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助理:纳米
海伦·费舍尔
美国生物人类学家、
金赛性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今年3月,她的新书
《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在中国出版。
她分析了80多个国家的离婚数据;
42种文化中外遇出轨行为的起因;
还把100多个不同种族的人
塞进大脑扫描仪里。
从生物学角度剖析人类情爱行为的进化
为我们揭秘了 性、爱和婚姻的4个真相
我们为何结婚
谈起为什么会结婚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爱情。
但在传统社会,婚姻是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
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
因为一个人没办法搞定所有事情而独立存在。
结婚可以让人与人形成一种紧密的社会分工。
丈夫外出养家,妻子留在家里。
所以很多人认为,一旦结婚,就要男主外女主内。
但如今,婚姻不再是获取资源和劳动力的最佳方法。
而成为了一项比过去更加冒险的投资。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过2亿,
有多达80%的女性主动选择单身。
事实上, 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被迫单身 。
不管是受原生家庭影响还是已婚人士的观察,
都透露出一个现状,婚后不幸福的几率更大。
不要说可能会遇到出轨、家暴、无性婚姻等因素,
即使是没法沟通,已经成了很多人离婚的原因。
在北京从事婚姻家庭辅导的王丽鑫介绍,
通过她至今调解过的5000多对夫妻,
发现 「沟 通」 是夫妻最主要的问题所在。
有一次离婚室走进来一对40岁左右的中年夫妻,
妻子拉长着脸控诉丈夫不出去工作,
每天回家推门就看到他盯着电脑。
传统思想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
以及上有老下有小相裹挟的中年危机,
让她愈发感觉心理不平衡。
本就内向的丈夫不想惹她,她说什么就是听着,
也不想多解释其实自己刚辅导过孩子功课,
盯着电脑只是因为正是需要看股市的时候。
但没想到妻子更不高兴了,
因为她觉得丈夫不愿意跟自己沟通了。
因为选择更多了,所以像“无法沟通”
这样的因素也成了离婚的一大原因。
很多人觉得如果单身更幸福,为什么要结婚呢?
费舍尔教授的结论是,
人类并不是一个被创造出来享乐的物种,
而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繁衍后代的物种。
因为婚姻不仅仅是因为爱。
它的本质是生存需要。
“没有不出轨的伴侣?”
谈起为什么会出轨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对伴侣不满意。
但事实上,精神出轨与伴侣是否完美无关,
甚至和你们在一起是否开心也无关。
抛开那些丧失基本道德感的人之外,
出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科学的锅。
费舍尔教授的理论是,我们大脑分管性、冲动和爱情, 分管这三种情绪的大脑系统是独立的 ,
这三种情绪可以互存,也可以独自产生。
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爱意,
却在同时想和另一个人上床。
我们想和某人共度一生,
却在某一刻对第三者一见钟情。
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至于最终你做出的选择是什么,
取决于你的道德观的约束力。
所以出轨是人类的本能,跟性别无关。
据海伦·费舍尔的研究来看,有大约20—40%的已婚男性
和20—25%的已婚女性曾有过婚内“出轨”历史 。
此外,一项针对单身美国人的调查显示,
60%的男性与54%的女性承认自己做过“第三者”,
也就是插足他人感情,再和出轨对象在一起。
“第三者”偷情在其余30个国家也很普遍。
那为何我们会不自觉把出轨和男性联系呢?
因为男女的性幻想存在明显差异。
女性常会幻想有一个自己崇拜的欣赏的陪伴对象。
女性的性幻想大多数有浪漫的剧情。
因为女性天生脸皮薄心肠软,
所以在出轨中更偏向精神出轨,暧昧行为。
男性通常以身边最吸引他的女性为性幻想对象,
幻想与两个或多个女性一起性行为,
所以男性更偏向于肉体出轨、走肾不走心。
网上有个社区是女性分享秘密的地方,
里面有好多关于出轨的帖子。
比如有个宝妈发帖问:
从她们聊天中可以看出女性更在意精神陪伴,
而往往这种话题也只敢在
鲜为人知的“秘密”社区讨论。
而男性出轨的例子真的一抓一大把,
即使身为明星,也常被曝出嫖娼、偷情、私生子等丑闻。
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陷入,
人们出轨背后的深层动机,
是喜欢更有吸引力的自己,
且希望经常获得这种愉快体验。
出轨是人类恶的本能,
但这不能成为出轨的借口。
要懂得克制。
克制不了那就坦诚,
如果你既不克制也不坦诚,
那就是“罗志祥”们的下场。
离婚蓝本:“三年之痒”并带有幼子
你还认为婚姻有“七年之痒”吗?
