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研究出轨行为45年,采访30000对夫妻,揭秘关于性、爱和婚姻的4个真相

编辑助理:纳米

海伦·费舍尔

美国生物人类学家、

金赛性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今年3月,她的新书

《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在中国出版。

她分析了80多个国家的离婚数据;

42种文化中外遇出轨行为的起因;

还把100多个不同种族的人

塞进大脑扫描仪里。

从生物学角度剖析人类情爱行为的进化

为我们揭秘了 性、爱和婚姻的4个真相

我们为何结婚

谈起为什么会结婚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爱情。

但在传统社会,婚姻是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

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

因为一个人没办法搞定所有事情而独立存在。

结婚可以让人与人形成一种紧密的社会分工。

丈夫外出养家,妻子留在家里。

所以很多人认为,一旦结婚,就要男主外女主内。

但如今,婚姻不再是获取资源和劳动力的最佳方法。

而成为了一项比过去更加冒险的投资。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过2亿,

有多达80%的女性主动选择单身。

事实上, 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被迫单身

不管是受原生家庭影响还是已婚人士的观察,

都透露出一个现状,婚后不幸福的几率更大。

不要说可能会遇到出轨、家暴、无性婚姻等因素,

即使是没法沟通,已经成了很多人离婚的原因。

在北京从事婚姻家庭辅导的王丽鑫介绍,

通过她至今调解过的5000多对夫妻,

发现 「沟 通」 是夫妻最主要的问题所在。

有一次离婚室走进来一对40岁左右的中年夫妻,

妻子拉长着脸控诉丈夫不出去工作,

每天回家推门就看到他盯着电脑。

传统思想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

以及上有老下有小相裹挟的中年危机,

让她愈发感觉心理不平衡。

本就内向的丈夫不想惹她,她说什么就是听着,

也不想多解释其实自己刚辅导过孩子功课,

盯着电脑只是因为正是需要看股市的时候。

但没想到妻子更不高兴了,

因为她觉得丈夫不愿意跟自己沟通了。

因为选择更多了,所以像“无法沟通”

这样的因素也成了离婚的一大原因。

很多人觉得如果单身更幸福,为什么要结婚呢?

费舍尔教授的结论是,

人类并不是一个被创造出来享乐的物种,

而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繁衍后代的物种。

因为婚姻不仅仅是因为爱。

它的本质是生存需要。

“没有不出轨的伴侣?”

谈起为什么会出轨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对伴侣不满意。

但事实上,精神出轨与伴侣是否完美无关,

甚至和你们在一起是否开心也无关。

抛开那些丧失基本道德感的人之外,

出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科学的锅。

费舍尔教授的理论是,我们大脑分管性、冲动和爱情, 分管这三种情绪的大脑系统是独立的

这三种情绪可以互存,也可以独自产生。

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爱意,

却在同时想和另一个人上床。

我们想和某人共度一生,

却在某一刻对第三者一见钟情。

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至于最终你做出的选择是什么,

取决于你的道德观的约束力。

所以出轨是人类的本能,跟性别无关。

据海伦·费舍尔的研究来看,有大约20—40%的已婚男性

和20—25%的已婚女性曾有过婚内“出轨”历史 。

此外,一项针对单身美国人的调查显示,

60%的男性与54%的女性承认自己做过“第三者”,

也就是插足他人感情,再和出轨对象在一起。

“第三者”偷情在其余30个国家也很普遍。

那为何我们会不自觉把出轨和男性联系呢?

因为男女的性幻想存在明显差异。

女性常会幻想有一个自己崇拜的欣赏的陪伴对象。

女性的性幻想大多数有浪漫的剧情。

因为女性天生脸皮薄心肠软,

所以在出轨中更偏向精神出轨,暧昧行为。

男性通常以身边最吸引他的女性为性幻想对象,

幻想与两个或多个女性一起性行为,

所以男性更偏向于肉体出轨、走肾不走心。

网上有个社区是女性分享秘密的地方,

里面有好多关于出轨的帖子。

比如有个宝妈发帖问:

从她们聊天中可以看出女性更在意精神陪伴,

而往往这种话题也只敢在

鲜为人知的“秘密”社区讨论。

而男性出轨的例子真的一抓一大把,

即使身为明星,也常被曝出嫖娼、偷情、私生子等丑闻。

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陷入,

人们出轨背后的深层动机,

是喜欢更有吸引力的自己,

且希望经常获得这种愉快体验。

出轨是人类恶的本能,

但这不能成为出轨的借口。

要懂得克制。

克制不了那就坦诚,

如果你既不克制也不坦诚,

那就是“罗志祥”们的下场。

离婚蓝本:“三年之痒”并带有幼子

你还认为婚姻有“七年之痒”吗?

