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将军府)
卜奎大侠马飞熊
作者傅惟光
卜奎大侠马飞熊——方观承
清代的齐齐哈尔,由于黑龙江将军的设置和驿站交通的畅通,已日渐繁盛,与盛京(沈阳)、吉林乌喇并称边外三大重镇。谪戍及外来人口的流入,带来了人才荟萃。民间相传,卜奎城有一位大侠,人称马飞熊。因时间久远,已很少有人能说清楚,马大侠究竟有没有其人、其事。
朋友王有才,乐于收集齐齐哈尔的旧闻及历史资料,多次向我询问,有关卜奎大侠马飞熊之事。在有才兄的督促下,促成了我调查有关卜奎大侠马飞熊尘封的历史。但有才兄忽然辞世,我还没有来得及报告调查结果,终觉遗憾。
有才兄自幼居于卜奎驿站附近的暴家胡同,耳闻目睹了不少卜奎往事,只是始终没有解开大侠马飞熊的谜底。卜奎驿站,后来又称为西站,居住着很多老户,形成一处人口稠密的老街区。除驿站外,这里还有清真寺、马神庙、文昌阁等寺庙。回族聚居清真寺附近,谪戍流人也常寄宿于寺庙。在这个平民社区里,信息比较广泛,民间流传有一位能人马大侠马飞熊,就曾经常常出没其间。那么到底有没马飞熊其人其事呢,马飞熊姓马吗?
齐齐哈尔的相关史料中,还真有马飞熊其人其事。
《黑龙江外记》中的马飞熊
《黑龙江外记》是满洲人西清所著,记述了关于齐齐哈尔和黑龙江地区史地的重要历史资料。西清姓西林觉罗氏,字研斋,满洲镶蓝旗人,为议政大臣鄂尔泰的曾孙。嘉庆十一年(1806年)从北京来齐齐哈尔,任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兼任义学教习。西清博学,任职期间与谪戍文人及民间人士交往甚密,广泛收集旧闻和民间流传的掌故,并详加记录之。及至嘉庆十五年(1810年),写成笔记体裁的《黑龙江外记》八卷。因其取材广泛,内容详实,成为较早研究齐齐哈尔和黑龙江地区史地的重要文献。
《黑龙江外记》卷七,记历任职官及流徙,谪藉人物。关于马飞熊确有记述,其中第369条记之:“方恪敏公观承,未遇时变姓名为马飞熊,往来齐齐哈尔,左右其父。袁简斋,枚《随园诗话》载公句云‘龙来阴岭作游戏,雷电光中舞雪花。’即此时作。久之父殁。方严骸骨还乡之禁,公盗之,觉,杖几死。顷之复盗,竞徒步负入关。余尝见土人家行书一幅,署名桐城方登峄或即公之尊人”。西清氏一语道破,方观承就是马飞熊,卜奎大侠马飞熊,就是方观承。西清记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
《龙城旧闻》所记马飞熊
魏毓兰于民国年间,著《龙城旧闻》。清末废将军,改行省。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所以又有龙城之称。魏毓兰,民国元年(1911年)来齐齐哈尔入通志局,编撰黑龙江通志,另著有《龙城旧闻》。在流寓中有所记载:“方观承,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安徽桐城县人。祖水部遣戍黑龙江,随父中翰侍读塞上,南北奔驰凡二十年,险阻备尝,学术大成。后受知平邸,以内阁中书荐。举乾隆丙辰博学鸿词,官至直隶总督。赠太保,谥恪敏。”又博引了《江苏诗事》、《黑龙江外记》、《随园诗话》、《寄心盦诗话》等,均有关于方观承的记载。继西清所记,方观承变姓名马飞熊后一百年,魏毓兰先生仍熟知方观承即马飞熊马大侠。
诸事遥远,今人王有才先生依然知道卜奎大侠马飞熊。可见卜奎大侠马飞熊,久负盛名,久传不衰。
方观承家世
方观承,安徽桐城人,父方式济,祖父方登峄。
方登峄,官工部主事,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的株连,流戍齐齐哈尔。方观承其父方式济弃官,随父方登峄来齐齐哈尔。其间方观承与兄方观永,二十余年往来齐齐哈尔奉陪左右。
