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识课堂 | 述印之私印

述印之私印

印,所以昭信。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示爵秩。私印虽为庶人所通用,亦各有其一定之格律,盖否则不能一其用,示其信,不独遗讥杜撰已也。

◆姓名印

古人用印,多仅刻姓名,或加“印”字,或加“之印”,而不用杂字,盖所以昭郑重也。其文:一名日姓某,曰姓某印或姓某之印。二名则曰姓某某或姓某某印。

或有易“印”为“章”者,或有并用“印章”二字者。“章”及“印章”,古惟施之官印,然苟布局得当,正不必拘泥成说也。

亦有“印”上加“信”作“信印”,或“印”下加“信”作“印信”者,以一名为多。

有“印”上加“唯”字,作“唯印”者,有单用“唯”字者,多仅表里邑,如左所举孝义、乐成、钜里皆里名也。或为里邑守者,专用于文移之印。案《说文》:“唯,喏也。喏诺应对也。里邑长,略同今之保正、里甲,其秩甚卑,“印”加“唯”字,正所以示其秩之卑下,然未见载籍,末由确定。其姓名下作“唯”印者,或示无他印,或示谦下,当无他意。

有名印而附以所受官爵者,然不多见。

有作姓印某或姓印某某者,为回文印,取双名不相隔离之意。盖回文读之仍为姓某印,或姓某某印也。回文印,不可著“之”字。《七修类稿》曰:“陆友仁得古印曰‘陆定之印’,因名其子曰定之。倪迂赠诗,有‘辨文曰定之’之句,此应是回文,否则姓陆名定非定之矣。”

有“印”上加“私”字作“私印”者,文曰姓某私印,系用于私书封记,所以示有别于官印也。双名无作私印者,私印亦不得作回文。

姓名印以白文为正格,唯秦汉印,间有作朱文者。

秦白文姓名印,无不用□田囗等界画,盖犹承官印法则也。文字多用斯篆,间采古籀。其用古籀文者,十九不易辨认,与古私玺无甚差别,故后世通称之为周、秦古籀,盖未识文字,无由分别也。

汉姓名印,有用鱼鸟虫篆者,以玉印为多,其文奇倔可喜,后世无能为之继者。

◆字印

字,即表字,字印,旧名表德印。汉人多一名,其三字印,非复姓及无“印”字者,皆非名印,盖字印不当用“印”字以乱名也。

字印亦有加姓其上,作姓某某,或加“字”其上,作字某某者,大抵为两面印。字印至唐宋以后,始以朱文二字为正格,然亦有姓下更加“氏”字,作某氏某某,如“赵氏子昂”等,应作回文读之。至字下加“氏”,或“父”字,作某某氏、某某父者,则皆明、清之际所造作。案:“父”,与“甫”通,男子之美称也。字下加“父”,则是自美矣。故字印作某某氏则可,作某某父则不可。

◆多面印

古单面印,大都仅刻姓名,或以姓名表字合于一印。表字印,大都于多面印,或子母印(亦名套印)中见之。古多两面印,面刻姓名,一面刻姓字,亦有一面刻姓,一面刻名者。

有一面刻姓名,一面刻臣某,或妾某者。案:男子称“臣”,女子称“妾”,皆卑辞也。古人相与语,亦多自称“臣”,如《史记》述吕公言:“臣少好相人。”述朱家言:“迹且至臣家。”非必对君始称臣也。近有作贱子某某者,亦此意。

有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吉语者。

有一面刻姓名,一面刻鸟兽虫鱼形,或刀画痕,并无文字者,盖示人以止也。

亦有两面刻吉语者,有两面刻鸟兽虫鱼形,或刀画痕者,有面刻吉语,一面刻鸟兽虫鱼形,或刀画痕者。

此外有一印五面或六面皆刻文字者,不甚多见。其文皆用凿。五面印,唯秦时私玺有之,大抵皆为吉祥文字。六面印,则盛行于魏、晋、六朝之际,姓名氏籍持信封记,尽在于是,盖一印而其用毕备,此为后之套印所自昉。

汉私印亦有半通者,十九于姓名之上或下,附以吉祥文字,如大利某某、某某大利等,其仅表姓名者,则不多见。

◆朱白相间印

汉印有半朱半白者,有朱白相间者,又有一朱二白、二朱一白、朱三白、三朱一白、二朱二白及上下分朱白者,大抵笔画少者,则以朱文间之,其二字笔画一繁一简者,则取简者朱之,繁者白之,朱白之间,各适其宜,不可强合。凡此,并以两面印为多。

◆肖形印

古肖形印有二类:一为纯图画象形者,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者。纯图画象形者,有龙、凤、虎、兕、犬、马以及人物、鱼鸟,飞潜动静,各个不同,莫不浑厚沉雄,专以古朴取胜,虽其时代未可确断,要为三代古物无疑。陈簋斋曰“圆肖形印,非夏即商”是也。肖形印多白文,其图画洼下之处,常有细纹突起,盖便施于封泥之用者也。

附有文字之肖形印,以汉印为多,中刻姓名,四周附以龙、虎或四灵等,后人因谓之四灵印。亦有刻象形图案以代其本字者,在汉印中别具一格。

◆署押印

署押,俗称花押,盖古人画诺之遗。六朝人有凤尾书,亦曰花书,后人以之入印,至宋而盛行。周密《癸辛杂识》云:“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韦陟五朵云是也。”