不,实际上是 “三年或四年之痒” 。

费舍尔教授从生物学角度做出了解释:

全球共有八千余种鸟类,其中约有九成会结成伴侣,共同养育后代。

它们必须这么做;一只鸟得孵着蛋,

直到伴侣带食物回来,否则它就会饿死。

它们的一生中有好几个繁殖季,

每一个繁殖季内,它们都保持着严格的一夫一妻,

但是,不同的繁殖季,伴侣不同。

人类同样如此,

单独靠女人自己一个人养孩子,会很困难。

所以女人就需要男人,于是就有了一夫一妻。

结婚、生个孩子、共同抚养到三岁,一个繁殖季结束。

然后,趁着年轻,生育力还算旺盛,

各自再寻找下一个配偶。

所以你看, 女人25岁至29岁是离婚高发期。

男人则是30岁至34岁。

而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她的人生便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生活质量也或多或少会有下降。

此外,书中也写道:“生育之后,小孩是职场一切歧视的来源,总有人认为,你所有努力都是想早点下班,看小孩。”

所以有了孩子后即使对婚姻不满意,大部分人也会选择忍受。

“一夫一妻制落后了吗?”

调查显示,大概60%的男人和45%的女人会在某种程度上出轨,每2.7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会受婚外恋影响,也就是说将近三分之一的夫妇受婚外恋的威胁。

那么一夫一妻制真的是必须的吗?

网上一位38岁奉行开放式婚姻的丈夫说:

“ 我和老婆已经结婚十几年了,就是因为在一起太久了,我们之间的相处就像左手摸右手一样,没感觉啊!不怕你们笑话,就算她脱光站在我面前,我的内心都不会有任何波澜。

婚姻走到这一步,我不是没有想过离婚,但是根本离不了,我们有一起开的公司,共同的车房,股票债券,还有父母和孩子,要是我们离婚了,这些根本就没法分割。就算分割也非常的复杂,也怕影响到公司的运营以及老人孩子的感受。

既然不能离婚,又不想将就那方面的需求, 最终我们决定试试各过各的开放式婚姻。

这种方式,我们彼此不会有道德压力,既有安心又有激情,我和老婆都觉得这种婚姻舒适又自在。”

当然也有网友实在理解不了这种婚姻模式,比如下边有人评论说

“非我族类,有违道德”

“我认为开放式婚姻,就是将纵欲合理化而打造的一块荒诞的遮羞布!我只接受中国主流的一夫一妻制。”

虽然《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这本书中提到“没有证据能证明人类作为哺乳动物,在自然法则下必须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多夫多妻、甚至自由随意的开放式婚姻都有可能成为个人的选择。”

但爸妈营认为未来我们适合哪种婚姻模式,还有待探讨。

维系感情的“粘合剂”

尽管婚姻带来的好处的边际效应在下降,未来更好的婚姻关系也尚未建立。

但“如果人类这一物种要存活下去,往后的一百万年,

我们还是必须坠入爱河,并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

所以关于如何维护好亲密关系,我们还是有必要给感情加些“粘合剂”

费舍尔教授从生物学角度给我们提了以下建议:

1) 一定要做爱,做爱对你有好处。 大脑中负责性爱的区域一旦调动起来,会让你对某个人产生深深的爱,然后高潮再加上催产素液,会激发依恋感。所以一定要有计划地去做爱,再忙也要列个时间表给它。

2)如果要维持浪漫的感觉, 就要和另一半一起去做些新鲜的事情 ,比如读一本新书,看一部新的电影,在家里不同的区域做爱,骑车去饭店而不是开车,去没去过的地方度假…

3)关于 增进依恋感 ,可以试着走路的时候手牵手,学习在另外一个人的臂弯里睡觉,所有的抚摸、按摩都能激发催产素的产生,从而形成依恋感。

“另外,我们扫描了中国和纽约一些拥有长期幸福关系的人,发现他们的4个脑部区域尤其活跃,也就是说,拥有这4种能力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关系。”

共情的能力。

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压力、情绪。

能忽略所有负面的东西,只关注积极的一面。

说好话,这不仅能让对方愉快,还能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这本书算是对人类情爱进化的一个有趣研究,推荐大家看看。

爸妈营小调查

婚姻中有人出轨,你认为是谁的错?

爸妈营后记

五一假期将至,却不知道去哪儿遛娃?

爸妈营社区旅行达人的日记里,

分享了一些又美人少的溜娃圣地!

爸妈营社区@酷到炸的大仙女

分享了西安周边各种遛娃好去处,

走走逛逛,找个地方铺上野餐垫,

卸下口罩,让孩子疯跑。

详情点击

爸妈营社区用户@销魂猪头陈

分享了魔都的一处温馨民宿,

宝妈表示:“一个人的梦想叫梦想,

一群人的梦想凑起来就可能叫理想”

爸妈营社区用户@娅恩

分享了深圳一片超级适合踏青的日系树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