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plus”,决定宅家?还是出门玩耍?
无论如何,安全第一!
小编还是建议大家首选周边自驾游。
继续给大家分享实用自驾游贴士。
上周痛快的“豁了沙子”。这周我们来聊聊“玩儿泥巴”~~
泥地堪称“四驱杀手”,比温柔的沙子凶猛许多。只有两样东西能打到一辆车况正常的四驱车——牵引力和离地间距,泥地正好两样兼备。不过对于越野人而言,艰难的地形反而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挑战,超越是一种信仰。
不用望“泥”兴叹,掌握必要的注意事项和驾驶技巧,尽情玩耍吧~~
合适的轮胎
泥地不仅湿而且滑,一般的公路轮胎根本应付不过来,很容易就会陷车。全地形轮胎要好一些,胎面沟槽要相对深且开阔,但用在泥地上还是不够用。泥地轮胎才是泥地驾驶的首选,它不仅胎花纹粗大,胎牙更是遍布且夸张,可以为车辆提供可靠的附着力,而且沟槽又深又宽,有利于行驶时慢速排泥或高速甩泥,使胎面保持清洁。同时,还需要放低胎压增加胎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车辆附着力。
锁定低速档并启用中央差速器锁(如果有的话)
如果你的是四驱越野车,请锁定低速四驱模式,这样车辆的扭力大,车轮更有劲,不容易被泥巴缠住。有中央差速器锁的也请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车辆前后车轮动力保持一致,能够使轮胎保持最大附着力。
保持中低速行驶
很多人可能倾向于踩油门以高速通过泥地,但一味加速会发动机转速过高,导致扭矩变小,使得车辆驱动力降低。因此,用中低速行驶,反而会拥有更大的输出扭矩,通过能力更好。记住千万不要在泥地行驶过程中换挡,很容易熄火并导致陷车。
说到了泥地,就顺便再强调一下草地。草地很可能是隐藏版的泥地沼泽,也有可能坚硬的“绿冰”。
首先要了解天气雨后的草原,要谨防陷入危险的水洼地或沼泽滩。若前车留下的车辙很深,尽量骑着前车留下的车辙跑或换条新路。若草原上很久没下雨或下雪,草根就会很坚硬,这时最好不要轻易在草原上开车,以免草根扎坏轮胎。
通过草原道路时要走硬路,最好依车辙道行驶。不要随意穿越茂密草丛,以防高温的排气管点燃草丛。
依然是低挡位,并开启差速锁。加速时要缓慢,猛踩油门可能造成空转。同时保持动力,不要换挡减速,以免熄火。
最后,陷车也是难免。如果仅是牵引力的问题,那用绞盘拖车是最方便的。拖车之前,先把被陷车轮周边的泥巴清理下,然后再用缆索试着将车辆慢慢拖出来。如果车辆陷入太深太死,连车底部都贴到泥里面,那车辆就会被泥巴吸住。这时可以用千斤顶先将车顶起,使车摆脱地面的吸力,再拖就会容易很多了。
也可直接使用千斤顶脱困。将车辆一侧顶起,使车轮摆脱陷坑,然后在车轮下垫入一些石头或木块,这样车轮就能重新获得附着力,摆脱困境。启动车辆就能开出来了。如果用的是气压式千斤顶,要把周围尖锐的物体清理干净,以防戳破气囊;如果用的是机械式千斤顶,底座要选好,可别把千斤顶也陷进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