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但不一定都认识的佛门法器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卢鹏宇)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僧尼常持道具(比丘六物)之一,一般作为食器。其形状为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

钵的大小于各律典中都有差别,其容量也因名称而异,通常有大、中、小三种。大的三斗,小的一斗半。

另外还有过钵,又作大钵,比上钵大;减钵,又作非钵,比下钵小;随钵,即浅铁钵之助食器,相当于鐼子。钵的颜色为黑色、赤色或褐色等。

梵钟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金洋)

又称大钟、撞钟、洪钟等。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

钟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

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两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旁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

圆木鱼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金洋)

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圆木鱼,另一种是长木鱼。圆木鱼,诵经时所敲打,大众诵经时,音声随其节拍而整齐划一。

此外,诵经敲打木鱼,取意于鱼的特殊习性,即不论在水中悠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长木鱼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卢鹏宇)

长木鱼雕刻成鱼形或龙头鱼身形。往往悬挂于斋堂或库房廊下,作为集合僧众之用。因为它与民间乐器“梆子”的形制、发音都极相似,所以称为“鱼梆”。

又因为它常常是在斋饭时敲击,所以也叫做“饭梆”。在佛教寺院中,长木鱼大都是头向山门悬挂的。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金洋)

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

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大罄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金洋)

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由维那以棓 ( 木制之棒 ) 击鸣。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大磬”是“法器”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维那管用“大磬”,“悦众”持用“引磬”。

上殿时,“悦众”一人或数人,站在维那师身后,悦众是维那师的部属。维那起腔,悦众接腔;维那转腔,悦众跟腔。他们必须声声响朗、字正腔圆,以防大众高低失准,参差不齐。

引罄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金洋)

俗称小手磬。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枹击之,于诵经礼佛起止时击之,以引起大众注意之法器。

云板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卢鹏宇)

报知时刻或集会时敲打的器具。云板挂在斋堂前,与梆相对称,结合禅林日常生活起居、法事仪程、集众、上殿、过堂之前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三遍,敲时心内默念,有节奏地依字敲之,“严”字轻敲,与梆及僧堂、殿堂、斋堂法会仪轨紧密衔接。药石,即晚餐,敲三下。

铙钹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金洋)

铙、钹原为娱乐用的乐器,后被用于佛门中的伎乐供养,而成为塔供养及佛供养的法器。

香板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卢鹏宇)

禅林中用以警策修行者的木板,依使用目的不同而有诸多名称。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称“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沈者,称“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监香”香板。

念珠

☉(图片来源:普陀山佛教协会)

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圆满、佛心的表征,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坏事外,也是美好的装饰。

拂尘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蕴雨)

拂尘乃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之物,原系印度人拂除蚊虫的工具,在佛门表示清除烦恼、尘垢的意思。

钟板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卢鹏宇)

这里要介绍的钟板,是指僧堂钟,也就是禅堂钟板。历史上,五宗(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道场各有各的钟板,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临济三板一钟、曹洞三板三钟,都是朝暮各三通。

钟板者,乃引领大众梵唱、行坐参修之法器,行者一天的作息,全凭钟板号令行事。凡司钟板者应谨慎尽职,如法敲打。

来源:菩萨在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