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明诚将更名,背后的野心何止“文体”

近日,当代明诚做出了变更证券简称计划,将更名为“当代文体”,已经征得董事会成员的一致同意,距离上一次公司改名过去仅仅不到一年时间。

不到一年的时间,当代明诚连续做出更名举动,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实则也凸显出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

公司做出更名举动,很多是伴随着业务板块扩大或者改变而产生的,当代明诚做出的两次更名举动就是最好的体现。

当代明诚的前身为道博股份,1998年登陆上交所时,他还只是一家以螺旋藻系列产品和羊绒制品开发与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彼时的他和文体行业还没有任何交集。

道博股份真正和文化体育行业联系起来是在2015年,这一年他们进军影视产业、当代集团成为其控股股东,自此开始了文体产业高速发展阶段。

薅羊绒到做文化

成立于1992年10月的武汉道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博实业),从企业名称也能够看出以实业立家的决心。事实也确实如此,企业成立后,道博实业就在螺旋藻系列产品和羊绒制品两大领域展开了探索。

旗下全资附属企业,武汉绿之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螺旋藻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另一家附属企业,通辽市金源羊绒制品厂的定位也很清晰,主要从事羊绒制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公司从事的羊绒制品业务全部在该厂完成。

之后,道博实业还在房地产、磷矿石贸易及学生公寓领域展开布局,都能看出其干实业的决心。彼时,能够和日后文化领域联系起来的,也只有其为了给螺旋藻系列产品做营销策划的武汉道博广告有限公司。

直到2015年道博股份收购强视传媒进军影视产业后,公司这才开启了文化产业的道路。当年的强视传媒也足够“强势”,连续剧《小李飞刀》、《金粉世家》和《楚留香传奇》都是其热门代表作品。

有了文化属性的加持,2016年公司又收购了双刃剑体育,至此文体两大板块集齐,达成“文体双开花”的局面,主营业务日渐清晰后,公司彻底脱去了披在身上的“羊绒外套”。

主营业务转变后,道博实业与其发展明显不能匹配,2016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武汉当代明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有体育板块的介入,但此时的当代明诚还是更注重在文化领域的发展,从公司名称就能够看出,体育板块还没有被完全重视起来。

▲ 当代明诚董事长易仁涛

树立起文化大旗后,当代明诚在之后的两年时间却疯狂进军体育领域,2016年6月控股汉为体育,完成全民健身C端布局。2018年进攻节奏更加迅猛,主导运营爱奇艺体育、完成新英体育并购与亚足联正式签约,获得2021-2028年亚足联全球商务权益。体育的符号越来越明显。

2019年公司名称中正式加入了“体育”一词,更名为武汉当代明诚文化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但证券简称还是当代明诚。

当代明诚公司所属行业也愈发清晰,如今做出更名证券简称的决定,让二级市场的股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明确的发展定位,也显得顺理成章。

当代明诚在公告中也给出了更名原因:为了体现公司所属的行业和实际经营业务的特性,提高公司品牌辨识度和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融合影视与体育,构建大文化产业

从前文的介绍能够看出,2015年是道博股份正式进军文化领域的一年,但其实在2014年道博股份就启动了产业方向重大调整计划,开始寻求“打造全球文化产业整合运营平台”长期发展战略,通过收购、增资等方式加快了相关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公司价值产业链,以此确立了公司在体育和影视行业的优势地位。

在《武汉当代明诚文化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会审议变更公司证券简称的公告》中公司董事会也很明确地指出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变化。

首先是影视板块逐渐在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各项突出成就,当代明诚2019年参投的电视剧《庆余年》,收视率及市场口碑表现俱佳,也让其在影视领域信心大增。不过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在影视传媒板块营收为2.4亿元,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78.78%,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

而在体育板块当代明诚表现依旧抢眼,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15.41亿元,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0.42%。要知道2018年当代明诚有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独家市场销售代理权的加持,在2019年“体育小年”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拿出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

▲ 图源:当代明诚2019年财报

当代明诚在体育板块中主要涉及,体育营销、版权运营、场馆运营和经纪业务。尤其在版权领域公司拥有2021-2028年亚足联所有相关赛事的全球独家商业权益(包含赞助权和版权),炙手可热的西甲联赛他们同样拥有全媒体版权,这在未来都会是其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利器。

在财报中也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当代明诚将影视与体育作为主营业务发展,2019年度,公司也正是基于“影视+体育”双主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继续布局文化体育产业细分领域发展,构建起了大文化产业。

然而,影视和体育行业在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都遭遇了重创。全球赛事按下暂停键,亚足联赛事和西甲赛事何时重启,至今还没能够明确;影视行业境况更惨,直到现在大部分城市影院还未开启复工。

当代明诚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7亿元,同比下降47.71%。报告中也明确写道,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受疫情影响所致。

疫情对于公司的影响,可以说是当代明诚当前面临的最大考验。回头来看2019年末当代明诚董事长易仁涛的新年贺词,更加意味深长。

布全局、谋大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是当代明诚董事长易仁涛在2019年最后一天,致全员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

从全局出发,谋求大趋势发展才是当代明诚更重要的战略布局,当然全局的战略自然不能局限于影视、文化和体育板块。

打造国际化视野、全球竞争力的大文化产业整合运营平台早已是当代明诚更高一级的发展战略。从当前来看已经占据主营业务收入86.51%的体育板块,一定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体育板块中,当代明诚除了此前的五项业务外,也已经在新的赛道中开始寻求突破。

▲ 图源:当代名称变更公司证券简称公告

体育产品订阅业务、体育赛事及活动和体育培训业务在当代明诚的发展路径中逐渐出现,随着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利好体育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体育业务的多元化布对于体育公司越发重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扩大体育消费,近年来在体育消费方面,人们的需求逐渐由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级消费,更多转向娱乐性消费、观赏性消费和参与性消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给诸多体育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此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不断提升,让体育产业的重心逐渐从体育制造业转向体育服务业,跨界融合可以增强体育的娱乐性和社交功能,赢利能力也随之增强。这也是体育公司未来谋求变现的重要途径。

当前来看,拥有体育和影视两大支柱的当代明诚,想要完成构建大文化产业的梦想,依旧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尤其是在当前处于疫情影响的困境下,更需要奋力一搏的野心。

当代明诚更名为当代文体更加明确了公司主营业务和行业属性,品牌辨识度与形象也更加鲜明,但文化和体育远远不能概括这家老牌企业的野心。双轮驱动,打造成为全球文化产业整合运营平台才是其更高一步的进阶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