挡滨江跨越新台阶的“惯性”。

在年报中,滨江集团提出了5大目标,即:

(1)继续保持1000亿元以上销售规模。

(2)聚焦杭州,深耕浙江,辐射华东,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关注中西部重点城市。

(3)目标新增30幅土地,新增后储备货值不少于2500亿元。

(4)资金上继续保持稳健,保持合理的有息负债水平。

(5)进一步建设和加强政府、行业、媒体、业主等社会各界的外部生态链,以及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内部生态链。

不难发现,“千亿”占据的首位度最高,土地、布局、财务、管理方面的目标,都是在为销售端“扫平”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同行动辄20%,甚至50%的年增长率,滨江对于2020年的销售目标依然是“保千亿”。迈上新台阶的滨江无疑保留了“谨慎”的底色。

与之相对,滨江毫不掩饰对扩大规模的渴望。无论是频繁出手土地市场、多次融资发债,还是逐步提升的项目周转速度,都显示出这家企业“强势”的一面。

但在“黑天鹅”突袭和行业“寡头效应”日渐明显的当下,2020年的滨江能否长期成为“千亿俱乐部”中的一员?

从重仓杭州到走出杭州

杭州是滨江的原点,也是滨江的标签。“在最熟悉的地方做最熟悉的事”固然安全,但对于一家的企业而言,拓展业务半径是其扩大规模的前提。

“同个篮子放鸡蛋”不利于市场轮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日渐明显,滨江“聚焦杭州,深耕浙江,辐射华东,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关注中西部重点城市”的目标显然契合市场的基本面。

“目前滨江的土地布局,杭州、省内、省外的比例为5:4:1,2020年要达到4:4:2,2021年各占三分之一。”戚金兴曾在2019年末表示。

营业收入构成上来看,杭州本地的业绩贡献率从2018年的90.83%下降至2019年末的59.34%。

其中上海、金华、嘉兴三个地区业绩贡献率增长明显,分别为19.31%、12.91%以及7.85%。

2019年滨江集团营业额分布(截图自年报)

然而这项数据反应的是企业1-2年前的拿地倾向,2021年是否能达成杭州、省内、省外“三分天下”的目标,还要参照滨江2019-2020年的土地分布。

年报显示,2019年内其新增土地储备建面约295.39万方,新增地块28幅,可售货值2500亿元。

土地分布上已有“走出”杭州的趋势,28幅地块中的13幅分布于温州、嘉兴、金华、台州等省外城市,杭州本土新增土储面积降到60%以下。

今年以来,滨江依然频频出手——省内在杭州、温州拿下5宗地块,省外与东原联合,首入苏州。

此外,对于杭州等城市高昂的土地成本,滨江的拿地方式也变得多元化。财报显示,集团新增地块中,有10宗是以联合竞拍和并购获得。

2019年滨江集团拿地情况(截图自年报)

速度与标准化:千亿的内生逻辑

一方面是积极开疆拓土,另一方面滨江在杭州的统治力依旧。

2019年杭州楼盘销售额前几的项目中,如保利·澄品、金地滨江万科悦江湾、保利滨江·上品、杭州壹号院等,背后都有滨江的身影,包括参股或者合作操盘。

去年杭州实行了同时控制土地价格、新房销售价格的“双限”政策,房企在拿地前就能算出盈亏。

市场如此严苛,滨江拿地姿态依然积极,以钱江世纪城为例,滨江直接砸下125亿“承包”了半年来区域内的所有宅地。市北开发区出让的7宗“双限地”中,滨江拿了四块。

在土地“双限”政策以来,滨江的举动看似“危险”,实际上用戚金兴的话来说,这是“机遇”。其它房企迟疑时,滨江敢于出手,实现“弯道超车”。

当土地成本、融资成本都已经板上钉钉,能谋求降低成本的就是管理、营销、财务的“三费”。

由于公司主要团队集中在杭州,且企业内部人事架构精简、人均效能高,滨江“三费”水平一直处于行业低位。

2019年,受到新项目数量增加、金融工具准则变更的影响,企业“三费”较上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达到了7.49%的历史高位,但也远低于百强房企的均值。

滨江集团“三费”情况(截图自年报)

