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去花开,鄂尔多斯扮靓黄河“几字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黄河拥沙漠的鄂尔多斯市,素有“三面黄河一面城”之称,黄河“几字湾”流经全市长达728公里,占黄河全长的1/8、内蒙古段的4/5,为黄河流经全国第二长的地级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入沙漠、进平原、穿沟壑,孕育了悠久灿烂、多元融合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大工程”,推出“十项工作”,成为鄂尔多斯融入黄河保护开发的重要举措。鄂尔多斯全力打造“中华母亲河 亮丽几字湾”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 黄河湾上闪亮明珠

据了解,从旧石器时代古“河套人”在此繁衍创造的“萨拉乌苏文化”(萨拉乌苏为蒙古语,汉意为黄色的水),到新石器时代的朱开沟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碰撞交汇,留下了战国长城、秦直道、阿尔寨石窟、成吉思汗陵等一批载入史册的历史文化遗址,流传着昭君出塞、隋炀帝巡游、成吉思汗驻足遗鞭等耳熟能详的史实故事,形成了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古如歌等极具魅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善黄河中段的荒漠流沙治理问题,鄂尔多斯市上下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工程,先后创造了绿色毛乌素、“牧区大寨乌审召”等奇迹,库布其(汉意为黄河弓上的弦)沙漠治理模式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治沙样本”,库布齐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河文化与生态建设的有机融合,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2019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605.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768元和20075元;共接待游客17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5.1%。主要经济指标居内蒙古首位、中西部城市前列,正在向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守望相助的幸福之城、转型发展的现代名城迈进。

沿黄生态变旅游宝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鄂尔多斯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一盘棋”,真正让黄河造福人民。深层次参与到沿黄城市群建设,深度挖掘鄂尔多斯市的河套文化、青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优秀文化,讲好黄河鄂尔多斯故事。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刘建勋说:“我们将全面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的工作部署,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大保护、大治理’,与沿黄各兄弟城市守望相助,守正创新,守护好黄河文化宝贵遗产,创新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亮丽黄河‘几字湾’。”

锁定目标 讲好黄河故事

紧盯清晰目标,鄂尔多斯积极作为、精准策划,注重从文化富矿中挖掘亮点,从旅游资源上寻找热点,在文化与旅游结合上塑造闪光点、找准发力点,策划出一系列有代表性、有生命力的黄河文旅好故事,一大批接地气、冒热气、透灵气的实际行动得以呈现。

实施黄河“几字湾”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黄河“几字湾”流域历史文脉厚重、文化遗存丰富。如何将黄河非遗活化,成为讲好黄河故事的关键。鄂尔多斯将959处文物遗址、1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性保护。

实施黄河“几字湾”精品艺术创作工程。加强黄河主题文艺创作,精心推出《这片草原》《库布其》《石榴红了》《黄河漫瀚情》等一批承载新时代黄河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振兴地方传统戏曲。持续扶持黄河流域蒙古剧、二人台、漫瀚剧等民间特色戏曲蓬勃发展,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实施黄河“几字湾”文旅融合发展工程。近年来,为合理建设、打造沿黄河旅游带,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沿黄风景带旅游规划》,进一步整合沿黄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打造沿黄河旅游目的地。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鄂尔多斯确定了“一区四带”旅游发展格局,“四带”中包括沿黄旅游带。根据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部署,积极依托沿黄公路、阳巴公路、沿黄河国堤路等道路打造“黄河风情体验道”。通过将沿黄流域旅游的黄河大峡谷、昭君城、恩格贝、七星湖、展旦召草原、万通生态旅游区、树林召东海心村、万家寨、库布齐沙漠神泉、隋唐十二连城遗址等连点成线,打造成鄂尔多斯市沿黄流域亮丽风景线。这些景区辐射带动了一批农牧家乐及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沿黄河的自然观光、沙漠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乡村旅游等多种旅游业态,沿黄河旅游带建设稳步有序推进。

鄂尔多斯在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旅游业的生动实践中,不仅坚持“大保护、大治理”,守护好黄河文化宝贵遗产,还在创新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亮丽黄河“几字湾”下功夫。

黄河文旅产业生动实践

讲好黄河“几字湾”故事,将故事转化为文旅产品,这是一个生动的实践和转型。

成效是明显的。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鄂尔多斯也加强了自身品牌的推广和沿黄城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有效盘活了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全面提升了地方文化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鄂尔多斯重点打造了黄河峡谷风光带、沙漠生态旅游带、草原民族风情带、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带,提升了成吉思汗陵、响沙湾、七星湖等重点旅游景区综合竞争力,形成黄河“几字湾”文旅产业集群。为了持续巩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鄂尔多斯市还进一步完善沿黄地区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文化场馆等设施和服务,构建黄河文旅产品体系,推出主题旅游线路。探索设立黄河文旅专项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身黄河文旅产业发展。

在发展沿黄旅游业的同时,鄂尔多斯市加强沿黄各节点城市的区域合作,借助呼包银榆、鄂榆忻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深化鄂尔多斯与沿黄城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形成产品互补、线路串连、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近年来重点打造黄河峡谷风光带的同时,一批优秀的黄河文化遗产也得到传承。鄂尔多斯市策划推出《长河万里—塞外风来精品文物展》等体现黄河文化遗产魅力的专题展览,精心打造以春季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祭、夏季草原丝路文化旅游节、秋季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冰雪那达慕为代表的四季文旅活动,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美誉度。

除此之外,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其中以成陵—草原—沙漠—峡谷最具代表性。

共饮一河水,同是一家人。刘建勋表示,鄂尔多斯将继续实施黄河“几字湾”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黄河“几字湾”精品艺术创作工程、黄河“几字湾”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统筹下,加强沿黄各节点城市的区域合作,定期举办黄河文化艺术节,以黄河笔会、黄河歌会、黄河农会、文化走亲、旅游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建立黄河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唱好黄河大合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同心战疫 文旅担当

作者:段国栋 杨竣杰

图片:何贵军

编辑:王新兵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