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打造更多名优品牌:县域品牌建设措施一览

5月10日,云上2020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线上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出: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影响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弘扬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打造更多名优品牌。我国县域在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方面采取了有力的举措。让我们来看看北海市、苍南县、靖安县、乐清市、南城县等地的品牌建设情况。

▲北京前门大栅栏同仁堂门店(摄影/宁颖)

北海市

打造“特色、制造、文旅、服务”四个方面品牌

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政府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联合举行北海市“品牌建设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从政府保障的角度全面规划品牌建设,开创了设区市品牌建设从顶层规划到一体推进的先河。

《北海市加快推进品牌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5年)》,将建设“特色、制造、文旅、服务”四大品牌,共有214个专项行动。该行动计划包含多项创新性政策,如成立北海市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品牌建设办公室,筹划成立市品牌发展基金,推动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宣共建,将品牌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考核和政府绩效考评等,为品牌建设行动的实施提供保障。

北海市将从四个方面推进品牌建设:一是打造特色品牌,将积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支持重点产业,力推“合浦南珠”“合浦大月饼”“北海生蚝”等一批特色品牌,创建特色品牌营销模式;二是打造制造品牌,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打造一批北海制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及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精品建设;三是打造文旅品牌,创建“国际滨海旅游名城”、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名城”、打响“魅力北海”品牌IP等;四是打造服务品牌,包括打造“珠事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幸福宜居”城市公共服务品牌、培育高端服务业区域品牌,以及推广“康养天堂”服务品牌。(消息来源:人民网)

苍南县

“品字标”亮标仪式 助力品牌强县建设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市监局在浙江苍南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品字标”亮标仪式,深入推进“三强一制造”建设,打响“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提升“品字标”品牌市场认可度、社会知晓度和企业满意度。

仪式上,该局与浙江苍南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共同为“品字标”标识揭幕。随后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该局一行人参观了企业厂区和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品字标”上墙状况、企业品牌创建过程等。

品牌创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优质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还能作为社会的文化载体,对大众的思想意识和生活观念进行正向引导。自2018年苍南县被确定为第三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以来,为有效开展“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和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苍南经济竞争力和发展优势,苍南县出台了《苍南县“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试点实施方案》,全面加大“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截至目前,苍南县企业主导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0个,获得“品字标”认证企业7家。(消息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靖安县

推进品牌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记者在江西省靖安县了解到,该县一直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优质产品为支撑,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

区域公用品牌强劲发展。靖安县先后培育了“靖安白茶”、“靖安椪柑”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发布了“靖品-靖安生活馆”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了靖安首个全品类全领域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靖安白茶”先后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江西省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在“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8.98亿元,“靖安白茶”品牌价值排名第77名,在国内外荣获大奖60多项。

企业品牌做优做强。全县先后培育出友和、远南、九岭、三爪仑、古楠、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著名企业品牌。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12家,形成了涵盖粮、油、果、蔬、茶、木竹、药材、食用菌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友和”“白林”“意蜂”“九云”“邓氏”“靖安白茶”“三爪仑”“天涯山”“香田”“鑫植源”等10个江西省著名企业产品品牌。近年来,靖安县通过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全国糖酒会、上海农展会、广东农展会、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博览会、日本东京国际食品饮料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以及媒体宣传,企业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产品品牌绿色安全。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努力建设农产品安全有保证,质量有品质,品牌有信誉的优质农产品安全岛。目前,全县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论证共有11家企业54个品种70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2个、有机产品68个;绿色有机认证面积24.42万亩,其中:绿色食品7.34万亩、有机产品17.08万亩;总产量达到65649.25吨,产值达到25151.1万元。靖安县水稻、椪柑均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共23.6万亩。拥有“友和牌稻谷”“友和牌大米”“三爪仑牌香菇”“三爪仑牌木耳”“九云牌白茶”“九云牌红茶”“洪和蓝莓”“古楠大米”等有机产品;拥有“靖安椪柑”“友和牌米粉”等绿色食品。(消息来源:中国江西网)

乐清市

11家“品字标”企业统一亮标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访浙江省乐清市,看到乐清市温州大桥工业园区长江路的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门口,鲜花簇拥、礼炮齐放,随着大红盖布的揭起,大红色“品字标”标志露了出来,两边还有“世界品质”“浙江制造”八个大字。乐清市“品字标”品牌企业厂区车间“统一亮标日”活动在该公司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提升“品字标”品牌市场认可度、社会知晓度和企业满意度,在“5·10中国品牌日”前夕,乐清市11家“品字标浙江制造”的企业开展了统一亮标活动。

此次活动也是为了深入推进“三强一制造”建设,打响“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启动“品字标”企业“四个百分百”计划,努力实现“品字标”企业厂区车间100%亮标、质量承诺100%公示、品牌产品100%贴标、广告宣传100%植入。同时,借助“5·10中国品牌日”契机,通过开展统一亮标活动,实现第一个100%计划,以推动“四个百分百”目标的全面实施。

据了解,近年来乐清积极响应省市号召,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实施精准培育,打造“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引导优秀企业参与“品字标浙江”品牌建设。制定了乐清市2018-2020年“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三年培育计划,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为重点,培育一批“拳头产品”“优势产品”“成长型产品”;组建了各类专家团队对企业开展免费指导,提高企业“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能力;同时,出台了“品字标浙江制造”奖励政策,连续两年兑现“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财政奖励近500万元。

乐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两年完成省、温州市局对乐清“品字标浙江制造”的考核任务,尤其是2019年超额完成30%的“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的任务,其中做整机终端消费品的企业占比达到80%,品牌效益更加凸显,产品类型丰富,既有传统电气产品,又有民生类消费品。2019年乐清市被评为全省第二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市良好单位。

乐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品字标”公共品牌建设是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更是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乐清市人民政府)

南城县

推进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日前,江西省南城县按照“品牌引领、绿色导向、扶强龙头、三产融合”原则,大力推进麻姑米区域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其色白如银,米粒椭圆似珍珠,故又称银珠米。2019年在江西农产品“50强企业品牌”评选中,麻姑米位居第八,在9个区域公用品牌中名列第二。

在品牌宣传上再发力。该县聘请专业品牌形象策划公司,统一开展麻姑米品牌形象运营管理和宣传,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省部级农产品展销会,通过举办品牌推介会、在电视台等媒体上投放广告等举措,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体系建设上再发力。在生产体系建设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搭载北斗系统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监管体系等;在经营体系建设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优质稻收购和销售合同,对通过电商平台销往省外的品牌大米所发生的物流费用给予补贴;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对龙头企业开展订单收购或改造、新建生产设施以及设立麻姑米品牌展示店、品牌旗舰店的,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

在技术支撑上再发力。建立种植、加工、包装、环保等标准化体系和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可追溯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同时,加强对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服务,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发展。(消息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蓝永前、陈丰瑞、鲁利军、周素群、张丁可、柯立卓、方斌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