不,实际上是 “三年或四年之痒” 。
费舍尔教授从生物学角度做出了解释:
全球共有八千余种鸟类,其中约有九成会结成伴侣,共同养育后代。
它们必须这么做;一只鸟得孵着蛋,
直到伴侣带食物回来,否则它就会饿死。
它们的一生中有好几个繁殖季,
每一个繁殖季内,它们都保持着严格的一夫一妻,
但是,不同的繁殖季,伴侣不同。
人类同样如此,
单独靠女人自己一个人养孩子,会很困难。
所以女人就需要男人,于是就有了一夫一妻。
结婚、生个孩子、共同抚养到三岁,一个繁殖季结束。
然后,趁着年轻,生育力还算旺盛,
各自再寻找下一个配偶。
所以你看, 女人25岁至29岁是离婚高发期。
男人则是30岁至34岁。
而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她的人生便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生活质量也或多或少会有下降。
此外,书中也写道:“生育之后,小孩是职场一切歧视的来源,总有人认为,你所有努力都是想早点下班,看小孩。”
所以有了孩子后即使对婚姻不满意,大部分人也会选择忍受。
“一夫一妻制落后了吗?”
调查显示,大概60%的男人和45%的女人会在某种程度上出轨,每2.7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会受婚外恋影响,也就是说将近三分之一的夫妇受婚外恋的威胁。
那么一夫一妻制真的是必须的吗?
网上一位38岁奉行开放式婚姻的丈夫说:
“ 我和老婆已经结婚十几年了,就是因为在一起太久了,我们之间的相处就像左手摸右手一样,没感觉啊!不怕你们笑话,就算她脱光站在我面前,我的内心都不会有任何波澜。
婚姻走到这一步,我不是没有想过离婚,但是根本离不了,我们有一起开的公司,共同的车房,股票债券,还有父母和孩子,要是我们离婚了,这些根本就没法分割。就算分割也非常的复杂,也怕影响到公司的运营以及老人孩子的感受。
既然不能离婚,又不想将就那方面的需求, 最终我们决定试试各过各的开放式婚姻。
这种方式,我们彼此不会有道德压力,既有安心又有激情,我和老婆都觉得这种婚姻舒适又自在。”
当然也有网友实在理解不了这种婚姻模式,比如下边有人评论说
“非我族类,有违道德”
“我认为开放式婚姻,就是将纵欲合理化而打造的一块荒诞的遮羞布!我只接受中国主流的一夫一妻制。”
虽然《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这本书中提到“没有证据能证明人类作为哺乳动物,在自然法则下必须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多夫多妻、甚至自由随意的开放式婚姻都有可能成为个人的选择。”
但爸妈营认为未来我们适合哪种婚姻模式,还有待探讨。
维系感情的“粘合剂”
尽管婚姻带来的好处的边际效应在下降,未来更好的婚姻关系也尚未建立。
但“如果人类这一物种要存活下去,往后的一百万年,
我们还是必须坠入爱河,并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
所以关于如何维护好亲密关系,我们还是有必要给感情加些“粘合剂”
费舍尔教授从生物学角度给我们提了以下建议:
1) 一定要做爱,做爱对你有好处。 大脑中负责性爱的区域一旦调动起来,会让你对某个人产生深深的爱,然后高潮再加上催产素液,会激发依恋感。所以一定要有计划地去做爱,再忙也要列个时间表给它。
2)如果要维持浪漫的感觉, 就要和另一半一起去做些新鲜的事情 ,比如读一本新书,看一部新的电影,在家里不同的区域做爱,骑车去饭店而不是开车,去没去过的地方度假…
3)关于 增进依恋感 ,可以试着走路的时候手牵手,学习在另外一个人的臂弯里睡觉,所有的抚摸、按摩都能激发催产素的产生,从而形成依恋感。
“另外,我们扫描了中国和纽约一些拥有长期幸福关系的人,发现他们的4个脑部区域尤其活跃,也就是说,拥有这4种能力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关系。”
共情的能力。
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压力、情绪。
能忽略所有负面的东西,只关注积极的一面。
说好话,这不仅能让对方愉快,还能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这本书算是对人类情爱进化的一个有趣研究,推荐大家看看。
爸妈营小调查
婚姻中有人出轨,你认为是谁的错?
爸妈营后记
五一假期将至,却不知道去哪儿遛娃?
爸妈营社区旅行达人的日记里,
分享了一些又美人少的溜娃圣地!
爸妈营社区@酷到炸的大仙女
分享了西安周边各种遛娃好去处,
走走逛逛,找个地方铺上野餐垫,
卸下口罩,让孩子疯跑。
爸妈营社区用户@销魂猪头陈
分享了魔都的一处温馨民宿,
宝妈表示:“一个人的梦想叫梦想,
一群人的梦想凑起来就可能叫理想”
爸妈营社区用户@娅恩
分享了深圳一片超级适合踏青的日系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