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吆喝声,如今再也听不到了

今儿个,

咱先看段儿视频,

这可是小编珍藏已久的。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建议您用wifi观看)

老北京叫卖声,您听过几种?

我猜您肯定能来上几嗓子吧~

借着前面儿的视频,

咱来一起聊聊老北京城的吆喝(叫卖)。

季冬十二月

关东糖、年画、松柏枝、芝麻秸儿

这说话没多久就要过年了,

卖年画的背着蓝布包袱,里面裹着大小样式的年画,

吆喝“年画来买画,贴对子嘞~有春联的卖~”

“街门对儿,屋门对儿,买横批送福字儿!”

还有一种东西,如今是看不到了,

就是卖松柏枝儿和芝麻秸儿的。

老北京过除夕要用松柏枝儿扎起来敬神,

把芝麻秸儿撒在院子里,

人一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叫“踩祟”,

吆喝也很简单“松柏枝儿,芝麻秸儿咧!”

仲冬十一月

半空儿、黄历、水萝卜

半空儿就是不饱满的花生

吆喝“半空儿多给哎!”

黄历也就是月历牌儿

他们肩扛着褡裢,

吆喝“卖大本儿黄历,卖月份牌儿咧~”

水萝卜就是心儿里美,

北京新宫产的最好,现在没有了,

冬天干燥爱上火,

这青皮红瓤的水萝卜祛痰去火,人见人爱!

吆喝“赛过梨来,辣来管换!

又酥又脆的心儿里美来!萝卜!”

孟冬十月

大白菜、蒲帘子、劈柴、炭

冬储大白菜分白口和青口,

白口是近郊产的,青口是河北玉田产的,

老北京人独爱青口的,帮多味甜,

小贩推着独轮车吆喝“存大白菜来,

青口白菜,白菜回窖来哎~”

蒲帘子用蒲棒的叶子编成,

挂在门口或窗户挡风御寒,

吆喝“买蒲帘子嘞~”

卖炭和劈柴的不吆喝,

因为是骆驼送,

驼铃一响,谁都知道是卖什么的!

季秋九月

落花生、柿子、夜壶

花生九月上市,

带皮炒熟,脆生耐嚼,

小贩背个袋子,挎个篮子,

串着胡同儿喊“脆瓤儿的落花生哎,抓落花生咧~”

卖柿子的挑个筐,

吆喝“大柿子咧,喝了蜜,涩了管换!”

夜壶是老北京晚上的必备品,

那时候家里没厕所,

夜长天儿冷,尿就多,夜

壶可不能没有。

近郊农民挑一担子进城来卖“卖大夜壶呦~”

仲秋八月

枣儿、栗子、螃蟹、山里红

枣在北京要数郎家园的尜尜枣最有名。

卖枣突出一个脆字,

吆喝起来是“脆枣嘞,郎家园的尜尜枣儿嘞,

买枣儿有鲜尝!”

卖栗子的只喊

“良乡的栗子咧~”

八月卖团脐螃蟹,北京主要是河蟹,

吆喝道“哎嗨哎,大活螃蟹哎~”

山里红就是山楂,

卖的时候,论挂不论斤,

不论有多少,都吆喝只有两挂

“还有两挂大山里红嘞~”

孟秋七月

莲花灯

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户户放河灯。

河灯似莲花,

吆喝起来也简单“卖莲花灯~”

季夏六月

豌豆、西瓜、蜜桃、菱角、

雪花落、梨膏糖、鲜花

那卖豌豆的用盐水、花椒、

茴香、大料把豌豆煮熟晾干,

脖子上挂个托盘儿,或者提个篮子,

喊着“牛筋儿来豌豆,多给的豌豆赛过榛子咧~”

卖西瓜的分两种,

一种是挑担卖的,一种是干鲜果品铺的,

吆喝的还不一样,

挑担的是“沙口儿的甜,沙凌凌的瓤儿,

包圆儿的西瓜哎~”

铺子则是“块儿大来,沙口儿的甜,

沙凌凌的瓤儿,赛过冰糖!

给个子儿,就来一大块儿嘞!”

卖桃的吆喝:

“一兜儿水的大蜜桃,深州的蜜桃!”

卖菱角的

“鲜菱角哎嗨哎,鲜菱角嘞~”

秋梨膏是用糖加芝麻熬后凝固而成,

每块差不多指甲盖儿大小,

用线串起来,

吆喝“大梨膏哎,蘸帖儿嘞大梨膏~”

(图不对文)

卖鲜花主要是玉兰和晚香玉,

吆喝“卖玉兰花咧,茉莉花呦,晚香玉哎~”

不过要数最招人待见的,

还得是雪花落(酪),

其实就是最早的冰激凌。

推车上有个大木桶,里面套个小铁桶,

加上白糖玫瑰水,周围放碎冰,撒上盐。

小铁桶中间有个轴,轴上缠绳,

来回一拉,铁桶就转,

铁桶里的糖水就会降温,

慢慢就在铁桶壁上挂了凌,

再用竹板儿刮下来,

卖的时候用铁笊篱捞出来,盛在小碗里,

吆喝是“冰搅凌嘞雪花落,又去暑来又解渴,

冰镇的凌嘞雪花落,熟水白糖桂花多!”

