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冬天阴影仍然困扰着世界——专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布莱恩·托恩

本文刊发于《环球财经》2020年5月刊

记者 | 刘洋

编辑 | 章琦

戈尔巴乔夫的话绝非危言耸听,在冷战高峰期的1986年,全球总计有70300枚可以立即投入作战的核武器,这足够把全世界毁掉几十次。后来,美苏领导人开始推动核裁军的实现。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核武器库的规模开始出现持续的下降。到了2019年,全世界可以立即投入战争的核武器总计只剩下3750枚了,全球共同遏制核武器的成绩有目共睹。

在那样的背景下,戈尔巴乔夫和包括里根与老布什在内的美国总统之所以能做出这样充满和解意义且深远影响的决策,至少部分应该源自他们对核冬天(nuclear winter)概念感到的恐惧。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布莱恩·托恩(Brian Toon)因此一战成名,成为推动全球核裁军的最重要科学家之一。

在科罗拉多大学,托恩的研究原本一直围绕火星和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展开,核爆可能引发的天气变化——包括遮天蔽日的灰尘和明显的气温下降,将他意外吸引到这个领域中。在那之后,他和他领导的团队都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需要为了世界的安全做出更多的努力。

托恩认为,美俄都应该继续坚定地执行核裁军计划。除此之外,全球其他拥核国家也应该废除所有可以在30分钟内投入战斗的核武器,这对全球的共同安全至关重要。因为这将让政治家因冲动可能造成的全部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更大限度地保护这个世界。

在美俄不断推进核裁军的背景下,托恩的研究原本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一点在20世纪90年代尤其突出。但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在90年代末、朝鲜近几年连续完成的核试验,核冬天的阴影似乎重新出现在人类面前。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托恩从一个独立基金会那里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支持,得以继续开展大规模的研究,以求更精细地勾勒出核爆发生后的情景。

而《环球财经》和托恩教授的对话,也就从核冬天这个重要而模糊的概念说起。

核冬天不会自然消失

《环球财经》:您是核冬天概念的提出者。差不多40年前,您提出的这个概念对人们更好地理解核威胁以及冷战的结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那时开始,美俄削减核武器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笼罩在人类上空的核冬天阴云已经散去了呢?

托恩:我的感受不是这样。在我们提出核冬天的概念这么多年后,这个概念依然是有价值的。

时至今日,全球对核冬天的认识仍旧存在很多误区。有人认为,这是科学家在计算机模拟状况下提出的假设,没有事实依据,全球也许只会在核战后经历一个烈度稍缓的核秋天;也有人认为,即便核冬天的威胁事实存在,人类也会在核竞赛结束后解决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几次火山喷发的影响已经显示,我们对核冬天的估算绝对不算悲观,问题也许会比我们最初想象的更加严重;另外,大国间的核竞赛也许会结束,但新的拥核国家的出现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核冬天的问题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于人类前进途中。

确实,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爆发核冲突的可能性在减小,尽管两国目前都拥有超过6000枚核弹头,且都拥有大约1600枚核弹头可以立即投入军事战斗。但在过去这些年,两国管控风险的能力一直在增强,裁撤核武器的脚步也从未停止,风险因此是逐步在降低的。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间爆发核冲突的可能性在增强。两国都在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目前都有大约150枚核弹头,都面临着争议领土克什米尔产生的持续争端,且几次触及战争边缘,去年的一次自杀式炸弹袭击就让数十名印度士兵失去了生命。

而且,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常规武器方面具有不同的力量对比,印度在这方面占据明显优势,这增大了危险爆发的可能。如果拥有常规武器优势的印度真像他们屡次发出的威胁那样去尝试颠覆巴基斯坦的政权,那么巴基斯坦就极有可能以核武器作为报复,这绝不夸张。

《环球财经》:我们知道,核冬天的概念和核冲突发生之后散发到天空中的灰尘有很大关系。但几十年前,在这个概念最初被提出来时,我们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非常粗糙的。那么,您最近这些年的研究是否可以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更精细的画面,来描述核爆的破坏力呢?

托恩:我们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印巴之间的冲突演变成核战争,两国将互射超过100枚广岛等级的核弹,这将让至少2100万人失去生命,并让大约500万吨灰尘进入大气;如果是美俄之间爆发的核冲突,问题会严重到让上亿人失去生命,并将大约1.5亿吨灰尘送入大气。不论哪个等级的风险变成现实,其直接破坏作用都会远远超过目前威胁全球的新冠疫情。

如你所说,比直接损失更严重的是进入大气的灰尘,这也是核冬天理论最重要的科学基础所在。那时,我们就预见到,核战争发生几十天后,遮天蔽日的灰尘就将开始显著影响全球天气。最近的研究表明,核爆炸发生三年后,围绕地球旋转的烟尘仍足以让全球平均温度下降1℃~10℃,黑暗寒冷的地球将让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减少,从而进一步威胁人类的安全。我们目前的估算是,一场涉及全球1%的核武库的战争就足以破坏全世界的粮食平衡。

不久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印巴核战争也会对其他地区造成灾难性影响。在五年时间里,玉米产量将下降13%,小麦产量将下降11%,大豆产量将下降17%。随着包括美国中西部和乌克兰等粮仓在内的中纬度地区的大幅减产,从美国到中国都将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谷物储备将在两年内消失。由于灾难的全球性,大多数国家都将无法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饥荒只会比历史上任何饥荒都更加严重。

更精确地分析核战争

《环球财经》: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分析都是依据数据模型。而数据模型是一种观点,不是事实。而且,不论发展得多么迅速,计算能力在分析这类事情时都是不足的。那么,您接下来的分析工作将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您又希望政策制定者做出哪些反馈呢?

托恩:要想用更精确的模型来推测核战争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科学界当然还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回答。例如,如何更精确地评估烟尘在大规模核战争发生后对全球生态的影响;又例如,全球平均气温出现的下降将怎样改变海洋的酸碱值,从而对已经逐渐适应酸化环境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的打击;再例如,作为厄尔尼诺现象增强版本的核尼诺现象在太平洋上的肆虐,将让干旱和大雨这样的极端灾害天气在多大范围和多长时间内困扰这个世界。

更精确地分析核战争也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过去几年,我们深入分析了印巴核战争的潜在影响;未来几年,我们希望可以让这些分析更细致的同时,能对美俄核战争的潜在影响进行更精确的建模分析。我们希望,科学界的努力能让政治家们看到慎重决策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政治家们能够意识到,那些可以在不到30分钟时间内做出反馈的核武器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威胁,这意味着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距离死亡都只有半小时的距离,而政治家对局势的误判和国家间根深蒂固的误解都有可能让悲剧变成现实。消灭这些核武器并非易事,但也绝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俄罗斯和全球每个国家都应该尽早行动起来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