方式济,字屋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进士,官内阁中书。方式济弃官随父来齐。流戍其间据所见闻,以笔记体裁写成《龙沙纪略》,分为九个门类,一百四十四条。记述了清初齐齐哈尔地方和黑龙江地区政治、经济、地理、生产、生活情况。《龙沙纪略》比以前辽、金诸史和《盛京通志》,更为真实、详细,是研究齐齐哈尔和黑龙江地方史地的重要历史文献。“龙沙”概称齐齐哈尔,广为沿用,清乾隆时已为编入《四库全书》,齐齐哈尔名为“龙沙”,始于方式济之《龙沙纪略》。
方式三代人在齐齐哈尔流戍,不仅著述,亦均有文墨。西清氏在当地人家,见到过一幅方登峄的行书墨宝。
后人传说西站刘家的“卜奎豆芽诗”。上联七字一个长字,下联七字一个长字,横批四字也是一个长字,传为佳话。也应是出自方登峄之手笔。
方观承,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方式济之子。康熙年间曾任内阁中书,乾隆二年(1737年)后任军机处章京、隶部郎中,直隶总督,加太子太保。少时因遭祖、父远戍之变,曾经和其兄方观永,从内地徒步几千里来齐齐哈尔探望祖父和父亲。二十年间多次往来齐齐哈尔,尝尽跋涉艰辛之苦,直至祖父、父亲故去。其间以耳闻目睹,写下《卜奎风土记》。传世之作还有《小方壶舆地丛钞》本、《龙沙六种》本、《东闾剩稿》、《入塞诗》、《宜田汇稿》、《松漠草》等。因用笔简朴,记录详实,为研究齐齐哈尔和黑龙江地方史,提供了早期的历史资料。
方登峄、方式济、方观承、方观永,寓居齐齐哈尔,还有八十多首诗作留存至今。
方氏一族,虽倍受流戍之苦,但对齐齐哈尔文化的贡献,非同小可,功不可没。
(黑龙江义和团照片)
平民英雄马大侠
方观承奉陪祖父、父亲,20年间往来齐齐哈尔。初时化名马飞熊,及父殁,不畏官府禁骸骨还乡的禁令,盗骸骨遭杖型,几乎丧命,仍急盗,徒步几千里长途跋涉,终背负骸骨返乡,可谓奇人奇志。
观承本方氏,变姓名马飞熊,作何解呢。王昌龄《出塞》诗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观承应自视“龙城飞将”乃为英雄,如用“雄”字,恐过于直白,改为谐音“熊”字,仍为“龙城飞将”,盖世英雄。
清初谪戍齐齐哈尔,多寄宿于寺庙。西清初来时,住城南万寿寺。方氏初来时寄宿西站马神庙、文昌阁,后置得数间草屋。西站因有清真寺,回族围而聚居。谪戍之人本为社会底层,已融入平民百姓间。回民不乏马姓,方观承冠以马姓,便于融入民间。但文献没有指出方氏的族属,不知其是否回族,然西站姓马极为平常。民间口传马大侠、马飞熊,但不知方观承即马飞熊,同为一人。
侠,旧时为仗义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救助他人。侠义、侠胆、侠骨之人,又称为武侠、侠客、大侠,是民间公认而流传于民间的英雄雅号。齐齐哈尔没听说别的大侠,几百年流传下来,西清说马飞熊、魏毓兰也说马飞熊,王有才还说马飞熊。卜奎城里确有马大侠,马飞熊其人其事,即有记载,又有口碑,方观承是也。
方氏谪戍齐齐哈尔20余年,文化传承200余年,英名传颂亦二百年有余,且为齐齐哈尔留下了丰厚的人文历史及典籍。还应有许多行侠仗义之事。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源于山东、河北,很快在黑龙江掀起反帝斗争的高潮。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义和团同沙俄帝国主义展开了殊死的斗争。齐齐哈尔义和团组织分为三部分:少年坛、妇女坛、成年人坛。成年人坛设在西站马神庙,为首的又是一位姓方的拳师。方拳师没有留下名字,不知是否马大侠后裔。
傅惟光:(194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地方史。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