仲夏五月

粽子、菖蒲、艾草、桑葚、樱桃、

神符、葫芦、江米藕、酸梅汤

五月节吃粽子谁都知道,

北京卖粽子的一般挑个木桶,

带上小碟儿,小钢叉子,白糖罐儿,

粽子用苇子叶包江米和黄米两种,

吆喝“江米的、小枣儿的、凉凉的~大粽子嘞哎”。

菖蒲和艾草是辟邪招福用的,

老北京人等端午节要把这俩东西挂在屋檐儿下,

小贩卖的时候这样喊“好蒲子嘞,好艾子~”

桑葚和樱桃用来供佛,

吆喝道“黑白桑葚~供佛的嘞,桑葚嘞大樱桃~”

复杂点儿就得说“哎樱桃,那大个儿的是樱桃,

那小个儿的都赛过李子,赛李子嘞~”

神符和葫芦是去五毒辟邪气的,

吆喝是“卖神符嘞,去五毒哇~”

“葫芦儿呀,辟五毒的葫芦。”

江米藕就是把藕两头儿切去,

中间塞进江米蒸熟,卖的时候切成薄片儿,

放在碟子里,撒上白糖,浇上桂花汁,

吆喝“江米藕嘞~”

酸梅汤可是老北京的消暑利器,

夏日街头设摊,

大青花瓷缸内盛乌梅桂花白糖沏成之酸梅汤,以冰镇之,

冰箱旁竖一黄铜月牙儿戟,以此为识。

贩者一手持两小铜碗,径可三寸许,名曰冰盏儿。

以手指颠拨,两盏击撞铮铮作响,其声清脆悦耳。

“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

不信您就闹碗儿尝,酸梅的汤儿勒另一个味儿勒!”

再加上这样的唱词儿,

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闻声已自清凉之感。

孟夏四月

杏儿、芍药花、黄花鱼

四月初,果农们为了提高产量,

就要“打果儿”,

把一些歪瓜裂枣成熟较慢的杏摘下来,

甭提多酸了,

还得吆喝“水杏儿来,不酸不要钱咧~”

等到四月底,杏儿都熟了,

有金杏儿,白杏儿,红杏儿,酸甜口儿,

吆喝“杏儿嘞,甜的嘞,酸了还要管还的嘞~”

卖芍药花的多是丰台黄土岗的花农,

把芍药花剪枝挑担,

用蓝布盖在花上以保新鲜,

喊声是“杨妃的芍药~”

黄花鱼小贩多是打天津来的,

将鱼装在木桶里,加上冰块,

到永定门外,或拣上好的送到大户人家或者饭庄,

差一点儿的就吆喝起来了“哎嗨~黄花鱼来卖~”

季春三月

香椿芽儿、苣荬菜

卖香椿芽儿的用马莲捆成小捆儿,

和新下来的花椒芽儿一起叫卖

“鲜花椒嘞,嫩了芽儿的香椿。”

苣荬菜今天北京没什么人吃了,

过去这可是时令菜,它又称苦菜。

开春正是青黄不接,

冬储的白菜土豆正赶上吃得差不多了,

北京人把苣荬菜洗净,用盐和醋这么一拌,

味道甘爽,清热解毒。

挖完苣荬菜进城的小贩这么吆喝

“约苣荬菜哎,苣荬菜芽儿嘞,苣荬菜哎~”

因为便宜,甭提多招人待见了~

仲春二月

太阳糕、小盆儿、和菜

二月初一是太阳节,

太阳糕使用和好的米粉一层一层叠起来,

中间儿用黑糖分隔,再加上青丝红丝,

再插上一枝用江米面捏成的五彩公鸡,

上锅蒸熟。

吆喝“供佛的太阳糕,太阳糕嘞,

小鸡儿的太阳糕!”

卖小盆儿的喊:

“卖小盆儿咧,卖小罐儿咧,

喂猫的浅儿咧,

舀水的罐儿咧,大小夜壶儿咧~”

卖和菜的挑担

一头儿是铁锅,另一头是水桶,

锅里装满素卤,桶里装和菜,

吃的时候将和菜放入碗中,

浇上素卤,点缀咸萝卜丝儿,

俗称“旋粉儿”,

还得吆喝“和菜嘞,凉啊凉凉的旋粉儿咧~”

孟春一月

活鲤鱼、金鱼儿、烫面饺、元宵

正月初一要祭财神,

老北京人讲究用活鲤鱼和鲜羊肉来做祭品。

鲤鱼跳龙门嘛,图个吉利,才能发财。

卖活鲤鱼的鱼贩子扁担挑个木盆,

嘴里还得吆喝着“活鲤鱼哎~”。

而卖小金鱼儿的贩子也是扁担前面挑个木盆,

里面用格子隔开大小不同的金鱼儿供人挑选,

扁担后面挑了个筐,里面有大小不同的玻璃缸子,

边走边吆喝“卖大小金子鱼儿嘞~哎嘿~”

烫面饺又称“蒸而炸”,

和好的素馅儿,用烫过的面来包,

上锅蒸好了,再用饼铛煎,

记住,一定要用大油,也就是猪油。

喊出来是这样儿的词儿“烫面的饺儿热的呀!”

元宵就不多说了,

只是有一种卖熟元宵的则要喊:

“筋道嘞滑透嘞,桂花儿味儿的什锦馅儿的元宵嘞~”

如今,

这些叫卖声音,再也听不到喽~

只剩下“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北京四九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