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欧洲为之震撼——三十年战争中的瑞典军队

在三十年战争时代,火炮依然以耗费时间又不可靠的卷管法制造为主,钻膛方式制造炮膛的工艺一直到17世纪中叶才基本成熟。当时还出现了皮革卷制而成的火炮,但是并非瑞典首创,早在14世纪就出现在了战场上,1626年后,这种火力贫弱的皮炮就退出了瑞典军队的战斗序列。瑞典军队大量装备铜制团属火炮,这种火炮重约280千克,发射的实心弹重1.5-2千克,面对集群目标时最大射程为1000米,有效射程200米。就算加上炮车重量,三个人或一匹马也能轻松拖动,因此可以跟上步兵的步伐提供火力支援。

在攻城重炮方面,瑞典军队主要使用24磅(约10.89千克)半加农炮,野战中的炮兵以12磅半蛇炮或四分之一加农炮为主,伴随步、骑兵作战的则是弹重3-4磅的轻型蛇炮或隼炮,24磅重炮也时常出现在野战当中。

瑞典步兵装备荷兰式的减重版火绳枪,采用精度较低但是瞬时火力更为强大的全体齐射——其目的为最短时间给敌军造成最大心理影响,而后以超长枪兵的猛烈突击粉碎敌人抵抗。为了强化火力,扩张正面战线以免侧翼被包抄,步兵阵型厚度被削减为6列。瑞典步兵基本作战单位是旅,通常包括3-4个400人左右、形成棋盘状阵型的火枪兵-超长枪兵混编中队。瑞典步兵中队理论阵型是左翼3磅炮1门,火枪兵16X6,中路火枪兵100人,超长枪兵44X6,右翼3磅炮1门,火枪兵16X6.

瑞典的基本战术单位是中队,定员408人,其中超长枪兵216人,火绳枪兵192人(后来增加到288人)。古斯塔夫二世把中队队形正面拉长,纵深减少为6列。在装备滑膛枪的队伍中,可以让士兵更密集的排列,将纵深减少到3列。作战中可以采取三段击或是三列统一齐射,牺牲火力持续性获得压制效果。

瑞典采用义务兵役制,每个团制服可以不统一,但是颜色必须统一,每个团一种颜色。瑞典还招募了大量雇佣军,来自日耳曼、斯拉夫、苏格兰、爱尔兰、弗兰德斯、法兰西、芬兰、波希米亚。弗兰德斯人担任工兵和炮兵,法国胡格诺派教徒充当重骑兵,波希米亚人组成独立骑兵军团,苏格兰人组成线列步兵。

按照服装颜色不同,这些雇佣军被称为“颜色军团”。其中有4个团最为强大:黄色军团,这是一个由高级雇佣兵组成的军团,又被称为“宫廷军团”或“近卫军团”。该军团历史沿革十分清楚,历经生命军团(1613)、国王陛下军团(1615-1616)、德拉班特军团(1618-1621)、老霍夫军团(1621-1624)的变动。1624年,古斯塔夫用这些高级雇佣兵成立了新霍夫军团。1626年该军团改名为黄色军团,此名号直到1635年转而为法国雇佣后才废止,该军团大部分是日耳曼人。蓝色军团,主要由北德意志、普鲁士、瑞典本国农民联合组成。绿色军团,该军团本来是勃兰登堡选帝候组建起来要去支援波兰人的,结果在波兰战役期间误入瑞典军队的包围圈。这时候,军团里的苏格兰人、普鲁士人纷纷表示自己是同样信新教的朋友,也愿意效忠瑞典国王。他们就这样成了新军团。古斯塔夫闻讯后写信给勃兰登堡选帝候,表示“希望勃兰登堡的老爷们下次好好管理自己招来的人”。还有一个军团是一直驻防在东普鲁士,并未参加三十年战争的赤色军团。1629年后,为了应付三十年战争的需要,这些老军团都扩张了50%-100%;此外还组建了一些新军团,比如黑色军团、白色军团、棕色军团、橙色军团,这些军团资料很少,并不出名。

古斯塔夫于1629年组建了第一个炮兵团,由年仅27岁的托尔斯滕森(后来成为元帅和瑞典军团总司令)指挥,下辖4个炮兵连,1个野战工兵连,1个特种爆破连。瑞典火炮规格统一为3磅、12磅、24磅三种,减轻炮身重量,以最轻便的3磅团属火炮为主。

其实苏格兰人和瑞典人的关系不错,拉脱维亚、普鲁士、北德意志地区都是苏格兰雇佣军驻防,苏格兰军人还经常作为中高级军官指挥瑞典本土省级军团或其他北德意志雇佣军。许多苏格兰人升任瑞典军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著名野战元帅亚历山大·莱斯里克就是苏格兰人。许多在瑞典军中服役的高级将领都选择留在瑞典,詹姆斯爵士、汉密尔顿、福布斯、弗里特伍德等人的后人成为了瑞典的大贵族。

瑞典在17世纪通过普遍征兵制,仅有一百万人口的瑞典每年征兵一万人,与拥有一千六百万人口的法国常备军总兵力相当。1617年瑞典政府规定全国男子从十五岁开始就要参军,进入各军区田地军团服役。全国划分为八个军区,每个军区有一个固定编制的3600人田地军团。1625年,古斯塔夫组建三个中央直属野战团,每个野战团1500人,人员从各田地军团精选。野战团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古斯塔夫于是拆散了田地军团,按照野战团的编制改成了省级团。炮兵、步兵、骑兵团结合组成了合成兵种的旅,成为瑞典军队基本战术单位。

1631年,当古斯塔夫二世率领二万军队登陆德意志的时候,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撼了。瑞典军队纪律严明、配合巧妙、训练有素。自罗马之后欧洲从未有过如此强大的军队,就连佣兵之王“阿尔伯莱希特·冯·瓦尔德施泰因”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马基雅维利的梦想在百年后终于成为现实,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转自百度贴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