元代署押印,多作长方形,有上刻真书姓字,下刻署押者,有参以蒙古文(即元代国书),或以蒙古文代押,或上蒙古文,下著署押者,俗统谓之元押。

有一印中剖为二,如古代符节者,曰合同印。亦用蒙古文,大抵为分执示信,以为验合之用。

◆书简印

秦、汉书简印,内外通用一名印而已。即官府传檄文移,内外亦止一印,盖所以示信也。汉、魏之际,有作某某启事、白事、白疏、白笺、言疏、言事等,多见于六面印及套印中。更有作长篇韵语者,如“姓某私记,宜身至前,迫(古“白”字)事无间,唯君自发,印信封完”等,亦有仅作“封完”、“白记”等字者,则多与姓名印并用。今人仿制“顿首”、“副启”、“再拜”、“慎余”、“谨封”、“护封”等二字印,且有并用于一书者,殊俚俗可笑。

◆斋馆别号印

唐李泌有“端居室”三字印,相传为斋馆印之鼻祖。至宋世,几人人有斋馆别号,且必制印为记:苏洵有“老泉山人”印,苏轼有“东坡居士”印,王诜有“宝绘堂”印,米芾有“宝晋斋”印,姜夔有“白石生”印,皆是也元明以来,此类印章益多,长洲文氏尤为之不厌,甚至本无斋馆,寄兴牙石。文氏尝自谓:“我之书屋,多于印上起造。”读之堪发一笑

◆收藏鉴赏印

收藏鉴赏印,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太宗之“贞观”二字连珠印,玄宗之“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其滥觞也。其后南唐李后主有“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有“秘阁图书”之印,至徽宗之“宣和”诸印,金章宗之“明昌”七印,尤为著录家所艳称。其在臣下,则有东坡居士之“赵郡苏轼图籍”、米芾之“米氏审定真迹”等印,不可殚记。唯原印及钤本,流传至鲜,仅于书画缣素间,偶一见之耳。

收藏鉴赏印,缕析之,约可分为三类:

收藏类:收藏、考藏、珍藏、鉴藏、藏书、藏画、珍玩、秘玩、秘极、珍秘、图书等;

鉴赏类:鉴赏、珍赏、清赏、心赏、阅过、曾阅、读过、曾读、过目、过眼、经眼、眼福等;

校订类:校订、考订、审定、鉴定等;

亦有引成语如“子孙保之”、“子孙永保”等者,有作告诫语如“鬻及借书为不孝”等者,更有作祈愿之辞,如“姓某某愿此书永无水火蠹食之灾”等者,不可枚举。

◆吉语印

古代多吉语印,如秦有小玺作:“疢疾除,永康体,万寿富。”汉有金印作:“建明德,子千亿,保万年,治无极。”皆吉祥语也。《汉书·王莽传》载三印曰:“维祉冠,存已夏,处南山,藏薄冰。”曰:“肃圣宝继。”曰:“德封昌图。”又清桂馥《札璞》曰:“汉印有‘申祜庆,永福昌,宜子孙’,又有‘永祐庆,长寿康’,又有古铜印文作‘□子鱼印,承天德,获休祉,永安宁,传无极’。皆其滥觞。

汉两面印尤多作吉祥语者,如“日利”、“大利”、“长幸”、“大幸”、“长乐”、“长富”等,又如“宜官内财”、“日入千石”、“日利千万”、“宜官秩长乐吉贵有日”等。亦有姓名上下加附吉语者,胥不出利禄而外。

秦有“明上”、“敬事”、“高志”,汉有“思言、敬事”等印,皆寓自警之词,略同后之座右铭,为后世成语印之权舆。

◆成语印

成语印,盛行于宋、元之际,传贾似道有“贤者而后乐此”一印,自后相习成风。洎夫明、清,此风益炽。明何雪渔好以《世说新语》入印。亦有用牢骚语、风月语、佛道家语入印者。文衡山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刻《离骚》语入印曰:“惟庚寅吾以降。”后文嘉效之,刻印曰:“肇锡余以嘉名。”文彭复效之,自刻印曰:“窃比于我老彭。”皆令人忍俊不禁者也。至如周亮工(栎园)之“我在青州,做一领布衫,重七斤半”。又曰:“军汉出家。”武虚谷因杖京营步军统领番役罢官,遂刻一印曰:“打番儿汉。”则愈出愈奇矣。案:取成语入印,虽属一时游戏,要当求其隽永笃雅,不能信手臆造,曾见有人以生于甲子,遂效衡山《骚》语印,刻作“惟甲子吾以降”者,不学无术,徒为识者所笑耳。

◆厌胜印

厌胜印,为佩印之用以辟邪者,故亦名辟邪印。秦印有作“龙蛇辟邪”四字者,是也。

晋葛洪《抱朴子》曰:“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祸福者,以印封泥,断其道路,则不复能神矣。”(《登陟篇》)今所见黄神越章,最多不过九字,作:“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无作百二十字者,然其为厌胜之用,则可据以为信。其他有作“天帝使者”、“天皇上帝”、“天帝杀鬼之印”等等者,其用一也。

新莽时有“刚卯”之制,以正月卯日作,长一寸,广五分,大者长三寸寸,用玉,或金,或桃,四方,中有穿(穿即孔,凡碑上圆孔及印纽左右穿带之孔,皆曰穿),着革带佩之。其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别作“严卯”,其文曰:“疾日严卯,帝令夔化,顺尔固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莽废刘兴王,以刘为卯金刀,故作此以为厌胜,此殆后世厌胜佩印之所自昉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