除了较低的“三费”,滨江还在速度上做文章。

营销端缩短项目从拿地到销售结束的周期。“原来做得比较好的是拥潮府项目,从拿地到销售结束是14个月。现在要求杭州项目12个月内必须销完。”戚金兴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以2019年滨江在杭州获取的几个项目为例,滨江·御虹府去年7月29日拿地,8月26日开工奠基,9月底设计方案公示,12月底领出预售证,5月将推出最后一批房源。

与御虹府同日拿地的滨江东原·拥翠府,从拿地到领出第一张预售证仅用了4个半月,项目在一周前已经清盘,即便受疫情影响,营销周期也能控制在9个月内。去年四季度拿地的滨江新希望·悦潮府、滨江·拥涛府预计在今年5月前后入市。

效率的前提是极高的标准化,凤凰网房产查阅财报获悉,滨江拥有一套高效、成熟、富有竞争力的管理标准化体系,涵盖项目运营、工程管理、投资、财务、人力、行政、销售等各部门,共涉及46套标准化制度及科目。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和管理半径的扩大,近两年公司又对标准化管理制度进行了更新梳理和深化,执行管理标准化更加细化、 清晰、务实,更为有效。

资金短债比合理 融资成本低

利润与安全就像平衡木的两端,企业想走的长远,就不应过分侧重任何一方。滨江敢于积极扩大规模,离不开现金流量的扩充及债务结构的优化。

年报显示,滨江集团资产负债率82.71%,比上年增长了4.77个百分点,但扣除预收账款后这一数据降到了39.82%,低于全国百强房企49%的均值。

截止年底,公司融资余额318.6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64.7%,直接融资占比35.3%,未涉及利率较高额信托融资和境外债,结构趋于合理。

在债务期限构成上,滨江一年之内的短期债务为105.25亿元,占比33%,低于120.17亿元的年末货币资金。据凤凰网房产计算,滨江的现金短债比约为1.14,短期偿债压力小。

此外,截止2019年底滨江未提取贷款余额约为人民币231亿元,同时还有65亿公司债额度随时可发行。

得益于AA+的长期信用等级,在6成房企融资成本增加的2019年,滨江反而从2018年5.8%的历史高位,下降至2019年末的5.6%。

据凤凰网房产了解,这一数据可以排在TOP100上市房企中的前15位,利率水平处于民营企业中的低位。

得益于过去几年打下的良好信用基础,滨江从今年年初至今5次低息融资,平均发行利率下降至3.6%。

以3月12日发行的两笔公司债为例,一笔3年期中期票据融资5亿元,票面利率3.85%。另一笔1年期短期券融资3亿元,票面利率仅3%。

2020年滨江集团融资情况(截图自年报)

质量与温度:滨江的软实力

实际上,“营业额、财务、管理”三个方面,可以用数据量化出企业的基本面,但滨江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于创始之初就坚持的“滨江制造”。

即使在限价最严格的2018年,戚金兴还可以硬气地把那句“宁可亏损,也不减配”拍在桌面上。

产品如果定好了3000元/㎡的精装修标准,哪怕行情突发有变,滨江宁愿没有利润可言,也不会接受降标减配这种策略。

放到市场上,滨江楼盘的交付都堪称“业界标杆”,滨江产品在二手市场上的成交价,普遍要比同类项目贵上3000-5000元/㎡。

信达滨江·壹品项目

凤凰网房产在年报中注意到一个数据,截止2019年末,滨江集团房地产板块员工889人,按全年1120.6亿元销售额计算,人均销售额1.26亿。

近乎“恐怖”的人均效能下,是企业管理效率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佐证。

戚金兴素来不推崇加班文化,集团高管每周也必须保证1天休息,用他的话说:“保障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总要留出回归家庭的时间。”

翡翠海岸项目

去年的千亿发布会上,戚金兴还为公司员工发了“年终奖”:春节假期至少19天,发放旅游基金。“员工旅游自由行给予奖励,但必须带家属,不带家属的不给报销。”

甚至,在疫情后各家企业明里暗里裁员时,滨江反而给员工涨工资。

这些温情的细节,不会写在财报里。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重要性不亚于各项“增长指标”的存在。

市场上,总有“敌军围困千万重”,而一家兼顾数据增长与人文关怀的企业,自会“岿然不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